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
史前时期
人类的起源
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大汶口原始居民
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尧舜禹的“禅让”
原始农业的发展
夏商周时期
夏朝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
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夏朝的灭亡
商朝的建立与灭亡
西周的建立及疆域
西周的分封制
西周的灭亡和东周的建立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
夏商周时期奴隶的悲惨生活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
商鞅变法
夏商周的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夏商周的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
青铜器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先秦时期的冶铁技术
文字的演变
小篆和隶书
诗经和楚辞
老子和孔子
百家争鸣
先秦时期的天文、历法、医学(扁鹊)
先秦时期的绘画艺术
铜钟和编钟
秦汉时期
秦灭六国,建立秦朝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始皇的评价
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西汉的建立
文景之治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汉武帝与秦始皇的比较
东汉的兴衰
两汉经济的发展
汉朝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汉朝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汉朝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昭君出塞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
汉与欧洲的往来
纸的发明和改进
张衡和地动仪
秦汉时期的农学
秦汉时期的数学天文成就—《九章算术》
秦汉时期的医学成就—华佗和张仲景
秦汉时期的秦兵马俑等艺术成就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司马迁与《史记》
王充和《论衡》
汉赋和汉乐府
纪年方法和年代计算
楚汉之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的形成
三国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
祖冲之与圆周率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郦道元和《水经注》
魏晋南北朝的书法与石窟艺术
草书、楷书和行书
魏晋南北朝佛教的盛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
西晋的建立及八王之乱
东晋的兴亡
淝水之战
隋唐时期
隋朝的建立
开皇之治
隋朝大运河
隋朝的灭亡
唐朝的建立
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
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三省六部制
女皇武则天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和唐朝的衰亡
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盛唐的社会气象
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隋唐时期的建筑水平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光耀千古的唐诗
隋唐时期的书法和绘画艺术
隋唐时期的石窟艺术
隋唐时期的乐舞
宋元时期
契丹的兴起和辽的建立
五代十国
陈桥兵变和北宋的政治
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
金灭辽及北宋
南宋的建立和岳飞抗金
南宋和金的对峙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宋代的社会生活
宋朝的重文轻武和士农工商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元朝的建立、统一与疆域
元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
元巩固统一的措施
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民族分化政策与民族融合
元末农民起义和元朝的灭亡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宋词和元曲
宋元的绘画艺术成就
蒙古灭西夏与金
金的建立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明朝的建立
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
郑和下西洋
外国贡使朝贡制度
传教士与《大清时宪历》
戚继光抗倭
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
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
平定三藩叛乱
平定准噶尔分裂势力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和设置伊犁将军
册封达赖、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清朝的统治及疆域图
明清经济的发展
中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闭关锁国政策
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明朝三部科学巨著
明清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明清文学成就和特色
四库全书
明清的艺术成就
中国古代史综合题
明末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中国近代史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边疆危机
左宗棠收复新疆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维新派和洋务派
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清末民初的文化、教育与社会生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新旧民主主义的根本区别
国民党一大和第一次国共合作
黄埔军校的建立
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
蒋介石、汪精卫反革命政变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八一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红军长征
遵义会议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复辟及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革命志士的奋斗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
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汪伪政权对民族抗战的破坏
南京大屠杀
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和参拜靖国神社
淞沪、武汉、长沙会战和台儿庄战役
平型关大捷
百团大战
中共七大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
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
全面内战的爆发
孟良崮战役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北平和平谈判
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
解放战争的胜利
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中国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科技文化
张謇兴办实业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
冯如和飞机制造
李四光和地质力学
华罗庚与中国数论学派
魏源和严复的思想主张
新式教育的开端
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中国近代史综合题
中国现代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新中国成立
西藏和平解放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过渡时期总路线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中共八大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
文化大革命
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的调整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改革
改革开放的背景
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意义
中共十二大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五大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西部大开发战略
中国梦与“一带一路”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国防外交和科技文化
我国民族分布状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国两制”的构想及港澳回归
祖国统一大业
海军 空军 导弹部队的建立
军队建设的现代化
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亚非万隆会议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建交
中日建交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863计划
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体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
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现代史综合题
屠呦呦与青蒿素
世界古代史
上古人类文明和中古亚欧文明
世界三大人种
氏族社会
金字塔和埃及文明
《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
佛教和古印度文明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
雅典民主政治
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罗马帝国的建立
古代大河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异
日本的大化改新
伊斯兰教的的创立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査理马特改革与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
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基督教的产生与传播
琅城起义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罗马帝国的分裂
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罗马民法大全》
法兰克王国与查理曼帝国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古代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波斯帝国的形成
希波战争
亚历山大东征和亚历山大帝国的形成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十二铜表法》
古代文明的传播方式
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
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
阿拉伯人的科学贡献
马可·波罗东行与《马可·波罗游记》
四大发明的外传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古老神秘的文字
世界三大宗教
古代杰出的科学家及哲学家
古代的文学与戏剧
古代著名雕塑与建筑
世界古代史综合题
世界近代史
欧美国家资本主义萌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文艺复兴运动
新航路的开辟
资产阶级的萌芽
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权利法案》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独立战争
《独立宣言》
美国1787年宪法
法国大革命
《人权宣言》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
评价华盛顿与拿破仑
《拿破仑法典》
人类政治文明演进趋势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殖民扩张以及殖民地人民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化国家的变化
三角贸易
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日不落帝国的建立
古印度的由盛转衰
英国的殖民扩张
印度民族大起义
殖民者对拉丁美洲的统治
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和南美的解放
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和巩固
英国宪章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
《共产党宣言》
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美国南北战争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
日本明治维新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
彼得一世改革
垄断资本主义 近代文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
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
近代科学家
近代文学
近代艺术
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世界近代史综合题
世界现代史
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
俄国二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苏俄新经济政策
1922年苏联的建立与发展
斯大林模式
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
苏联颁布新宪法
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区别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与影响
罗斯福新政
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西方福利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绥靖政策和慕尼黑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斯大林格勒战役
太平洋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二战的重要战役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
诺曼底登陆
联合国的成立
战后的美国经济
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
欧盟的成立
战后日本经济的高度发展
战后美国 西欧 日本经济发展原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世界四大经济合作组织
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和亚非拉的崛起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及启示
苏联解体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东欧剧变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苏联改革的区别
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二战后亚洲经济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
非洲独立运动
亚非会议和不结盟运动
拉丁美洲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
动荡的中东地区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美苏实力的比较
北约和华约
美苏争霸和两极格局
美国的冷战政策及措施
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两极格局的瓦解
二战后的局部热战
冷战后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海湾战争
伊拉克战争
世界格局多极化
科索沃战争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采取的措施
WTO的建立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
生物工程的概念、核心与重大突破
航天技术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苏联、美国和中国的航天技术成就
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现代文学和美术
现代音乐和电影
现代社会生活
世界现代史综合题
历史文化常识
历史开放性问题
材料解析题
阐述见解题
历史小论文

