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
材料二 1936年12月12日清晨,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经过谈判斗争,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合红军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
请回答:
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是通过什么事件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
面对今天中日在领土问题的种种争端,你认为我们应该以何种方式解决领土问题?
(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抗日根据地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陕甘宁抗日根据地
B.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2)仔细观察该图,据图指出八路军进攻的主要目标。
201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0周年。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凯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党的历程刻骨铭心】
材料二:【党的探索亘古未有】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一一中央电视台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党的政策温暖我心】(未来中国)不仅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党和政府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
——2010年9月温家宝接受记者专访谈
(1)请说出与图一、图二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说说1979年中国农民是怎样“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和当前时政,说说我们党和政府为了中国人活得幸福采取了哪些措施?
90年来,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进行艰难探索,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和标志分别是什么?
(2)为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和抗击日本侵略,中共曾两次与国民党合作。请你说出国共两次合作的最大成就分别是什么?
(3)新中国成立后,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请问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4)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我国出现过哪些急躁冒进的错误?这些错误的直接后果是什么?我们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5)“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于哪个行业?
近年来,国民党高层领导人多次访问大陆,促进了两党和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民党创办了黄埔军校,广州国民政府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进行了北伐战争,黄埔军校的创办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有什么关系?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什么战线的初步形成?
(3)刘邓大军率领哪个部队的主力挺进中原,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前提分别是什么?
(5)举一例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
民族复兴是近代中华民族的追求目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今日……外则国防空虚,丧师失地;国势岌岌(十分危险),危如垒卵。忧时之士,深虑神明华胄,将陷于万劫不复;于是大声疾呼,曰“复兴”!“复兴”!绞脑沥血,各本其所学,发抒复兴国族之伟论。 ——吴钊《复兴之基点》(1933年)
材料二 (1940年,一位回族同胞在《抗战三周年纪念感言》中写道)“整整三周年的神圣抗战,已使大中华国族数千年的积弱,蒙受了巨急的刺激,从而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扎稳了抗战最后胜利的把握。首先我们为民族复兴的远大前途,抱乐观,感兴奋”!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第2卷(1940年7月)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回答造成当时中国“国势岌岌”局面与哪一重大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神圣抗战”主要是指抗战中的哪两次重要战役?这两次战役的地位各是什么?依据教材归纳两次战役的共同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历史上,经常有政党合作、国家合作或结盟的事件发生。根据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活动。(10分) (理解和运用; 0. 5)
步骤一:走进历史──回顾历史上的正当合作
(1)为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和抗击日本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国共两党曾经两度合作。请分别说出国共两次合作的重要历史作用。(4分)
(2)在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挑战的时候,国家间的合作能够化解危机和灾难。请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其中一个典型事例加以说明。(要求:从史实及其作用两方面来作答。)(2分)
步骤二:评说历史——抨击历史上的不正当合作
(3)19世纪末建立的三国同盟和20世纪初形成的三国协约对世界局势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
步骤三:直面现实──感悟当今国际合作的真谛
(4)你认为在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相互合作应遵循怎样的原则?(2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学良将军的苦闷:1936年1月张学良对青年人说:“青年人何以无出路,还不是由于你的国家太弱了吗?整个国家的苦闷与无出路,是高于你个人问题的几千万倍……只有解决国家问题,才有个人的出路。” ——《张学良文集》第Ⅰ集
(1)分析当时张学良将军有什么“苦闷”?
(2)材料中的“国家问题”当时主要是指什么?
材料二:下面为一封写于1946年,又尘封了五十多年的密信:
《张学良致周恩来》:别来十年,时为想念,(兄)当有同感。现日寇已经驱出,实(为)最快心之事。尔来兄又奔走国事,再作红娘,愿天相(助),早成佳果,……
——弟良四月十九日
(3)张学良所指“别来十年”中,十年前发生了什么大事?当时张学良和周恩来进行过合作,结果如何?
(4)张学良在信中所说的“尔来兄又奔走国事,再作红娘”,指的是什么事?(1分)
讲话让人振奋,新闻令人激动,同学们结合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和新闻对中国历史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加入吧!
