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中国梦”,在近代历史发展中,遭遇了各种挫折,却仍然在艰难前行。这些梦想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成一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梁启超
材料三 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国内各界人士同做一场“中国梦”。在各色的梦里,20多位教授、作家梦想未来的中国是……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
——《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通过什么运动去实现的。这个运动是否成功?请说明理由。
(2)依据材料一中“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说明统治者发动这个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为实现材料二“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这个运动是通过什么历史事件揭开序幕的?
(4)“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进行了八年的努力,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他们努力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回答:
(1)请写出列强将中国近代社会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四次侵略战争的名称。
(2)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这一不平等条约哪一条款说明了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某校八2班同学开展“近代中日战争”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
【战争探源】
材料一 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为准备战争,日本间谍……重点调查中国军事战略要地,选择沿海登陆地点,制定军队运送方案,绘制军用地图……。1894年7月,日本发动……战争。
材料二 日军不断制造借口,向中国东北增兵,并把关东军司令部移到沈阳。9月18日夜,日军在炸断柳条湖一小段铁路后,随即调兵向北大营发起攻击,攻占沈阳城。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日本发动两次侵华战争的名称。
【战争话史】
材料三
(2)邓世昌和中国守军的行为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图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战争之殇】
(3)《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观察图四,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日军侵华期间犯下的严重暴行。
【战争与启示】
《读者》杂志评论说:“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
(4)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侵略战争翻案。结合上述材料,反思近代两次中日战争,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阅析
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在自己的回忆文章中写道:“甲午战败的消息使中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以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材料二: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人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材料三:据报道,有记者问“2014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中方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的未来?”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120年前的中国,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捍卫自己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
(1) 材料一中“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请列举两例史实说明
(2)日本这 个“东方的小国”通过哪次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具有侵略性的强国的?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是什么条约的主要内容?它的签订给中国造成的最严重的危害是什么?
(4)你认为材料三中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捍卫自己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今天,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怎样做才能最好地体现爱国主义精神
(7分)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近代中日战争”研究性学习,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为准备战争,日本间谍……重点调查中国军事战略要地,选择沿海登陆地点,制定军队运送方案,绘制军用地图……。1894年7月,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中国巨额赔款使日本变成了暴发户。日本将中国赔款的88%,约30500万日元用于扩充军备,……用58万日元发展钢铁工业。……日本更加野心勃勃地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
材料三 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早就制定了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计划。日军不断制造借口,向中国东北增兵,并把关东军司令部移到沈阳。9月18日夜,日军在炸断柳条湖一段铁路后,随机调兵向北大营发起攻击,攻占沈阳城。
材料四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12月13日设立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
材料五 2015年3月15日上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李克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当前中日关系的确比较困难,根子在对那场战争的认识。对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来说,不仅要继承前人创造的成就,也应该担负起前人罪行带来的历史责任。2015年对中日关系既是检验,也是机遇。如果日本领导人正视历史,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就有新的契机。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归纳日本发动两次侵华战争的共同点。(1分)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在甲午战争后,更加野心勃勃地走上对外侵略道路的经济条件。(1分)
(3) 材料四中,将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事件中的遇难同胞?(1分)
(4)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是什么?(1分)请指出抗日战争中国取得胜利的标志及根本原因。(2分)
(5) 根据材料五分析,面对当前中日关系,日本领导人应如何做?(1分)
阅读材料: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 ,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是指那三次战争?举出二例“反入侵”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和事件。
(2)材料二中“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旧制度”是指什么制度?
(3)结合以上的史料,说说你的感悟。
2014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重新反思那段令人痛心的往事,吸取历史教训,正视历史启迪,是一个民族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清国之败……盖其墨守常经……所致也……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当此之时,我国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
——1895年《大日本海军总司令致大清国丁汝昌书》
材料三 变者,天下之公理。
——梁启超
(1)图一中致远舰的指挥官是谁?图二中两人签订的条约叫什么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失败日本胜利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中,梁启超是什么阶级的代表?什么事件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4)近代中国先后出现了诸如洋务派、梁启超等一批学西方先进的中国人,但最终都未能使中国富强,对此你有何体会?
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暨道光二十年,林文忠公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称“林文忠公”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 冯忠辉《近代前期主要政治派别与中国文化的走向》
材料二:“复(严复)殚心著述,於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靡不究极原委,抉其失得,证明而会通之。精欧西文字,所译书以朅辞达奥旨。”
——《清史稿》
材料三:中日和约十一款,全权大臣既画押,电至京师,举国哗然,内之郎曹,外之疆吏,咸有争论,……。初则广东举人梁启超联名百余,湖南举人任锡纯、文俊铎、谭绍裳各联名数十,首诣察院,呈请代奏。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五: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林文忠公”是谁?受他影响,魏源编著了《海国图志》一书,编写的目的是?