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为了向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1942年1月,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文件。文件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1944年6月,美、英等盟国军队成功登陆后,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这一事件”史称什么?“奥匈帝国”属于材料中的哪一军事集团?

(2)材料二中,“文件”的名称是什么?“登陆”的地点是哪里?

(3)材料三中,“两大集团”分别以哪个国家为首?

来源: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4-11-19
  • 题型:问答题
  • 难度:中等

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0年8月至次年1月,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八路军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这次战役历时数月,战果辉煌。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为祖国统一开辟了途径。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这次战役”史称什么?该战役的总指挥是谁?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哪里?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哪项基本政治制度?

(3)材料三中,“这次会议”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改革”是先从安徽农村的哪个地方开始的?

(4)材料四中,“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者是谁?在“一国两制”构想下,哪两个地方回归了祖国?

来源: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4-11-19
  • 题型:问答题
  • 难度:中等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自信,源于其思想文化的底蕴和辉煌成就的取得。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任务。

任务一【识辨梳理】从以下图片中选取关联信息填入相应位置。(填写序号)

(1)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____

(2)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的指南工具:____

(3)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____

(4)“天下第一行书”:____

(5)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有“诗史”之称:____

(6)“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____

任务二【分类归纳】把下表空缺内容补充完整。

农业

(1)在浙江余姚____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表明了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2)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____。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手工业

(3)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____(填地名)。

商业

(4)西汉时,为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的货币是____(填名称)。

(5)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____”(填名称)。

任务三【对比分析】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中,秦朝在中央掌管行政事务机构的是哪一官职?秦朝在地方实行哪一制度进行管理?

(2)图二中,元朝的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什么?元朝时,宣政院统辖哪一地区?

(3)我国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什么?

来源: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4-11-19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中等

1993年,由大部分西欧国家组成,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组织是(

A.

欧洲联盟

B.

亚太经合组织

C.

联合国

D.

经济互助委员会

来源: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4-11-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开始于(

A.

华盛顿会议

B.

万隆会议

C.

波茨坦会议

D.

雅尔塔会议

来源: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4-11-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1933年,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新政采用的手段是(

A.

余粮收集制

B.

农业集体化

C.

征收粮食税

D.

国家干预

来源: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4-11-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协约国与德国签订的条约是(

A.

《凡尔赛条约》

B.

《尼布楚条约》

C.

《华沙条约》

D.

《北大西洋公约》

来源: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4-11-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出版,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作者是(

A.

但丁

B.

达尔文

C.

拉斐尔

D.

牛顿

来源: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4-11-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政治上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是(

A.

废藩置县

B.

建立新式军队

C.

地税改革

D.

实行征兵制

来源: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4-11-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的改革是(

A.

大化改新

B.

彼得一世改革

C.

卡德纳斯改革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来源: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4-11-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它的转折点是(

A.

莫斯科保卫战

B.

萨拉托加大捷

C.

雅克萨之战

D.

来克星顿的枪声

来源: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4-11-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世界上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正确的船队是(

A.

迪亚士的船队

B.

哥伦布的船队

C.

麦哲伦的船队

D.

达·伽马的船队

来源: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4-11-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文学艺术家,他的代表作是(

A.

《神曲》

B.

《哈姆雷特》

C.

《最后的晚餐》

D.

《蒙娜丽莎》

来源: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4-11-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是(

A.

雅利安人

B.

日耳曼人

C.

阿拉伯人

D.

意大利人

来源: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4-11-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

元老院

B.

公民大会

C.

议会

D.

三级会议

来源: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4-11-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初中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