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力量一一给人生出彩机会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由“跟跑者”成为世界的“领跑者”,中国正以昂扬的姿态融入世界。祖国,今天,我因您而骄傲;明日,愿您因我而自豪!
【创新中国】2014年以来,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取得系列突破:天河二号连续四次位居世界超级计算机榜首;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圆满成功;4500 米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海马号”海试成功;杂交水稻百亩均产达1026.7公斤,再创世界纪录……随着科技投入的增加、创新人才的积累,创新已成为驱动中国发展的重要引擎。
【开放中国】近年来,我国全面展开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合作。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展开大国外交;成功举办APEC峰会、博鳌亚洲论坛等,开始主导国际议题并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不断扩大对外援助的规模,面对埃博拉疫情、尼泊尔地震等,第一时间伸出援手,赢得国际赞誉。中国在各个多边舞台上,频繁地发出中国声音,拿出中国方案,展现中国智慧。
(1)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取得系列突破,得益于我国实施怎样的战略?(2 分)为什么说“创新已成为驱动中国发展的重要引擎”?(4 分)
(2)请结合当今世界的形势,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4 分)
(3)“中国在各个多边舞台上,越来越多地发出中国声音”,说明了什么?(3 分)
(4)请运用所学知识,说一说你打算怎样立志成才,让祖国因你而自豪?(5 分)
材料一:习近平表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还表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材料二:围绕扬州建城2500周年,自2014年以来,扬州重大项目建设硕果累累。全市人均GDP超8万元,增幅在全省位居前列;全市30项重大城建项目建设,让扬城“新起来、净起来、美起来”;180项民生幸福工程如期完成让老百姓日子“文起来、动起来、乐起来”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回 答下列问题:
【追根溯源】材料一表明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是什么?材料二中我市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建言献策】作为志愿者参与城庆活动接待国际友人,你觉得有哪些注意事项?
【共谋发展】请运用“五位一体”总布局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才能让“人民幸福”。
【体悟践行】请你为2500城庆活动拟一主题宣传口号。
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我们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实现科学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去年3月当选国家主席以来,习近平足迹遍及欧美和亚非拉,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规划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导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出"真、实、亲、诚"的对非洲政策、坚持正确的国际义利观、呼吁发展开放型经济等等,提出了中国方案,树立了中国形象,显示了中国智慧,发挥了中国作用。
材料二:2013年10月初,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深化改革开放 共创美好亚太》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中国发展离不开亚太,亚太繁荣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将会给亚太发展带来更大机遇。任何一项事业,都需要远近兼顾、深谋远虑,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是不会长久的。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然伴随着调整的阵痛、成长的烦恼。但彩虹往往出现在风雨之后。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地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
材料三: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1)材料一从侧面展示了"世界舞台上的中国",请你对此作简要说明。
(2)依据材料二,要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应该怎么做?
(3)阅读材料三,请你谈谈作为中学生,怎样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我们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实现科学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去年3月当选国家主席以来,习近平足迹遍及欧美和亚非拉,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规划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导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出“真、实、亲、诚”的对非洲政策、坚持正确的国际义利观、呼吁发展开放型经济等等,提出了中国方案,树立了中国形象,显示了中国智慧,发挥了中国作用。
材料二:2013年10月初,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深化改革开放共创美好亚太》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中国发展离不开亚太,亚太繁荣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将会给亚太发展带来更大机遇。任何一项事业,都需要远近兼顾、深谋远虑,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是不会长久的。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然伴随着调整的阵痛、成长的烦恼。但彩虹往往出现在风雨之后。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地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
材料三: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1)材料一从侧面展示了“世界舞台上的中国”,请你对此作简要说明。
(2)依据材料二,要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应该怎么做?
(3)阅读材料三,请你谈谈作为中学生,怎样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材料一:2011年5月5日,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英国——北美会员会上作了《中国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大国》的主题演讲,得到了与会人员的普遍认可。
材料二:2011年11月12日,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拉开序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郑重宣布,为进一步帮助最不发达国家,中方愿意在南南合作框架内,对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7%的税目的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近年来,中国在自己还不富裕的情况下,积极对其他不发达国家积极的援助,帮助他们解决贫困问题,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好评。
(1)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感受到当代中国已经在国际社会中树立起了什么形象?
(2)中国能够树立上述形象的原因有哪些?
(3)作为祖国未来事业的接班人,维护国家形象是我们的责任,这个责任对我们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新华网北京2014年3月5日电(记者 蒋旭峰 王建华 任沁沁)2014年中国经济总量将首次历史性地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与美国并成全球仅有的两个超越10万亿美元规模级别的经济体。根据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7.5%左右。
(1)当今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形象如何?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1日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各成员领导人围绕“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主题深入交换意见,共商区域经济合作大计,达成许多重要共识:大力加强亚太伙伴关系;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批准全球价值链、供应链、能力建设等领域重要合作倡议;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早日结束;加快创新和改革步伐;共同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加强交流互鉴;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拓展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务实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
从上述材料中你能读出哪些认识?
