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发现的重要地区之一。……我国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遗址有二十余处,北起辽宁,南及云南,西至陕西,东到安徽。沿黄河、长江两大河流分布较为密集。”
——《中国原始社会史》
(1)指出材料一中“云南”所在的重要原始人类遗址是什么?
材料二:中国原始人类遗址分布图
(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原始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什么区域?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说明,黄河、长江为什么被称作是我们的母亲河?
《韩非子》:“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引文主旨说明
A.远古人类比禽兽虫蛇少 | B.远古人类生存环境优良 |
C.远古人类比禽兽虫蛇多 | D.远古人类生存环境恶劣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阅读材料回答: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人生活的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这种远古居民是以怎样的方式生活在一起的?
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想像图。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
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 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小明假期随父母一起外出旅游,在一处远古人类遗址看到了一个远古人的头部复原像(如下图),头像还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征,这个头部复原像应是
A.元谋人 | B.北京人 |
C.蓝田人 | D.山顶洞人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猿转变到人的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
B.元谋人生活在晚期智人时期。 |
C.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人类在晚期智人时期形成三大基本人种。 |
D.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 |
为“感知”170万年前的生活,寻找远古人类的足迹,中考结束后,小奇准备和同学一起去参观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A.北京 | B.云南 | C.陕西 | D.河南 |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云南省的是( )
A.半坡人 | B.北京人 |
C.元谋人 | D.河姆渡人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古之世,人民少儿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 “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三 “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有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实事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的变化?从什么人生活的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1分)
有人说,历史就是已经过去的一切。先辈们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我们来一起追寻历史的影子!
方式一 考古发掘
考古工作者在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的岩洞里发现了不少头盖骨化石,先后发掘出土了100多块属于40多个原始人的骨化石,10多万件石器和石片,大量灰烬和100多种动物的骨化石。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1)考古学家常依据原始人遗址的出土地来命名原始人类,那么发现于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岩洞里的原始人类被我们称为什么人?遗址出土了大量灰烬,请您合理推测原始人类已经使用了什么?
(2)据古生物学家考证,他们生活的地方丛林茂密,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过着群居的生活,请你揣测:他们为什么采取这样的生活居住方式?
方式二 实物图片
(3)观察上述图片。图一表明春秋时期农业出现了哪种新型耕作方式?图二中,铁制农具的使用,会对农业生产发展有怎样的推动作用?
(4)“尊”是大中型盛酒器和礼器。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技艺精湛、气势浑厚的青铜大鼎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你认为,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反映国家的实力如何?
方式三 古籍古谚 《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原文大意:将同姓子弟亲属分封为地方诸侯国,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
(5)“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了西周初年管理国家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西周初年周王实行这种管理制度出于什么样的目的?
(6)除了上述几种方式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古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