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千秋功过由后人评说。七年级二班历史兴趣小组为评价武则天撰写了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A.严刑峻法,实行残暴统治 |
B.颇有作为,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
C.奢侈腐化,心狠手辣 |
D.任用奸臣,酿成“安史之乱”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唐朝前期出现了治世、盛世的局面,经济发展、对外交往活跃,国内民族融合、文化辉煌。今天,国人提出复兴中华,就是要像唐朝那样傲然屹于世界民族之林。
(1)材料中的“治世”、“盛世”局面分别指的是什么?简要分析“治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然而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
——日本宋史学家宫崎市定
(2)据材料二,概况宫崎市定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科技的角度论证以上观点。
下列关于唐朝盛世经济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江南推广
②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行
③唐三彩闻名于世
④出现了新式农具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
B.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
C.日本遣唐使来到唐朝 |
D.都城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
“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产,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这段史料可以用于研究下列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
A.隋炀商 | B.唐太宗 | C.武则天 | D.唐玄宗 |
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盛世之治】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1)采纳魏征建议开创“贞观之治”的皇帝?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唐朝另外一位君主唐玄宗开创的盛世局面史称?
【技术创新】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A和图B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
【和同一家】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3)吐蕃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
【开放交流】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4)郭沫诺这首诗盛赞的是谁?反映的是当时中国与哪国交往的史实?
(5)通过上述对唐朝历史的探究,谈谈和谐社会需要具备的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杜甫《忆昔》
(1)材料中的“开元全盛”时代是哪个皇帝当政时期。(2分)
(2)材料中谈到唐朝主要的粮食品种有哪些?
(3)除了“开元盛世”,唐朝前期还出现了哪些盛世、治世局面?(4分)
“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为当今一种网络流行语。如果某一土豪生活在史称“开元之治”的时代,他能够显摆的物件不可能有( )
①富丽精美的唐三彩
②美感别致的冰裂纹瓷器
③大气磅礴的《清明上河图》
④高古质朴的赵孟頫画作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阅读材料:
材料一:他是唐朝具有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的皇帝,他认为“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毛泽东评价唐朝一位皇帝:“她的确是个治国天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也有人说她任用酷吏,实行恐怖统治。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而她的石碑上却没有刻字,功过是非让后世去评说。
材料三: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
请回答:
(1)材料中描述的皇帝分别是谁?他们的统治分别称为什么?
(2)材料一皇帝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哪些原则?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她”。
(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的这首《忆昔》诗,描绘了大唐盛世的富庶景象,为开创这一盛世,材料三中的“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下列属于唐朝农民发明的生产工具是( )
A.耧车 | B.翻车 | C.曲辕犁 | D.水排 |
武则天是我国唯一的女皇帝,以下不属于武则天施政措施的是( )
A.重用酷吏,打击元老 |
B.颁布《贞观氏族志》 |
C.注重减轻农民负担 |
D.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
材料一:科举制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北宋的吕蒙正自幼遭不幸。其父将其母子赶出家门,长期居住在一个山洞里过着饥寒生活,他发奋读书而高中状元,极善理财治国,成为宋初名相。
材料二:唐朝贞观初年,唐太宗私自去视察御史府(考试进士的地方),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1)材料一说明了科举制有什么积极之处?它创立于哪个朝代
(2)材料二又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实施科举制的目的是什么?当时科举制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是哪两科?
(3) 唐朝完善科举制关键的人物是哪几位?
(4)科举制推行后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这种用人制度对今天我国发展人才战略有何启示?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命脉,经济兴,则国家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贞观政要》卷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忆昔》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繁荣盛世局面?二者之间有何必然的联系?
材料二 宋朝人口已达到2千万户,1亿多人,耕地达到7.2亿亩,GDP占全球60%,人均GDP为2280美元。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国库收入为7070万贯,最高达到1.6亿贯文,即便南宋丢失半壁江山(淮河以北),国库财政收入竟也高达1亿贯文,这样的税收后世难以企及。
请回答:
(2)据材料,请概括两宋时期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同时请为划线句子所叙述史实的准确性提供历史依据。
材料三 会议指出,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步子很快,1978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必须看到,……一些重大的比例失调状况没有完全改变过来,生产、建设、流通、分配中的一些混乱现象没有完全消除,城乡人民生活中多年积累下来的一系列问题必须妥善解决。我们必须在这几年中认真地逐步地解决这些问题,切实做到综合平衡,以便为迅速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请回答:
(3)据材料,请列举造成当时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一系列问题的两个重要历史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会议对中国今后的工作重心进行了怎样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