(2)材料二中的“复”影响最大的译著是?“复‘提出的进步观点有?
(3)材料三中“中日和约”是指近代史上的哪一条约?
(4)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2分)
(5)指出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材料五中的“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80余次,入侵舰艇超过1800艘……1840年,英国侵略者仅用47艘木质加装火炮的舰船,就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材料二 2009年青岛海上阅兵后,英国《金融时报》回顾了清王朝1888年组建北洋水师,虽苦心经营,但最终战败于日本海军的屈辱历史。并慨叹:中国海军实现了凤凰涅槃般的重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强从海上“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是指哪场战争?
(2)材料二中的“北洋水师”组建于哪一运动中?“战败于日本海军”指的是哪场战争?
(3)由近代海军的“战败”到现代海军的“重生”,你有哪些感悟?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它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等。
材料二:
(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用史实简要说明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6分)
(2)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4分)
(3)请依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历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2分)
诗词歌谣中也蕴含着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硝烟战火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来英佬把家当。江山万里应犹在,只是边疆改。问君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
材料二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一一邱逢甲《春愁))
材料三 辛酸一九零一年,八寇强迫条约签。战火殃及到内地,国土步步被沦陷。不准反帝炮台亡,四亿多两作赔款。使馆界划东交巷,驻军北京山海关。主权严重被剥夺,中国社会陷深渊。
材料四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一一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一一毛泽东《七律·长征》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一一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请回答:
(1)材料一是针对哪个不平等条约而作?材料二“割台湾”和哪次战争有关?(2分)
(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中国社会陷深渊”?(1分)
(3)材料四中说“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开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成为“远征”转折点的重要会议是什么?说明材料中“天翻地覆”的含义。(3分)
融入情景.探究问题:
材料一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材料二 1931午,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日本政府急于发动一场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借以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缓和阶级矛盾,并依靠掠夺中国的财富来医治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当时中国国民党政府正竭尽全力“围剿”红军,这也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材料三 靖国神社在世界上臭名昭著,至今仍供奉着在二战中对中国等亚洲国家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14名甲级战犯。靖国神社问题一直是日本与亚洲邻国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而日本政要却屡次参拜靖国神社。安倍首相的错误行径,不仅违背了日本政府反省侵略历史的表态和承诺,而且是开历史的倒车。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的是日本侵华史上的哪两个历史事件?
(2)材料二事件发生的结果怎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材料一、二事件结局的共同因素是什么?
(3)你认为日本要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实质是什么?结合材料三的内容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中日关系应如何发展?
2011年4月13日,据共同社报道,日本首相菅直人向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送去亲笔信,就中国为东日本大地震提供的援助表示了感谢。据悉,日本内阁特别顾问笹森清11日在北京与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举行会谈,并亲手将感谢信交给了中方。笹森清13日前往首相官邸汇报了与戴秉国会晤的内容。此后他告诉记者:“中方对受灾的日本表现出了极大善意。在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问题上,中方也表示将不惜一切力量提供帮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史上日本曾把中国作为亚洲重要的侵略对象,列举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名称。
(2)2011年4月11日菅直人在中国《人民日报》登广告感谢中国援助赈灾,他说:“日本必能重生、复兴、更加繁荣昌盛,依靠国民的潜力与国际社会的协助,一定能够实现。”日本历史上复兴繁荣与改革密不可分,请分别写出日本历史上两次重要改革在经济上的内容。
(3)2011年4月12日,日本正式宣布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严重程度评价提高到最高级别7级。请回答:原子能取得重大突破在什么时间?除此之外,这一时期还有哪些科技成就取得重大突破?
(4)我们常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结合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
材料一: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材料二: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材料三:2014年12月13日,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南京在首个国家公祭日鸣响警报1分钟。中国共产党、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
材料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存放着这样一段发言:“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2014年也是农历的甲午年,请问材料一中的甲午战争距今(2014)多少年?
(2)根据材料二回答:八年抗战指的是从哪年至哪年?抗日战争结束以什么为标志?
(3)你认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四回答:国家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品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材料一是哪次侵华战争中签订的什么条约?
(2)材料二是哪次侵华战争中签订的什么条约?
(3)材料三是哪次侵华战争中签订的什么条约?
(4)从条约内容分别说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5)针对上面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请说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