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炉,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这首诗反映了近代中国
A. | 火车轮船的传入 | B. | 大众传媒的兴起 |
C. | 有线电报的出现 | D. | 社会习俗的变化 |
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一项叙述有知识性错误,它是( )
A.张某在阅读《申报》时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 |
B.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
C.《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
D.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
下图是军警正在为行人“剪辫子”,这种现象开始于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国共合作 |
1876年某天,家住上海的李先生,在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上,看到了淞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的报道。该报纸应是
A.《民报》 | B.《申报》 | C.《每周评论》 | D.《新青年》 |
“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这两句竹枝词反映出中国近代传媒
A.注重时事新闻报道 | B.注重商业广告登载 |
C.注重社会问题评述 | D.注重社会新俗宣传 |
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一项的叙述有知识性错误,它是
A.张某在阅读《申报》是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 |
B.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
C.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
D.《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
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符合史实的是
A.1909年,赵荣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 |
B.1910年,钱华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
C.1911年,孙富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
D.1912年.李贵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
你经常使用的《新华字典》,出版它的是中国近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称是
A.三联书店 | B.商务印书馆 | C.同文出版社 | D.外文出版社 |
报刊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大众传媒的的先驱——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报纸是
A.《海国图志》 | B.《新青年》 | C.《申报》 | D.《人民日报》 |
2015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10周年。一百年多前,我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 )
A.《马路天使》 | B.《渔光曲》 |
C.《定军山》 | D.《十字街头》 |
假如你生活在20世纪初,你可以做些什么?
①从《申报》上了解时事 ②报考京师大学堂
③考中状元光宗耀祖 ④买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A.③④ | B.①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引起这些习俗变化的最重要的事件是
A.戊戌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教授辜鸿铭,出生在印尼,在英国读书,在北洋政府做部长,娶了日本女子为妻,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官在北洋、妻是东洋”的奇人。他的人生经历反映了( )
A.新式学堂注重培养人才 |
B.中外通婚成为近代社会的时尚 |
C.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逐渐开放,走向近代化 |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