初中历史

【 】(1)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阿拉伯人。 
改正: 
【 】(2)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
改正: 
【 】(3)伯利克里改革时期全体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改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想了解古代阿拉伯世界的有关历史,最好参阅下列哪部书籍(   )     

A.《天方夜谭》 B.《荷马史诗》 C.《大唐西域记》 D.《水浒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可·波罗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杰出代表。请你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1)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家居住了17年,他是哪国人?当时中国是哪一个朝代?
(2)他后来口述了一本什么书?此书有什么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争征服与和平交往是世界不同文明相互交流的和融合的两种形式。下列事件中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的是(  )

A.希波战争 B.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战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马可·波罗来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在东方看到了喷油的泉、可以燃烧的石头、用轻巧的纸张来做货币------铁匠奇劳洛说:打死我也不相信,大家卖命的工作,都是为了金币银币,少说也是为了铜币。给一张纸,谁肯收呢?
材料二:  天城(杭州)有10个庞大的市集,房屋160栋,工场14万4000家。欧洲人的奢侈品胡椒,天城每天都消耗4770公斤,城内石桥12000座,桥下可通大船。
材料三:(日本)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                      以上材料均选自《马可·波罗行纪》
请回答:
据材料一分别指出马可·波罗在东方的见闻(喷油的泉、可以燃烧的石头、用轻巧的纸张来做货币)各指什么?
你这样看待其对杭州和日本王宫的记述?
这部书在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世界人类文明的交流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和平交往与暴力冲突,请列举两种方式的代表各三例。
和平交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暴力冲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东方见闻录》中有一位商人向西方社会展现了瑰丽迷人的东方文明,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往。
材料二 蒙古军队在征战的过程中将火药传向西方。
(1)材料中的商人是指谁? 2分
(2)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古代文明交往的哪一种方式? 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可·波罗行纪》中描写了一个富有的东方古国,当时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文明冲撞与融合方式,哪一项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

A.希波战争 B.亚历山大东征
C.罗马征服地中海 D.四大发明外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促进欧亚两大文明交往的史实是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马可-波罗东来 D.日本遣唐使来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3世纪,一位意大利商人在中国生活多年,他把在中国的所有见闻口述成一本书叫做《马可·波罗行纪》,该书向西方社会展现了瑰丽迷人的东方文明,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材料二……中国火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元代。蒙古军队在大举征战的过程中,将他们掌握的火药知识和制作技术传往中亚、西亚和欧洲。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及的意大利商人是谁?
(2)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古代文明交往的哪一种方式。
材料一:                                  
材料二:                                 
(3)请你再写出两例反映古代文明交往的史实。
(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通过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了解,请你谈谈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的态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充当使者的是

A.苏美尔人 B.马其顿人 C.犹太人 D.阿拉伯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 古代阿拉伯人的格言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穆罕默德
★阿巴斯王朝时期,在巴格达建立了一所规模宏大的翻译和研究机构,称为智慧之宫。
材料二:诏书规定: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权,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于6岁以上的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男子每人2段(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授相当于自由民的l/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第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举例说明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改革?这场改革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3)材料二的改革在政治上实行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4)从以上两则材料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欧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据此,你认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充当使者的是(   )

A.马其顿人 B.阿拉伯人 C.中国人 D.法兰克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明冲撞与融合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所举的哪一项与其它三项明显不同(   )

A.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B.希波战争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