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由晋国分裂出来的是下列哪三个诸候国( )
A.燕、赵、魏 | B.韩、赵、魏 |
C.楚、赵、魏 | D.韩、赵、卫 |
下列有关齐桓公称霸条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经济上:东方大国,经济富庶 |
B.政治上:管仲改革,国富兵强 |
C.外交上:尊王攘夷,扩充疆界 |
D.军事上:城濮之战,成就霸业 |
《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
A.晋文公称霸 | B.齐桓公称霸 |
C.勾践称霸 | D.楚庄王称霸 |
“三家分晋”被看作是由春秋时期进入战国时代的标志性事件,三家分晋中的三家是指
A.韩赵魏 | B.齐楚燕 |
C.鲁楚燕 | D.魏赵燕 |
战国时期的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 )
A.楚 | B.齐 | C.秦 | D.燕 |
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诸侯割据日益严重 | B.人民遭受灾难更加深重 |
C.封建制度已经确立 | D.统一趋势日益加强 |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A.春秋争霸 | B.牧野之战 | C.楚汉之争 | D.官渡之战 |
尊王攘夷、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合纵连横、朝秦暮楚等成语反映了下面的那一内容:
A.夏商西周的更迭 | B.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
C.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 D.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
齐桓公任用谁改革内政和军制( )
A.伊尹 | B.管仲 | C.姜尚 | D.伍子胥 |
“王(周桓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服。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以上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周桓王权力强大 | B.诸侯争霸厉害 |
C.周王室衰微 | D.郑伯已成为霸主 |
“春秋五霸”争霸的先后顺序是( )
①齐桓公 ②晋文公 ③吴王阖闾 ④楚庄王 ⑤越王勾践
A.③②①④⑤ | B.②①③⑤④ | C.⑤③②①④ | D.①②④③⑤ |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 )
A.771年 | B.475年 | C.770年 | D.476年 |
战国七雄中的赵、魏、韩是从春秋时期的哪个诸侯国分出来的( )
A.鲁 | B.郑 | C.晋 | D.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