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6日至2014年8月28日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南京举行,某校几名学生将作为志愿者向游客介绍南京近代百年的历史,为此他们专门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让我们跟随他们共同步入南京历史的探寻之旅。
第一站:聆听静海寺钟声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安放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和“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
第二站:追寻革命足迹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分析人们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主要原因。
第三站:探访总统府
(3)当你在总统府看到以上两画面时想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发生在哪一年?中国在那场战争中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请举一例发生在南京的重大史实反驳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和民主。面对这种形式,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之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材料二: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中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谈国家大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2)面对材料一的情况,中共做出了怎样的决定?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钟山风雨起苍黄”中的“钟山”是指什么地方?
(4)“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何时开始的?
(5)此一役的结局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下面是某校历史图片展上展出的图片,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以上图片,哪一幅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哪一幅反映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请简要写出图3所反映的会议的重要意义?
(3)综合以上图片,谈谈你的感想。
中国共产党建立后,就谋求与国民党合作。国共两党分分合合,曾经走过一段坎坷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想建立一所培养革命军事干部学校的愿望已有很久了。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期间,正式决定建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并成立了筹备委员会。5月5日,黄埔军校最终正式成立并开学了,定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民国15年7月,国民政府出师北伐,黄埔学生军成为北伐军重要骨干力量。叶挺独立团是北伐的先锋。
(1)依据材料一回答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后,共同进行了哪两项重大活动?材料中的“民国15年”是公元多少年?
材料二 为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合行动,扣留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事变发生后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调停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2)请说出材料二中“事变”的名称。这次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
材料三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悍然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了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3)材料三中的“双十协定”是国共什么谈判中取得的成果?全面内战结束后,哪一地区再次与大陆分离?
(4)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何感悟?
分下图都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史实。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依次说出图二字母三大战役名称各是什么?
(2)图三中解放的南京是哪次重要战役?
(3)分析三幅图片的联系是什么?
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近代以来,它受到了外来列强战火的多次侵扰。历史事实证明:南京不仅是悲情之城,更是英雄之城。可以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1)南京“受到了外来列强战火的多次侵扰”,请举一例说明。
(2)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近代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迹。(至少写出两位英雄人物及其事迹)
(3)用史实说明为什么“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2014年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为了更好的缅怀这位伟人,小华学习中国近代史后,制作了邓小平参与指挥的重大战役知识结构图。对此,小明说:“图中有一项内容是不正确的。”你赞同小明的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率团访问大陆,他在《答谢胡锦铸辞》中说“诚如总书记刚才所讲,今天的聚会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六十年来头一次,也是在两岸的情况之下党和党见面交换意见高层次的一次,难能可贵。”
(1)战访问第一站是南京,拜谒了中山陵。请问:中山陵是为了纪念谁而修建的?
(2)请问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最高层次的见面指的是什么事件?取得什么结果?
(3)在历史上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请问:国共两党第一次、第二次合作的开始和结束标志各是什么?( 4分)
(4)从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对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材料二:
材料三: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
|
国民党 |
共产党 |
拥有军队 |
430万 |
130万 |
武器装备 |
接受日本100万日军的装备,美国提供大量的武器 |
基本上是步枪 |
拥有人口、地区 |
3亿多、大城市 |
1亿多、小城镇乡村 |
(1)材料一中 “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的战略部署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这一战略部署的具体指挥者是谁?
这一战略部署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按图中(1)(2)(3)编号顺序写出三大战役的名称三大战役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在三年内打败国民党,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 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材料二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有430万人,装备精良并有空军、舰艇以及美国的大量援助;中国共产党只有270万人,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没有飞机、坦克,大炮很少。这时,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并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材料三 2009年4月21日,《扬子晚报》刊载了周克玉上将60年前的一首诗:“千帆 竞渡断浪飞,万炮齐放敌垒摧。扬子江头雷霆夜,铁军雄师显神威……”。
(1)材料一中说的“两个拳头”指的是什么?(4分)“插上一刀”指的是什么?(2分)“插上一刀”有何历史意义?(2分)
(2)请写出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名称?(3分)概括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2分)
(3)材料三描写的是哪场战役的场景?(1分)这场战役解放的是那座著名城市?(1分)它的解放标志着什么?(1分)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谈谈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2分)
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近代以来,它受到了外来列强战火的多次侵扰。历史事实证明:南京不仅是悲情之城,更是英雄之城。可以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以下四幅图片,再现了南京近代历史的屈辱和荣光。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南京条约》是清政府在哪次战争中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2)图二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什么政权成立?
(3)图三1937年南京大屠杀是哪国侵略者制造的? 2012年是南京大屠杀多少周年纪念?
(4)图四是哪次战役所取得的成果?
(5)感悟了近代南京历史的屈辱和荣光,请你为南京送上一句祝福语?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井冈山上朱毛红,创建四军建奇功。”
——引自红军一段歌谣
材料二:我跟蒋先生(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
材料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材料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引导着中国走向光明…‥”在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更加深切缅怀近代以来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顽强奋斗的所有先驱,他们为祖国和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永垂史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段歌谣涉及到哪三个重要历史事件?
(2)为了实现材料一中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等采取了什么行动?
(3)材料三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哪次重要战役?
(4)材料四中中国共产党在何地诞生?到今年,她走过多少年的光辉历程?(2分)
(5)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风风雨雨,你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6)列举近代以来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牺牲或作出杰出贡献的四位先驱。
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材料三、下面是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请问:
(1)材料一反映的是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发起的哪一军事行动?
(2)毛泽东所说“打了三个战役”是指哪三个战役?有何历史意义?
(3)你知道接到命令后的人民解放军发起了哪一军事行动?此军事行动有何作用?
(4)下表中数据说明人民解放军能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原因之一是什么?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民工 |
担架 |
大小推车 |
牲畜 |
船只 |
筹粮 |
挑子 |
543万人 |
30.5成副 |
88万辆 |
76.7万 |
8500只 |
9.6亿斤 |
20万副 |
材料一:……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
材料二:《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是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2007年新华网“十七大”特稿
材料三: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1)材料一中“开天辟地”的大事指的是哪一年?“焕然一新”的事例有哪些?(列举20世纪20年代的2个事例)
(2)材料二中的“力挽狂澜”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在中共党史上有何历史地位?
(3)材料三中的这一报告是毛泽东在什么会议上所作?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会后为实现“光明的前途”中共与国民党进行了什么政治斗争?还发起了哪些重大战役?(举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