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图片资料。由此判断,他的研究主题是()
图片说明:
①在东北坚持抗日的义勇军战士②李宗仁在台儿庄③彭德怀在百团大战前线④八路军与民兵配合拆毁正太铁路
A.正面战场抗战 | B.敌后战场抗战 |
C.八路军与民兵抗战 | D.全民族抗战 |
下列四幅影视作品宣传画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军民英勇抗敌的事迹。其中,以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敌为主题的有()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中华民族向来勤劳勇敢,在面对强敌的情况下,能够众志成城,团结御侮,共赴国难。请你指出下列最能反映这一精神主旨的是( )
A.合作北伐 | B.共建黄埔军校 |
C.抗日战争 | D.解放战争 |
一位同学对“抗日战争”进行探究性学习,其中的四点结论让大家讨论,错误的一项是()
A.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
B.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
C.美国向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
D.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
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华民族奋起反抗,创造了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这“奇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长征的胜利,红军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
B.西安事变后,中共提出和平解决的方针 |
C.中共七大的召开,全党在组织上空前团结 |
D.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全民族抗战 |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九一八事变 ②七七事变 ③南京大屠杀 ④西安事变
A.①④②③ | B.①②④③ |
C.①③④② | D.①②③④ |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不断奋斗。下列哪一事件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
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 | B.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
C.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 D.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
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史实()
①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②西安事变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④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民族矛盾上升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① | C.④①②③ | D.③④①② |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它把中国历史划开了两个时代,在今天以前,是我们屈辱悲苦的黑暗时代,自今天起,将是我们富强康乐自由平等的光明时代。……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今日得以昭雪。”文中“这里的胜利”、“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分别是指
A.南京解放、瓜分狂潮、九一八事变 |
B.南京解放、七七事变、《辛丑条约》 |
C.抗战胜利、《马关条约》、卢沟桥事变 |
D.抗战胜利、《马关条约》、九一八事变 |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下列对这场战争相关事实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
B. | 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
C. |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
D. | 百团大战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
歌曲往往是人类思维律动的音符。常常承载着时代永恒的记忆。下列歌曲与相关历史记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该歌曲反映的事件揭开了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序幕 |
B. |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曲中带领大家"站起来"的领导人是邓小平 |
C. |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唱出了我国民族之间的大团结,这得益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施 |
D. |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歌曲反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坚强决心 |
2014 年11 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决定,将每年12 月4 日设立为,国家在这一天将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A. | 国家公祭日 | B. | 国家宪法日 |
C. | 防灾减灾日 | D. | 环境保护日 |
2015年5月13日,国务院发布放假通知:“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使全国人民广泛参与中央及各地区各部门举行的纪念活动,2015年9月3日全国放假1 天。”抗战胜利纪念日成为国家公众假日的意义在于()
①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斗争,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②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
③牢记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知耻而后勇
④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励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