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1895年,有人撰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联中的“割地”指的是( )

A.割中国九龙司给英国
B.割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给俄国
C.割中国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割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给俄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时期,在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首次出现允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条款的是(    )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美《望厦条约》
C.中日《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5年,光绪皇帝为一位在黄海大战中捐躯的爱国将领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清廷还赐给这位将领的母亲一块“教子有方”大匾。这位为国捐躯将领是(    )

A.邓世昌 B.戚继光
C.文天祥 D.丁汝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帝国主义列强进入资本输出和全面瓜分中国的侵略新阶段是在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日《马关条约》内容中,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   )

A.割让领土 B.赔款白银2亿两
C.开放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建立工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史事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曾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割占了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该历史场景出现在

A.定海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往事”是指什么战争的失败(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  )

A.开始进入到半殖民地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洋舰队的覆灭并不是一场战役的失败,而是那场持续数十年求索的失败。”“那场持续数十年求索”是指(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洋务运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4年,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这一年是

A.辛亥年 B.甲午年 C.辛丑年 D.戊戌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说这番豪言壮语的,是在中日黄海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民族英雄

A.左宗棠 B.邓世昌
C.戚继光 D.关天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提到一场战争,说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是海军的出场和角逐。……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中日建交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