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采取了积极措施巩固新政权,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此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虽然曾经出现了一定的失误,但最终走向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请回答:
(1)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新政权?
(2)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对哪三个领域的改造?
(3)“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虽然曾经出现了一定的失误”是指什么?这些失误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这些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1902年,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写下了对未来的梦想和期望。
材料三 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国内各界人士做一场“中国梦”。在各色的梦里,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 ——《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
材料四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费正清《观察中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他们为梦想做了些什么?(举两例)(2分)
(2)梁启超在19世纪末的政治梦想是什么?孙中山为实现“中国梦”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材料三中“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这个梦想最终实现了吗?表现是什么?(2分)
(4)材料四中的“两种梦想”,今天已变为现实。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个梦想开始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列举一例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为实现第二个梦想采取的有效措施。(2分)
(5)“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应该拥有怎样的“中国梦”?(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中央主要负责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节选自八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党所犯严重错误主要有三,经济建设急于求成,所有制结构急于求纯,阶段斗争扩大化,这些错误给党、国家和人民还来巨大损失,但这些错误都是在探索中发生的,失误原因也很复杂,要具体、细致地分析。
(1)材料一中的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指出“党所犯严重错误主要有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一例“经济建设急于求成”“所有制结构急于求纯”“阶段斗争扩大化”的具体表现。
(3)综合分析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怎样的能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之后又经过近30年的曲折探索,终于找出了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又一次发出了历史性的巨变。
材料中所指的“28年”,属于中国革命的哪一历史时期?
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共哪一次会议提出来的?这一理论在农村改革和祖国统一方面出现了哪些制度创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20世纪发生了哪些历史巨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⑴材料中提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 这主要是因为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哪两场运动?遭到“严重挫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
⑵材料中的“历史性变化”的起点是什么?在农村的改革实行的是什么政策?
材料三:1998年中央提出要抓紧研究和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以利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充分展示了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积极姿态。
——摘编自《国际商报》
⑶据材料回答我国政府为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与此相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2分)
⑷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两幅图均为朱宣威在1956年创作的速写作品《报喜》
(1)这两幅作品报的什么喜事?它们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二 1957—196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尽管发生了严重失误,但仍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2)材料二中的“严重失误”主要指的是什么?由此,你获得了哪些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3分)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到2007年的249530亿元。其中,从1978年上升到1986年的1亿元用了8年的时间,上升到1991年的2万亿元用了5年的时间,此后10年到2001年平均每年上升近1万亿元,2001年超过10万亿元大关,2002年-2006年进入高速增长期,平均每年上升2万亿元,2006年超过20万亿元,在此基础上,2007年一年又增加3.76万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安徽省农村发生了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变革,其中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严俊昌.严宏昌等18户农民是最初响应这次变革的。
材料四: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小平同志从武昌.深圳.珠海到上海等地,一路大讲改革开放,反复强调改革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的基本路线要管100年,动摇不得。他说:“发展才是硬道理”,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谁不改革谁下台 。
问题一:读材料一,图中A.B.C.E是我国1980年设立的经济特区,它们分别是什么?
问题二:材料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表明了什么?(1分)
问题三:材料三中“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变革”是我国在农村推行的哪一项重大的改革?这项改革带来了什么影响?
问题四:根据材料四,可知今年是邓小平同志“南巡”多少周年?材料四中,邓小平所说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中的“发展”是指什么?
问题五: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死路一条”这句话对新时期中国的发展有什么指导意义?
90年来,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进行艰难探索,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和标志分别是什么?
(2)为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和抗击日本侵略,中共曾两次与国民党合作。请你说出国共两次合作的最大成就分别是什么?
(3)新中国成立后,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请问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4)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我国出现过哪些急躁冒进的错误?这些错误的直接后果是什么?我们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5)“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于哪个行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在中国是有生命力的,因为他从根本上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是有优越性的,因为它始终把人民当做是国家的主人,联系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材料二:1979年,邓小平强调指出:“中国的经济建设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一刀切”也不是真正的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从今往后我们要吸取教训”。
材料三: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国家杜马议员库誉佐夫说:“中国领导人选择了一条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取得了前所未有.难以估量的成就”。
材料四: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问题一: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事件是什么?试举一例“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
问题二:材料二中“一口吃个胖子”.“一刀切”各指什么事件?“一刀切”产生了什么危害?
问题三:材料三中“一条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从哪次会议后开始的?该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问题四:以上材料和苏联解体的事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
近代以来,有着辉煌文明的中国,经历了一段屈辱的岁月。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的前列,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材料一 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1)材料一中所说的“近代以来170多年”应追溯到哪个事件?该事件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二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2)请分别列举出材料中所说“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材料三 在座的朋友们……决不要把毛泽东看成一个偶然的、天生的、神秘的、无法学习的领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主张是对的……十年内战时期他是对的,当时也有一些同志搞错了,没有完全同意他的意见。抗战时期,全党承认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抗战成功了。到这次解放战争,更加证明其正确。 ──《学习毛泽东》
(3)材料中的“毛泽东的主张是对的”在哪次会议上首次得到了肯定?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道路,请说出邓小平找到了一条怎样的强国富民的道路?
新中国走过的岁月,既有成功,也有失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面对我国落后的工业,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党和政府为了向工业化迈进,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 通过这一举措的落实新中国取得了怎样的重要成就?(4分)
材料二: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2)据材料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党曾错误地发动了哪两场运动? 我们从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3)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是在哪一年的哪一次会议上?(4分)
材料三:邓小平获选为1978年度和1985年度美国《时代》周刊风云人物。
(4)邓小平被《时代》周刊两度选为世界风云人物,有哪些原因?
(5)怎样理解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⑴材料中提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 这主要是因为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哪两场运动?遭到“严重挫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
⑵材料中的“历史性变化”的起点是什么?在农村的改革实行的是什么政策?
材料三:1998年中央提出要抓紧研究和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以利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充分展示了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积极姿态。
——摘编自《国际商报》
⑶据材料回答我国政府为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与此相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2分)
⑷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邓小平强调,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为此,我国采取的对策是( )
A. | 建立经济特区 | B.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C. |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D. | 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
阅读下列材料:
2012年5月16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说:“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即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
请回答: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党的代表大会是哪次?2012年中共十八大又将什么写进了党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2)“回顾我们党92年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就能够形成符合客观实际、体现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意愿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离开了实事求是,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严重挫折。”
请结合所学从正反两方面各举一例以论证上述观点。(2分)
(3)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制定发展目标。我国人民在现阶段的共同奋斗目标是什么?(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这是中国亘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是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大胜利。这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前提,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材料三:在这次运动中,不仅农村的土地、农民的农具、耕畜以及其他公共财产全部归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调拨、统一核算,而且社员原来经营的自留地,以及个人拥有的林木、牲畜等私有财产也统统收归公社所有。
材料四:
1966年8月上海红卫兵在南京路上张贴大字报
材料五: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
(1)根据材料一回答:请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通过什么方式完成的?
(2)请写出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完成的意义。
(3)材料三中所说的“运动”是指的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四所示的是哪一时期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5)材料五中的大改革、大开放源自于哪一年召开的哪次会议?第二个伟大转折中,开放的目的是什么?第三个伟大转折中温饱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6)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用简单的词语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