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下列书籍
(1)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 》。
(2)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医药学著作是《 》。
(3)明代科学著作《 》 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百科全书。
(4)《 》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二三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主要得益于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
B.雕版印刷技术的推广 |
C.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
D.书籍销售的迅速扩大 |
文化就像一张名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会被蒸发,或者湮没于世界之中。请回答:
(1)隋唐以来,我国文学和史学成就辉煌,请各举一例说明。
(2)隋唐时期为选拔人才人才,创立了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许多人认为中国的四大发明改变了世界,请列举这四大发明。
(4)明清时期我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造成落后的原因有哪些?
通过观察、研究流传下来的历史画作,可以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发现历史踪迹,了解一些历史的原貌。下图是一幅历史名画(局部),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河一带。请你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画名和作者。
(2)画中描绘的北宋都城,当时称什么?今天称为什么?
(3)从画中反映出北宋时人们的交通运输工具有哪些?(答出三种即可)
(4)此画反映了北宋时期社会发展的多方面情况。除反映交通运输工具种类多外,还反映北宋社会发展哪些方面的情况?
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期发明的应当是( )
A.造纸术和火药 |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
C.火药和指南针 | D.指南针和造纸术 |
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1)北宋史学家 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
(2)元杂剧作家最负盛名的是 的《窦娥冤》。
(3)元代的劳动妇女 从海南黎族人民学会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下面作品内容描写了“六月飞雪”“感天动地”的是( )
A.《资治通鉴》 | B.《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C.《声声慢﹒寻寻觅觅》 | D.《窦娥冤》 |
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起源于民间,宋朝词人人才辈出。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境界的杰出词人是( )
A.李白 | B.杜甫 | C.苏轼 | D.李清照 |
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隋唐时期也是如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恩格斯说:“在14世纪初,火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式发生了变革,这是每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
材料二:欧洲最初见到的中国印刷品是纸币与纸牌。欧洲最古老的印刷品,印刷于1423年。材料三:“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宵”, 此桥历经一千三百多年依然屹立在洨河上,岿然不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在中国“四大发明”传播过程中起到桥梁作用的是谁?
(2)依据材料一,指出火药对欧洲有什么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最早标有明确时间的印刷品是什么?它比欧洲的印刷品早了多少年?
(4)材料三所指出的桥是指哪座桥,何人所设计的?
(5)结合所学,请你谈谈隋唐时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共11分)
材料一 恩格斯说:“在14世纪初,火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式发生了变革,这是每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
材料二 欧洲最初见到的中国印刷品是纸币与纸牌。欧洲最古老的印刷品,印刷于1423年。
材料二 “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宵”, 此桥历经一千三百多年依然屹立在洨河上,岿然不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在中国“四大发明”传播过程中起到桥梁作用的是谁?
(2)依据材料一,指出火药对欧洲有什么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最早标有明确时间的印刷品是什么?
(4)材料三所指出的桥是指哪座桥,何时何人所设计的?其历史地位如何?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
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
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
C.“瓦子”“瓦舍”的出现 |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
图说历史:(每空1分,共10分)
1.图一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 )时期制成。
2.图二是唐朝农民改进和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 )和( )。
3.图三是北宋的( )他发明了( )比欧洲早约( )年,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4.图四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 )。他编写的( )是一部( ) 的通史巨著。
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名作迭起。关汉卿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代表作品是
A.《窦娥冤》 | B.《西厢记》 | C.《牡丹亭》 | D.《桃花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