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阅读材料并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目前,党和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
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农民拥护《土地改革法》
②合作社的农民在分粮
③“卫星田”的稻穗能托往一女孩
④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
(1)以上四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通过以上历史事件学习,你认为现在我国在制定、调整农村经济政策时应吸取那些经验教训,遵循那些原则?
"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强国梦"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三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1979年元旦社论
(1)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3)据材料三,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和政府时时刻刻关心着农民,关注着农业,在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中,党和政府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农业政策,有错必纠。这样,才使得我国农业在希望的田野上茁壮成长。
请回答以下问题:
(1)20世纪50年代初,我党在农业上执行的政策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2)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党在农业上又有着怎样的举措?解决了什么实质问题?
(3)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中,我党又在农业政策上犯了怎样的错误?有何消极的影响?
(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党又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此政策的出台,是源于什么地方的做法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在农村经济改革中,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邓小平说:“我们农村改革总的来说,发展是比较快的,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们完全没有料到最大的收获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目前,乡镇企业正向现代企业方向发展。
材料四:2013年“两会”答记者会上李克强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广大农民的普遍愿望,它不仅可以带动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直接作用还是富裕农民、造福人民。┉┉┉┉现在中国城镇化的大门给农民打开了,农民可以进城从事二三产业,而留在农村的,通过适度规模经营,都可以增收致富。现在每年有一千多万农民转移到城镇,这是必然的趋势。新型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保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
(1)读材料一、二,观察图1情景,“入社”的“社”指什么?它引导农民走什么道路?分析图2情景,凤阳县农民为什么能够喜获丰收?
(2)材料三中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与材料二中图2有何关系?乡镇企业的发展对我国农业和工业化建设有何影响?
(3)材料四中的“城镇化”给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发展有何影响?党中央推行的“城镇化”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改革创新永远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主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美国独立后,在国家政治制度方面有何创新?
(2)苏联在20世纪后半期开展了哪些重大改革?选取其中一项改革,说明其改革取得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3)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了怎样的改革措施?
(4)综上所述,请谈谈你对改革创新与国家发展的认识。
(16 分)
山雨欲来风满楼。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每当到了关键时刻,需要继往开来时,往往是思想先得以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和儒家经史相融合,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重要著作,借用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亡灵,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材料二 在《新青年》的带动下,宣传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新潮》《少年中国说》《国民》等刊物都受到渴求新知识、新思想的民众的欢迎。毛泽东等进步青年还成立了新民学会,研讨新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材料三 197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11日,这篇文章在《光明日报》上公开发表。中国政治思想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孔子的思想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成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的?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回答,宣传新文化的刊物起到了什么作用?]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最终解决了哪一错误思想的影响?为哪一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你认为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关系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了三次伟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第二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三次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第一次革命”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第二次革命”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是什么?
(3)“第三次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什么新时期?
(4)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的正
确道路分别是什么?(4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 )
材料一 "109年(1840-1949)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经历无数的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1)"1840-1949年"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什么?材料一中1900年"西方列强的野蛮"指的是西方列强在1900年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这场战争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1919年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材料二中的历史情景绘画指的是同一个历史事件,请说出这个历史事件的名称。
(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先进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艰辛探索。其中,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运动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近代中国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材料三 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4)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次代表大会上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5)20世纪最后20年的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中国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党和国家决定以中国何处的开发开放为龙头,辐射和带动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邓小平在1987年指出:“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 2005年岁末,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法废止农业税条例,使免除农业税的惠农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让九亿中国农民彻底告别了缴纳农业税的历史。……这是中国农村面貌即将迎来新一轮巨变的标志性事件。……国家信息中心学者徐宏源说,“这势必会对城乡统筹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宋振远、邹声文、张旭东《划时代的决定——写在废止农业税条例之日》
材料三 在连续6年增产增收之后,更要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我们要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也要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党和政府为什么十分重视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在农村采取的什么土地政策使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
(3)根据材料二,指出2005年国家在农业方面又制定了什么政策?简要分析这一政策实施的重大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党和政府制定农业、农村、农民政策的着眼点是什么?
(5)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始终重视对“三农”问题的解决。但在1958年我们却犯了急躁冒进的严重错误,这是什么错误?
201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中国网和中央档案馆联合推出专题《档案天天看--邓小平档案》。请阅读部分档案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图①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有什么重大意义?图②事件的同一年,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2)阅读材料二,深圳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港澳回归是邓小平提出的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3)材料三"谈话要点"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读史有感
(1992年)仙湖植物园里的植物千姿百态,其中有一种树叫"发财树" ……邓小平观赏后觉悟的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高度评价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会议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伟大革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材料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邓小平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这次会议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什么?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什么新时期?
(2)1980年,我国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其中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座城市?经济特区的建立的什么作用?
(3)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国就与西方互有往来。当时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是什么?然而,清朝时期中国与世隔绝,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这与当时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有关?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谈谈你的感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资和文化需要。
材料二 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是哪两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
(2)这两次会议分别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
(3)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哪一问题的高度重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建国之梦】
材料一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1)“建国梦想”实现于何年何月何日?其标志是什么?
【强国之梦】
材料二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2)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实现“强国梦”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哪些事件让我们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
(3)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次重要会议上提出的?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他在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几步走的战略部署?
材料三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
——2013 年3 月17 日新华网
(4)中国是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实现“中国梦”,为实现“中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什么政治制度?(2 分)
【圆梦设想】
材料四 2013年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5)材料中的“中国梦”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领导中国人民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核心力量是什么?(2 分)
(6)中国人的梦想,生生不息、永无止境。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拥有怎样的“中国梦”?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稍年长一点的读者应该记得,很多问题在这之前公开谈论并不方便。……幸好一九七八年严冬在北京召开的一次会议改变了中国,我也随之获得了生存的尊严。
——余秋雨《山居笔记》
材料二:邓小平说:“在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否则只能导致失误,甚至失败。……要紧紧抓住合乎自己的实际情况这一条。所有别人的东西都可以参考,但也只是参考。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决,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
——《邓小平文选》第3卷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1978召开的“会议”指的是党历史上的哪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⑵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我国曾出现过重大的“失误,甚至失败”,试举1例加以说明。材料二中邓小平所说的“中国自己的模式”是指什么?
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谈谈你得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