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覆灭的标志是( )
A.南京解放 | B.南京大屠杀 |
C.迁都重庆 | D.宁汉合流 |
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院子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的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国民党对延安的进攻 | B.建立大别山根据地实现挺进中原的计划 |
C.攻克了国民党老巢南京 | D.取得了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 |
下图为淮海战役中人民支前统计表,它形象地说明了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能以弱胜强,打败敌人的哪一重要原因?( )
民工 |
543万人 |
担架 |
30.5万副 |
大小车 |
88万辆 |
牲畜 |
76.7万头 |
船只 |
8500只 |
筹粮 |
9.6亿斤 |
挑子 |
20.6万副 |
A.人民群众积极支援
B.武器装备精良
C.双方兵力悬殊
D.将士作战勇敢
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师生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来到学校附近的人民解放军开始进入大反攻的革命老区,该学校最有可能在( )
A.大别山 | B.沂蒙山 |
C.延安 | D.井冈山 |
下列毛泽东经历的历史事件中,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到上海参加中共一大
②在延安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③在井冈山创立革命根据地
④指挥三大战役并取得胜利 ⑤飞往重庆与蒋介石谈判
A.②③①④⑤ | B.①③②④⑤ |
C.③②①⑤④ | D.①③②⑤④ |
淮海战役期间,中原、冀鲁豫等解放区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副,牲畜76万头,总共筹运粮食达96000万斤。在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大大超过了战役初期1:3的概算。这段材料最能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由于
A.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
B.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
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
D.共产党军事战术指挥得当 |
在人民解放战争后期,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A. | 辽沈战役 | B. | 淮海战役 |
C. | 平津战役 | D. | 渡江战役 |
下列战役中,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的是( )
A.北伐战争 | B.三大战役 |
C.渡江作战 |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1947年夏中共某报刊要用下列诗句作为时事评论文章的标题,你觉得哪一个最合适?
A.打倒列强,除军阀 |
B.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
C.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海南卷)观察下列《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它充分证明了淮海战役中( )
民工 |
担架 |
大小车 |
牲畜 |
船只 |
筹粮 |
挑子 |
543万人 |
30.5万副 |
88万辆 |
76.7万头 |
8500只 |
9.6亿斤 |
20.6万副 |
|
|
|
|
|
|
|
A.胜利来自人民的支持
B.解放军装备落后,只能仰仗老百姓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国民党的美式装备还不如土枪土炮
下列属于解放战争中战略决战的是( )
A.转战陕北 | B.挺进大别山 |
C.三大战役 | D.台儿庄战役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 辽沈战役 | B. | 淮海战役 |
C. | 平津战役 | D. | 渡江战役 |
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 )
(1)《马关条约》签订 (2)戊戌变法失败 (3)中国抗战胜利 (4)人民解放战争
A.(1)(2)(3) | B.(2)(3)(4) |
C.(1)(3)(4) | D.(1)(2)(4) |
下列毛泽东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二十万军(国民党军队)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A.②①④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① | D.③④②① |
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中国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下列说法与之意思最为相近的是( )
A. | 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
B. | 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
C. | 彭德怀:几百年来,西方国家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几门大炮就可侵占一个国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
D. | 陈毅: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