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鼓舞欢腾,争求上书,民间疾苦,希达天听。”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法哪项变革后的情况?( )
A.开放言论 | B.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 D.训练新式军队 |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位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第一人是( )
A.康有为 | B.陈独秀 | C.谭嗣同 | D.梁启超 |
康有为、梁启超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永载史册,主要是因为他们( )
A.发起了洋务运动 | B.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
C.领导了辛亥革命 | D.参加了新文化运动 |
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事实的议论是( )
A. | 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
B. | 他是没地方可逃 |
C. | 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
D. | 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
近代史上哪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A.康熙帝 | B.道光帝 | C.光绪帝 | D.宣统帝 |
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 B.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
C.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
某班学生编导一场历史剧涉及到以下素材。主题:维新变法;地点:北京;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光绪皇帝;纲领:《定国是诏》。请判断,此剧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 | 1894年(农历甲午年) |
B. | 1901年(农历辛丑年) |
C. | 1898年(农历戊戌年) |
D. | 1911年(农历辛亥年) |
谭嗣同被慈禧太后下令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说,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 B.乙说,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
C.丙说,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 D.丁说,他是没有地方可逃了 |
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康有为”适合填写于那一横线处( )
为走救国之路, A 再次上书;不作亡国之君, B 下诏变法 反对变法维新, C 发动政变;以血唤醒民众, D 慷慨就义 |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
B.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
戊戌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 )
A.顽固派的强大 | B.光绪帝被囚禁 |
C.袁世凯的告密 | D.帝国主义的破坏 |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其中“变革人心”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 B.辛亥革命 |
C.戊戌变法 | D.新文化运动 |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开始付诸实践于( )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 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 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