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2014年,是澳门回归祖国十五周年。追溯历史,攫取澳门居住权,进而霸占澳门的西方殖民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A.为扩大明朝的海外影响 B.为促进明朝海外贸易的发展
C.为购买国内没有的珠宝、香料 D.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答题
对外交往,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促进世界各地区民族文明交融的活动。纵观古今,有和平的经济文化交流、征服与扩张的暴力冲突等对外交往的方式,通过交往突破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相互孤立隔绝状态。伴随着欧洲工业文明的兴起,欧洲的殖民扩张充满掠夺、奴役、屠杀,亚非拉美地区开始了维护国家主权、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些史学家称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探辟欧亚交通的人","第一个出使罗马的中国人",他是谁?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哪种宗教传播到中国?
(2)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五月访问非洲 "筑实中非牢不可破的友谊",古代中国和非洲往来也很频繁,请你列举一例相关史实。
(3)19世纪60年代,新疆地区出现了"一仆二主"的情况,我国领土和主权受到严重威胁,清政府是怎样解决这场危机的?对于今天我国政府推进新疆长治久安有何借鉴意义?
(4)中美关系走过了合作、敌对、关系改善、建交的历程,你认为影响当今中美关系的焦点问题是什么?
(5)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请你任意列举一例。
(6)如何认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和平交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谈及中国盛唐时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1)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其“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材料二 明代初年,郑和统率技术上最先进的“宝船”舰队出洋,远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郑和下西洋时,欧洲的探险时代尚未开始。……航海期间,郑和每到一地,便宣示中国当朝皇帝的德威,厚赠遇到的君主。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及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地位。
材料三 (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3)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4)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政策产生的不同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中期,广州一举人欲赴京赶考。但究竟从内河前往,还是沿海北上,他举棋不定。听说海边不够太平,考虑再三,终于打定主意,欣然北上。
请回答:
⑴他走的应是哪条路线?为什么?
⑵为了时常温习功课,这位举人的书箱里会放哪类书?为什么?
⑶你觉得明朝的科举考试有什么危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下列图片

(1)图一、图二中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的对外活动反映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什么特点?
(2)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郑和下西洋,请写出其目的和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地位。
(3)图一、二和图三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结束后,对外交往逐渐减少,到清朝导致了什么局面的出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以上材料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请写出它们的名称。
(2)材料二、三表明,日本一直不曾放弃对中国的侵略。请写出中国古代史上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的抗倭英雄的名字。
(3)材料三中的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结合以上的史料,说说你的感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图示解析】
材料一:丝绸之路,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

(1)图一中①、②处应填写的地点分别是是 ____      _、              。(2分)
【图片赏析】
材料二:中国古代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创造,享誉世界。

(2)材料二图二印刷术的发明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2分)图三指南针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史料分析】
材料三:中国在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下面是一组纪念邮票,画面表现的是郑和下西洋时所到之处受到人民欢迎的情景。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2分) 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和最远到达的地点在哪里?(2分) 郑和下西洋有什么意义?(4分)
材料四:

(4)结合上述材料,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为什么会出现材料四中粱启超所说的这种现象?(4分)
【历史感悟】
(5)综合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这个角度谈谈体会。(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我们课本最后“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的一部分(1368—1840),请你按要求把相关大事的序号填到相应的问题后面。

(1)属于政权更替(王朝兴或亡)的大事:                          
(2)属于抗击外来侵略的大事:                                    
(3)属于平定国内叛乱的大事:                                    
(4)属于对外友好交往的大事:                                        
(5)表现了农民起义巨大力量的大事:                                  
(6)规定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走向的大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下列人物为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入侵做出巨大贡献的是
①郑成功     ②戚继光      ③左宗棠     ④ 邓世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是郑和下西洋609周年,我国将要开展纪念活动。请你判断哪个设计活动方案不正确(   )

A.纪念郑和下西洋609周年仿真航模开展
B.发行的《郑和下西洋》小型张邮票
C.世界华人纪念郑和下西洋609周年航海论坛举办
D.开新闻发布会,推出大国海洋霸权新主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文明的发展,既经历过璀璨辉煌,引领世界的时代,也有过停滞落后,奋起直追的岁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图2
【璀璨辉煌,引领世界】
(1)以上两幅图分别反映历史上哪两次不同地区的交往事件?列举两项我国古代对西方文明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的科技成果。
【停滞落后,奋起直追】
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西文明相碰撞的历史,正是在西方文明的撞击下,中国近代盛开了进步之花。
(2)近代中国"进步之花"的盛开,离不开向西方学习。请举两例并分析其作用。
(3)为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我们可以从以上材料中得到哪些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两位人物(右图)都在历史上极具影响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甲             乙
①甲派遣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
②甲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③乙在一战期间,率领军队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④乙领导了北美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比较甲、乙两次远洋航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航海时间相差了一个多世纪
B. 甲的航海规模小于乙的规模
C. 都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交流
D. 都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非洲是一块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
(1)是古埃及法老专制统治的历史见证千¨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明代郑和船队最远曾到达非洲东海岸和沿岸。
(3)1935年意大利军队侵略矛头直指非洲的(国名),英、法等国对意大利采取绥靖政策,这一政策在会议上达到顶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