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6分)
材料一 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二 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材料一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
(2)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是哪个皇帝确立的?有何作用?
(3)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小奇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焚书坑儒"、"推恩令"、"文字狱"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测他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A. | 中华文明的起源 | B. | 对外文化的交流 |
C. | 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 | D. | 民族政策的演变 |
清朝时,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 )
A.废行省,设三司 | B.八股取士 |
C.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 | D.设立军机处 |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中有“厂卫、八股取士、军机处、文字狱”等词语,他研究
的主题应该是
A.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 B.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
C.君主专制的加强 | D.强化监察制度 |
根据下列要求列举。
(1)北宋中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 。
(2)被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3)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是: 。
(4)清朝时期,成为皇帝专权的工具而设置的机构是: 。
(5)1662年,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
某旅行社安排北京故宫的某项旅游景点的解说词是: “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秦丞相府 | B.唐尚书省 |
C.明内阁 | D.清军机处 |
乾隆时,内阁学士胡忠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看了竞说:"加'浊'字于国号'清'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忠藻和族人被杀,罪及师友。这反映了统治者:( )
A. | 设立军机处 | B. | 实行八股取士 |
C. | 制造文字狱 | D. | 设置厂卫机构 |
某旅行社安排北京故宫的某项旅游景点的解说词是:“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秦丞相府 | B.唐尚书省 |
C.明内阁 | D.清军机处 |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明史.选举志》
材料二 清朝乾隆帝时,朝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竞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材料三 17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弊端。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材料一、二体现了统治者怎样的意图?
(3)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中国选择了陆地”?这些选择对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全国性政权是( )
①唐朝 ②宋朝 ③元朝 ④明朝 ⑤清朝
A.①② | B.③④ | C.③⑤ | D.③④⑤ |
清末读书人张一山一直以来以参加科举、考取功名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而从哪一年开始他的这个奋斗目标却再也无法实现了?( )
A.1840年 | B.1895年 | C.1905年 | D.1912年 |
下列哪几项措施有利于我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明朝设厂卫特务机构
④清朝设军机处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 |
请将下列内容的序号,填入与之对应的朝代后:
(1)澶渊之盟(2)郾城大捷(3)郑成功收复台湾(4)《清明上河图》 (5)靖康之变 (6)交子(7)黄道婆(8)马可波罗来华(9)赵州桥(10)廷杖制度(11)敦煌艺术(12)《尼布楚条约》(13)全国第一大港-泉州(14)行省制度
隋朝 |
唐朝 |
北宋 |
南宋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
|
|
|
|
|
|
我国由古代少数民族先后建立的统一全国的政权分别是
A.北宋、元 | B.唐、元 | C.元、清 | D.明、清 |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评价某官职的职能时说:“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问”。 他评论的是
A.唐代的六部官员 | B.明代的内阁首辅 |
C.清代的八旗议政王 | D.清代的军机大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