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艘船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记载着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8分)
友谊之船 如图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 “遣唐使”回国后,日本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与哪一改革有关?(1分)
(2) 郑和远航和西方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在目的上有什么不同?(2分)
冲突之船 如图
(3) 日本从被迫开国到打败北洋舰队,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1分)
(4) 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什么?(2分)
革命之船 如图
(5) 图5所示事件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重大意义?(1分)
(6) 图6反映哪一历史事件?(1分)
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最早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如图,与以下两幅图片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填空题:将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夹击威海卫,____________全军覆没,这同时也标志着清政府兴办的____________运动的破产。
“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争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是近代中国所签订的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写照,下列内容属于该条约的是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B.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
D.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
小议论文:
据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4月23日报道,两位领导人当天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举行的亚非峰会的间隙进行了约半小时会晤。由于在东海长期的领土争端和对战争历史的严重分歧,两国之间的关系长期紧张。
两位领导人在会晤前握手并接受媒体拍照,虽然远谈不上愉快,但也显然不像去年11月在北京那次冷淡的会晤那么尴尬。那一次在北京,双方达成一致,恢复高层对话以逐渐弥合双方巨大的分歧。
安倍在会谈后表示,与习近平的会谈“很有成效”,表明两国之间的关系正在改善。
请根据材料和结合八上所学知识,谈谈中日关系变化的重要原因是什么,不低于150字。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 )
A.开始进入到半殖民地社会 |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D.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 |
1894年,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这一年是
A.辛亥年 | B.甲午年 | C.辛丑年 | D.戊戌年 |
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往事”是指什么战争的失败(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该历史场景出现在
A.定海战役 | B.黄海海战 |
C.辽东半岛战役 | D.威海卫战役 |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沉痛的挽联,是人们为哀悼一位民族英雄而撰写的。这位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 B.郑成功 | C.林则徐 | D.邓世昌 |
学习历史,要注意时间概念。想想看,下列对1886年表述正确的是( )
A.19世纪九十年代 | B.18世纪80年代 |
C.19世纪八十年代 | D.18世纪90年代 |
“东沟海战天如里,炮阵烟迷船掀侧;致远鼓冲重用,万火丛中呼杀贼”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 B.甲午战争 |
C.八国联军浸华战争 | D.抗日战争 |
下列材料体现中国近代社会的主题之一是
A.民主与共和 | B.侵略与反抗 |
C.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 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