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陆游的《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表明了诗人( )
A.对死亡的恐惧 | B.对儿子的疼爱 |
C.坚定的爱国情感 | D.对外族入侵的仇恨 |
当国家遭受困难和民族尊严受到严峻挑战的时刻,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人以高度自觉的主人翁姿态,承担责任、为国分忧,迸发出了让世界震惊的爱国热情。爱国热情和对祖国的责任心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源于
A.爱国主义精神 |
B.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
C.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
D.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
下列能够体现出爱国之志与报国之心的有( )
①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②位卑未敢忘忧国
③国泰民可安,国强民可富
④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③④ |
下列关于“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③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要求
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让爱你的人更加爱你,让你爱的人更懂得你的爱。”我们都需要爱,下面词语中不能体现爱的有( )
A.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 B.同甘共苦,患难与共 |
C.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 D.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
今日中国,“到此一游”触动的深刻反思,“扶起老人”引发的热烈讨论,无不折射国人对道德良知的珍视、对高尚品格的向往。形成健康的社会风尚,需要每个公民的协力;打造奋发的时代气质,离不开亿万人民的参与。这告诉我们应( )
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
④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2014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南京举行。全国各地大中小学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如果你参加班级活动,不宜作为活动主题的是
A.珍爱生命·向往和平 | B.铭记历史·爱国自强 |
C.调节情绪·宽容友善 | D.承担责任·振兴中华 |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________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并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________。( )
A.爱国主义、核心与传统 | B.人道主义、力量的源泉 |
C.人道主义、传统美德 | D.爱国主义、灵魂与传统 |
下列能反映爱国情操的名言是
A.做胜利的英雄容易,做失败的英雄不容易 |
B.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 |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D.卓越的人有一大优点: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不折不挠 |
E.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而是知难而进,在百折不挠中奋起,这体现了我们的民族( )
A.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 B.敢于斗争的民族精神 |
C.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 D.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做出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0日确定为烈士纪念日,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这些纪念日( )
①有利于让中国人民牢记历史,倍加珍视和平
②目的是唤醒中国人民对日本人的仇视
和愤怒 ③既是对逝者的缅怀,也是对生者的时时警醒
④有利于增强国民的忧患意识,维护国家安全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015年9月,全国各地区学校普遍开展了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暨2015年“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教育活动,这是因为( )
A.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应该成为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
B.伟大的民族精神是迎难而上、战胜困难的力量之源 |
C.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唯一的精神纽带 |
D.中华民族精神是战无不胜、无所不能的 |
2014年7月7日,社会各界在北京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广场上,隆重举行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此纪念活动在于( )
A.还原历史的原貌,记住仇恨 |
B.牢记历史,以史为鉴,提醒世人珍视现在的和平与安宁,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 |
C.了解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 |
D.证明中华民族是具有顽强生命力和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没有我们克服不了的困难 |
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强调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铸造民族精神之魂。这有利于( )
①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②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彻底消除社会中的假、恶、丑现象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获得者、《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之一于敏,曾经为了我国的核武器研究而“隐身”长达三十年之久,直到今天,他的事迹也鲜见于报端。这说明( )
①只有科学家才能享有荣誉
②于敏用行动诠释了责任的深刻内涵
③维护国家利益就必须牺牲个人利益
④于敏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弘扬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