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下列哪些观点是对郑和的正确评价?
①和平使者,扬威异域 ②探寻新路,寻找黄金
③友好往来,促进交流 ④殖民先驱,海盗鼻祖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①鉴真东渡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岳飞抗金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④ | D.②③④ |
“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交往中体现了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戚继光抗倭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开放包容是“秦汉隋唐”强盛繁荣的重要原因。明清时期,由于抛弃开放包容转向闭关锁国,郑和下西便成为我国古代对外开放的绝响。下列对郑和下西洋的评述,错误的是( )。
A.次数多,先后达七次 |
B.规模大,随行船只上百艘 |
C.航程远,最远到达印度西海岸 |
D.影响大,推动了南洋各国的发展 |
戚继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其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他
A.抗元的决心 | B.抗倭的决心 |
C.抗清的决心 | D.收复台湾的决心 |
许多人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意大利人哥伦布、葡萄牙人麦哲伦,而是600多年前从长江刘家港出发,远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航海家
A.鉴真 | B.郑和 |
C.郑成功 | D.戚继光 |
小明的历史老师讲授郑和下西洋时,在黑板上精心设计出下列《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表)。根据此表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有
航海家 |
郑和 |
哥伦布 |
范围 |
下“西洋” |
到达美洲 |
时间 |
1405~1433年 |
1492—1504年 |
次数 |
7次 |
4次 |
人数 |
每次约2.7万人 |
最多一次l000—1500人 |
船数 |
大号宝船63艘(共百余艘) |
最多时17艘 |
①时间早 ②次数多 ③规模小 ④人数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郑和下西洋 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
A. | 郑和 | B. | 戚继光 | C. | 李时珍 | D. | 宋应星 |
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件中,能反映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A. | 设置台湾府 | B. | 郑成功收复台湾 | C. |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 D. | 设置驻藏大臣 |
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指日本)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指
A. | 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
B. | 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
C. | 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
D. | 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与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
A. | 郑和下西洋 | B. | 郑成功收复台湾 | C. | 戚继光抗倭 | D. | 雅克萨之战 |
下面是一不完整的"历史事件列表",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表列出的事件发生在
时间 |
1840年 |
1898年 |
||
历史大事件 |
郑成功登陆台湾 |
鸦片战争 |
京师大学堂 |
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 |
A.古代 B.清代 C.近代 D.民国
明朝时,多次跟随郑和下西洋的闽西籍著名航海家是
A. | 王景弘 | B. | 文天祥 | C. | 丘逢甲 | D. | 郑成功 |
郑成功被称为民族英雄主要是因为他抗击了下列哪个国家对台湾的侵略
A. | 荷兰 | B. | 日本 | C. | 美国 | D. | 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