【革命的艰难】
材料一 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党和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材料一中的“北伐战争”始于哪一年?请列举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重大事件一例。“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发展的源头】
材料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这是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的根本原因。
(2)材料二中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起点会议是哪一次?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坚持的政策】
材料三 我们要一如既往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以上三则材料均摘自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材料三中一国两制构想是谁提出的?“港人治港”和“澳人治澳”分别开始于何时?
【今日的辉煌】
新闻 2012年6月29日10时,遨游在太空十六天的神州九号正式成功着陆,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搭载着我国首位女宇航员的神州九号,在成功完成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后胜利返航,这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又一次取得历史性的的重大突破。
——人民网
(4)新闻中神州九号与“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标志着我国在太空领域又迈进了一步,我国首次成功向太空发射的航天器的名称是什么?
【近代的中日关系】
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些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材料三:1945年8月21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半个世纪的愤怒,五十年的屈辱,在今天这一天宣泄清洗了。……”
请回答:
(1)与材料一相关的历史事件发生后国民政府采取怎样的政策? (1分)
(2)材料二中的《卢沟桥歌》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二十九军的什么精神? (2分)
(3)材料三中“五十年”前中日两国发生的重大事件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1分)
(4)近年来,日本屡屡修改教科书,否认侵华罪行。也屡屡在钓鱼岛制造事端,驱逐我国扑渔船,企图霸占我钓鱼岛。请你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1分)
4月27日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亮相天安门广场。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生145周年,同时也是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值得中国人民永远怀念……《中学生历史报》准备出一期纪念专刊。设置了以下几个学习板块,请你一起参与探究。(7分)
【理论先导】(1)从图一看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该指导思想源于近代西方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简要说说辛亥革命在传播西方民主思想方面的作用是什么?(3分)
图一
【革命第一枪】(2)结合图二指出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是在哪个城市?(1分)
图二 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精神传后人】“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此门”这副对联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3)黄埔军校创办于( )(1分)
A.戊戌变法时期 B.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C.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4)在北伐战争中,以黄埔学生军为主力的第四军 __________领导的独立团奋勇杀敌,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 )(1分)
A.周恩来 B.贺龙
C.叶挺 D.刘伯承
【两岸谱新篇】目前,全国政协已成立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办公室,届时将隆重举行辛亥革命l00周年纪念大会等活动。国务院台办则表示,支持海峡两岸各界共同举办纪念辛亥革命的活动。
(5)请你谈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海峡两岸纪念辛亥革命有什么现实意义?(1分)
2012年11月2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率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国家博物馆大型展览《复兴之路》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展望了中华民族美好未来,提出了两个“百年梦想”。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
⑴请写出以上两幅图片所对应的重大事件及其历史地位或影响。
材料二: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⑵试举两例,说明我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曾付出了沉重代价。
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指什么?
材料三: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⑷为实现这个梦想,你认为青少年学生应该怎么做?
阅读下表判断:
事件 |
时间 |
影响和评价 |
卢沟桥抗战 |
1937年7月 |
揭开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 |
台儿庄战役 |
1938年春 |
这次战役的胜利是抗战开始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它沉重地打击了日寇,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 |
百团大战 |
1940年8月开始 |
这次战役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寇,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 抗战热情,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
以下结论或观点,如果与上表内容所表达的信息相符,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划“√”;如果违背了
上表内容所表达的信息,请在括号内划“×”;如果是上表未直接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
(1)卢沟桥抗战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 )
(2)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抗战开始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 )
(3)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战役。 ( )
(4)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胜利都沉重地打击了日寇,鼓舞了中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
(5)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胜利,说明了中国人民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勇气和信心。 ( )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斗争。
材料一: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使中国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材料三: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
阅读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自我疗伤”、“猛药重治”各指什么行动?这些药方有着共同之处,请指出其中的一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使中国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革命道路是什么?该道路的起点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的?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中国“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
根据下面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黄埔军校旧址 北伐誓师大会阅兵式 八路军新四军臂章 中国政府接受侵华日军投降
(1)根据4幅图片提供的信息(即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要史实),请你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2)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分析该主题(史实)在20世纪前期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