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文中的挑战是指( )
A.苏联的威胁 | B.美国经济滞胀 |
C.中国的崛起 | D.西欧和日本经济崛起 |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战争以外的一系列敌对措施。史称“冷战”,它开始的标志:( )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C.“北约”与“华约”的建立 |
D.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
1990年,邓小平指出:“现在旧的(国际)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并没有结束,新的国际格局还没有形成。”当时正在发生变化的国际政治格局是
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 B.美苏两极格局 |
C.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 D.多极化趋势 |
杜鲁门总统宣称“美国的外交政策必须支持哪些正在抵抗拥有武装的少数派集团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此段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雅尔塔会议 | B.凡尔赛和约 |
C.美苏争霸 | D.“冷战”政策的开始 |
历史复习课上李老师请杨小明同学指出20世纪 60年代美苏争霸中冲突最激烈的事件,杨小明的 正确回答应是
A.苏联进攻阿富汗 | B.越南战争 |
C.古巴导弹危机 | D.海湾战争 |
1963年戴高乐访问希腊时说:“希腊和法国可能做出的‘最大贡献’将是保持独立的国家地位,而不做卫星国。”这说明,戴高乐( )
A.力图援助希腊,振兴经济 | B.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 |
C.希望摆脱美国的控制 | D.反对欧洲走向联合 |
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某年的报告中提出“对美国安全构成最大威胁的是西欧经济有可能崩溃,结果使政权落到共产主义分子手里”。为此美国采取的行动是( )
A.召开华盛顿会议 | B.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
C.出台杜鲁门主义 | D.推行马歇尔计划 |
当前,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频频提出“中国威胁论”,这实际上是典型的冷战思维。“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
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 B.北约的成立 |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D.华约的建立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战时同盟开始破裂,这是由于
A.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界团的形成 |
B.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 |
C.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 |
D.双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加剧 |
下图中,二战后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A.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 B.朝鲜战争的刺激 |
C.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 D.形成经济共同体 |
二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是鲨鱼,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凯南评述的是
A.美苏都成为超级大国 | B.美苏“冷战”对峙 |
C.美苏共同对付法西斯 | D.美苏军事实力接近 |
二战后,丘吉尔在发表的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欧洲国家为此进行的实践是( )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B.建立欧洲联盟 |
C.建立华沙条约组织 | D.建立联合国 |
2014年以来,由于乌克兰当局不允许乌东部两州独立,而乌东部却自行建立了两个共和国,他们之间的矛盾其实很难调和。针对乌克兰危机,欧盟、美国与俄国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反制措施,有人称它们之间新“冷战”的开始。乌克兰危机引发欧美与俄对峙,反映了当今世界格局的主要特点是( )
A.美俄两极对峙的格局 |
B.二战后的冷战并没有终结 |
C.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
D.已经形成“一超多强”稳定的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