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教授辜鸿铭,出生在印尼,在英国读书,在北洋政府做部长,娶了日本女子为妻,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官在北洋、妻是东洋”的奇人。他的人生经历反映了

A.新式学堂注意培养人才 B.中外通婚成为社会的时尚
C.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D.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的报纸是(    )

A.《民报》 B.《申报》 C.《新民丛报》 D.《万国公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是(      )

A.唐胥铁路 B.滇越铁路
C.淞沪铁路 D.京张铁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   )

A.解放战争时期 B.改革开放前 C.20世纪末 D.21世纪初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事物,辛亥革命后生活在上海的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

A. 坐轮船或火车出差 B. 向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C. 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 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剪辫、易服和停止缠足使我国社会习俗开始有较大改观,这主要应该归功于(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

A. 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B. 礼仪风俗的简洁化
C. 民间服饰的西洋化 D. 民族经济的工业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街上到处都是五花八门的广告。在一家面摊前,人们踊跃争先剪辫子,旁边告示牌上的大字十分醒目:剪辫者免费供肉面一碗以示奖励。”文中的情景,最早可能发生在(   )

A.洋务运动之后 B.戊戌变法之后
C.辛亥革命之后 D.新文化运动之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国元年9月,《申报》刊文:“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司仪)催请跪拜起立之烦。”上述报导,充分说明辛亥革命后

A.女子享有婚姻自由 B.社会风俗有新变化
C.西式婚礼成为主旋律 D.西式婚礼不受欢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假如这位“小行家”卖的是我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那么他推销的是(   )

A.《申报》 B.《万国公报》
C.《新华日报》 D.《国闻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人最早看到的中国电影于何时拍摄的

A.1896年 B.1905年 C.1909年 D.1912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照片反映了中国社会出现剪辫子的现象,它最早发生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中华民国成立前
D.中华民国成立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近代前期社会生活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周某在《申报》上读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非常气愤
B.戊戌变法期间,郑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C.吴某乘坐火车,沿京张铁路迸京,参加科举考试
D.《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7年商务印书馆创办于

A.上海 B.南京 C.广州 D.北京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部反映清末中国知识分子曲折人生的历史小说中,主人公生于1840年,60岁去世,他的经历中不可能有的是(   )

A.到江南制造总局工作
B.为《申报》撰稿
C.到京师大学堂任教
D.加入同盟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