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某次重大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
A.标志着战略反攻的全面展开 |
B.为战略决战的胜利奠定基础 |
C.推动了北平和平解放的实现 |
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
王鹏同学设计的历史剧中有这样的一幕:抗战结束后,从延安飞来的专机抵达机场,整个山城沸腾了,人民感到充满了和平的希望,争相奔走相告。与这部历史剧有关的事件是:( )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B.重庆谈判 |
C.国共两党二度合作 | D.西安事变 |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非常形象地比喻:“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是指( )
A.挺进大别山 | B.辽沈战役 |
C.淮海战役 | D.渡江战役 |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武汉、南京)插了一刀。”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 B.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 |
C.人民解放军发进辽沈战役 |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右图是1945年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蒋介石、毛泽东的合影,这张老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西安事变 | B.黄埔军校的创建 |
C.重庆谈判 | D.北平和平解放 |
“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前往重庆)……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毛泽东此行”是为了( )
A.参加中共“一大” | B.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
C.争取和平民主 | D.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谈判,双方达成的“结果”是( )
A.对抗日本法西斯 | B.签署了“双十协定” |
C.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 D.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
1945年8月,人们的目光聚焦重庆。此时此地发生的大事是( )
A.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 B.国共两党重庆谈判 |
C.政治协商会议开幕 | D.人民解放军解放重庆 |
下图是毛泽东与蒋介石唯一的正式合照,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建立联合政府 |
B.抗日战争的胜利 |
C.重庆谈判 |
D.西安事变 |
《毛泽东先生来了!》——这是1945年8月29日《大公报》的社评。社评讲的是
A.长征胜利 | B.西安事变 |
C.重庆谈判 | D.渡江战役 |
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达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对于这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第二年”指的是1947年 |
B.内线作战是解放战争第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 |
C.防御是解放战争第一年的战略方针 |
D.转战陕北是第二阶段战略目标开始实施的标志 |
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传到陕北,毛泽东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这是因为
A.解放战争打响了 |
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
C.大决战开始了 |
D.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
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孟良崮战役的胜利 |
B.人民解放军总部撤离延安 |
C.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 |
D.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
下图所示是某市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的一本历史文献资料的封面。当时(民国三十四年,即1945年),毛泽东“在渝市(重庆)之动态”的主题应该是
A.下达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
B.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C.创建红色革命根据地 |
D.争取国内和平民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