【了解经济全球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发展迅速,但贫困仍然是人类面临的挑战之一,因此,现在大多数国家都把消除贫困作为本国的首要发展目标。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它一方面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又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提到的贫困仍然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你认为造成世界上一些国家贫困的原因是什么?
(2)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如何才能占据有利位置?
(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有哪些?(至少列举出三个,3分)
(4)中国大力推进“一路一带”建设,中学生能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做些什么?
2015年3月,中国政府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战略规划。规划指出,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试运用“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相关知识,简要说明划线部分观点的依据。
(2)“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提现了我们在竞争合作中应坚持的什么原则?
(3)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中国积极承担责任,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这表明我国在世界舞台上有何重大变化?
材料一:
【中国声音】近年来,在每个中国新闻发布会的现场,总是会被挤得水泄不通,人满为患。一些晚来的记者只能在门外伸长耳朵听屋内的讲话。一位外国记者这样说,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上,“听中国怎么说”已成为一种常态。
【中国形象】2009年,金融“地震”震动全球,中国以全球共同福祉为重,携手世界力量力挽狂澜;2009年,为中国形象加分的,还有中国与世界精彩的文化互动---以主宾国的身份参加法兰福书展,在北京成功举办世界媒体峰会;2010年,中国政府和人民援助海地地震灾区,参加华盛顿核安全峰会,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
材料二:2011年2月14日日本内阁府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为5.4742万美元,在美国、中国之后排名世界第三,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前列,我国则位列全球100为之后,按照年收入1300元的贫困标准衡量。仅我国农村地区还有4000万人未能脱贫。
材料三:听“百姓呼声”----“读不起,选个学校三万起;住不起,一万多元一平米;病不起,药费让人脱层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中国声音”和“中国形象”共同说明了什么?
(2)我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主要原因和 “中国声音”所彰显的自信从容还来自哪里?(至少三个方面。)
(3)材料二和三反映了我国怎样的基本国情?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2015年3月26日至29日,博鳌亚洲论坛在中国海南如期举行。习近平主席在大会上展望了中国对亚洲发展的愿景。
以下是新华网记录的习主席在本次论坛上的一组精彩发言:
在学习上述精彩发言的过程中,某校初三(3)班的同学们收集了以下信息:
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同学们收集到的信息是如何体现习近平主席的精彩发言。
【深化改革再创辉煌】
材料:自当选国家主席以来,习近平足迹遍及欧美和亚非拉。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构建中关新型大国关系、倡导中国一东盟命运共同体、提出"真、实、亲、诚"的对非洲政策等,树立了中国形象,显示了中国智慧,发挥了中国作用。
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从侧面展示了"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你怎样看待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材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为什么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材料:中国经济正进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转向为调结构、创新驱动、改菩民生、保护生态的新态势。
(3)在适应"新常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2014年8月3日,一场6.5级地震突袭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
(1)鲁甸地震造成超过400人遇难,这些人大多死在了倒塌房屋的废墟下。2013年,我国农村人均年收入约8900元,但鲁甸灾区人均年收入只有4300元。当地乡镇干部一直在推广抗震房,大多数农民因为贫困还是只盖没有抗震设计的土坯房。这反映出:
。
(2)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妥善做好群众安置工作。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也迅速行动起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中国地震局等国家部委领导率队赶赴灾区,上万名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全力开赴灾区,各种社会救援力量也源源不断注入灾区……这让我们感受到:
①
②
材料一:近年来,中国经历了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等一系列事件,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50%,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2011年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中国政府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主动减免最不发达国家债务,为遭遇地震灾害的海地、日本等国提供紧急援助;在利比亚内乱中,中国政府高效的撤侨行动受到各国称赞;在国际上中国的主张和举措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中国和世界交出了满意的答案。
材料二:北京2015年12月9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从昨天起,京城再次遭遇雾霾天气。北京市教委启动应急预案,中小学、幼儿园、少年宫及校外教育机构停课。雾霾的产生,虽然有天气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人为原因。雾霾的肆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环境形势的严峻。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有关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一回答: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请问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2)中国人能够交出“满意的答案”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至少写出三个原因。
(3)曾经的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的我们面临着困境,请结合材料二分析,面对我国严峻的环境形势,要共同建设美丽中国,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做?
材料一:我国农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情况
项目 |
1978年 |
2003年 |
2013年 |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
134元 |
2622元 |
8896元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343元 |
8500元 |
26955元 |
材料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作主旨演讲时说:“‘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涵盖44亿人口,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机制,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进来。
(1)材料一、二各反映什么现象?
(2)“一带一路”建设有何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