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梁启超---林旭---杨深秀”按照这四个人物归类的标准,再从以下四个人物中选一个( )
A.李鸿章 | B.谭嗣同 | C.孙中山 | D.林则徐 |
戊戌变法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是( )
A.训练新式军队 | B.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
C.改革政府机构 | 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
“戊戌六君子”就义前曾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人是( )
A.杨锐 | B.谭嗣同 | C.康广仁 | D.杨深秀 |
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 | B.推动政治改革 |
C.发展社会经济 | D.促进思想启蒙 |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
A.强学会成立 | B.公车上书 |
C.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 D.“戊戌变法” |
八年级的小明和小红两位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经过讨论,他们得出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共同点,其中正确的是( )
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B.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
“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该材料应来自( )
A.康有为的上书 | B.曾国藩的奏折 |
C.林则徐的文稿 | D.陈独秀的文章 |
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一直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枪炮逼迫下,堕入近代的屈辱、彷徨和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2)材料中所述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
(3)指出“自救之路”的历史进步作用。概述“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的共同原因。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
B.光绪帝颁布颁布《明定国是诏》,实行变法 |
C.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又称为“百日维新” |
D.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A.戊戌变法 | B.辛亥革命 | C.五四运动 | D.国民革命 |
比较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之处是( )
A.提倡民主共和 | B.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
C.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 D.维护清朝统治 |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
B.维新变法时期 |
C.辛亥革命时期 |
D.新文化运动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