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里的“贼”指的是( )
A.慈禧太后 | B.帝国主义侵华势力 |
C.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 D.李鸿章 |
如图,下列书刊中,属于中国近代较早介绍西方生物进化论思想的是
有一篇杂文这样写道: “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这里的“变”指的是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被鲁迅称为“19世纪末最敏感的人”。他译著的《天演论》中着重阐发
A.民主、科学的主张 | B.民主共和的思想 |
C.“自强”“求富”的主张 | D.西方进化论学说 |
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仁人志士认识到“能变则全,不变则亡”,从而掀起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的
A.洋务运动 | B.维新变法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五四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它是北京大学的前身,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并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卖出了重要的一步。“它”指的是( )
A.京师同文馆 | B.同仁堂 | C.万木草堂 | D.京师大学堂 |
材料一: 史学界普遍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
材料二: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摘自胡锦涛同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在近代史上是哪一运动,这场运动在客观上有何进步意义?
(2)材料一中“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在近代史上有哪两场运动,这些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一中“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在近代史上是哪一运动,这一运动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4)材料二中“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中国最终经过哪一运动找到了“先进理论”,这一理论是什么?
(5)材料二中“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历史最终选择的 “先进社会力量”是什么,这一社会力量在哪年的哪一运动中登上历史的舞台,她又是通过什么组织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
甲午战争后,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
A. | 魏源 | B. | 严复 | C. | 鲁迅 | D. | 陈独秀 |
改革和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引自《复兴之路》
(1)给大清国带来了些许新的气象的是什么运动?分别举出军事工业、新式海军各一例。
材料二 19、20世纪之交的中国,当北洋水师"致远号"的桅杆在黄海水域的波涛中沉没,国内民族危机空前高涨。一批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开始挑起对民众进行启蒙的重任,探索实现救国自强的道路。 --《百年世博梦》解说词
(2)19、20世纪之交,中国知识分子为实现救国自强,进行了怎样的探索?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材料三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
(3)改革开放战略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在农村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在农村进行的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4)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过程,经历了哪三个步骤?
如图是1998年国家邮政局发行的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北京大学的前身是
A. | 商务印书馆 |
B. | 福州船政学堂 |
C. | 江南制造总局机器学堂 |
D. | 京师大学堂 |
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 B.戊戌变法 | C.五四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在一篇题为《中国简史》的杂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
C.展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
D.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精神 |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康有为、梁启超联名发起“公车上书”。从此揭开了 ( )
A.义和团运动的序幕 | B.五四爱国运动的序幕 |
C.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 D.变法维新的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