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了自己“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的豪言壮语,为变法图强甘愿流血牺牲的爱国志士是( )
A.邓世昌 | B.康有为 | C.梁启超 | D.谭嗣同 |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新文化运动与维新运动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 )
A.深化了民主科学意识 | B.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 |
C.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 D.有利于近代思想文化的传播 |
标语,口号是时代的产物。它以特殊的方式记录历史跳动的脉搏,勾勒社会演进的轨迹。近代史,一些进步的中国人提出下列口号或主张的先后顺序是( )
① 自强求富 ②变法维新 ③民主共和 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① |
C.③④①② | D.④①②③ |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创办京师大学堂 | B.废除科举制度 |
C.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 D.精简机构 |
“公车上书”的主要发起人是( )
①严复 ②谭嗣同 ③康有为 ④梁启超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 |
“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材料来自( )
A.康有为的上书 | B.曾国藩的奏折 |
C.林则徐的文稿 | D.陈独秀的文章 |
下列各项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严复主张的是( )
A. | 欲自强,必先致富 |
B. |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
C. | 科学与人权并重 |
D. |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
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康有为"适合填写于那一横线处( )
为走救国之路, A 再次上书;不作亡国之君, B 下诏变法 反对变法维新, C 发动政变;以血唤醒民众, D 慷慨就义 |
19世纪末兴起的维新变法运动仅仅持续了103天,就在慈禧太后的政变声中短命而败。百日维新的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利益的是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 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
1892年11月,两位美国大学生骑自行车环球旅行到中国,李鸿章在天津接见了他们,见面时可能谈及的话题是( )
A.北洋海军的组建及其训练情况 |
B.中日海军在黄海战事的进展 |
C.维新派在进行的公车上书 |
D.《新青年》杂志中的相关内容 |
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 ②民主,科学 ③三民主义 ④变法维新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①④ | C.①②④③ | D.①④③② |
"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称赞的"学生此举"指的是( )
A. | 公车上书 | B. | 新文化运动 |
C. | 五四运动 | D. | 一二·九运动 |
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有自己的选择,谭嗣同选择为变法流血牺牲,邓世昌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侯德榜选择打破列强对碱业的垄断。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推翻满清政府 | B.实行君主立宪 |
C.实现民主共和 | D.挽救民族危亡 |
社会动荡或变革往往会带来思想领域的变化。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西汉大一统,促成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
B. | 洋务运动,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
C. | 维新变法,使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
D. | 辛亥革命,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 |
就义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维新志士是( )
A. | 康有为 | B. | 梁启超 |
C. | 谭嗣同 | D. | 严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