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变迁彰显时代的进步。
(1)在中国,以“君”“先生”取代“大人”“老爷”等称呼得益于 革命。
(2)日本提倡“穿西服、吃西餐、跳交际舞”等行为是在 (改革)之后。
(3)城市即使在夜晚也亮如白昼,居民出行更加方便。这些主要是得益于 革命。
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1909年,张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 |
B.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
C.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
D.1912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
1876年某天,家住上海的李先生,在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上,看到了淞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的报道。该报纸应是
A. | 《民报》 | B. | 《申报》 |
C. | 《每周评论》 | D. | 《新青年》 |
1919年春,胡老太爷从绍兴到上海探亲。此时,他不可能看到的是:
A.西式洋楼里,身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 |
B.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汽车行驶在南京路上 |
C.报童大街上叫喊:“卖报!卖报!《申报》头条新闻——巴黎和会召开了!” |
D.大孙子正在为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做准备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顺口溜最能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变化的是
A.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
B.早晚喝喝菜粥粥,中午啃个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 |
C.双手筑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汽车,吃喝穿戴属一流 |
D.缝纫机缝出新衣衫,自行车出门真方便,收音机听听大新闻,美观的手表看时间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赏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是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摘编自《申报》创刊词
材料二
(1)材料一表明哪些主要内容列入《申报》登载范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报》的历史地位。
(2)《申报》和商务印书馆都创办于哪一地点?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新闻出版事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假如你生活在20世纪初,你可以做些什么?( )
①从《申报》上了解时事 ②报考京师大学堂 ③考中状元光宗耀祖 ④买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A.③④ | B.①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你认为他可能被称呼为
A.老爷 | B.大人 | C.先生 | D.陛下 |
在20世纪初的上海,人们可以做到的事是( )
①看《申报》 ②坐飞机 ③使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④拍电报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
我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的地点是在( )
A.北京 | B.上海 | C.广州 | D.南京 |
图1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的标志。该出版机构创办于
A. | 洋务运动时期 | B. | 戊戌维新时期 |
C. | 辛亥革命时期 | D. | 新文化运动时期 |
《申报》是我国近代最重要的中文报纸。以下内容不可能在1905年的《申报》上看到的是
A.科举制度废除 | B.中国同盟会成立 |
C.商务印书馆创办 | D.京张铁路设计成功 |
电影《辛亥革命》中出现了这样的场景:1912年,
①老百姓正在电报局给亲友发电报。
②南京街头人们见面时鞠躬、握手。
③一个南京青年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④《申报》上刊登了京张铁路正式通车的消息。
⑤街头上出现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的法令宣传告示。你认为其中符合历史常识的有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⑤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