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上午,鼓楼区福屿社区组织青少年在社区青少年工作室举办“青少年学习全国道德模范”观影活动。活动中,科普志愿者与辖区青少年一起观看了《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的现场交流活动》的专题碟片,碟片播放了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倡导广大群众做模范社区人,树立起鲜明正确的价值观,营造讲文明、树正气、促和谐的社区新风尚。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 )
A.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
B.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
C.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D.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
习近平主席说:“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A.对我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的影响 |
B.是增强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认同感的需要 |
C.是发扬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前提 |
D.有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下列体现这一民族精神中“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的名言警句的是( )
A“亲仁眷邻,国之宝也” B“克勤与邦,克俭与家”
C“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D“礼之用,和为贵”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有利于让中国人民牢记历史,倍加珍视和平 |
B.目的是唤醒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
C.既是对逝者的缅怀,也是对生者的时时警醒 |
D.有利于增强国民的忧患意识,维护国家安全 |
课后复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万康同学复习思想品德课本时,喜欢用一些文字、符号、图示、表格等来表述有关知识间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此举有利于激发国人的责任心和爱国情怀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这样的情怀源于( )
A.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
B.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
C.对民族、国家命运的情感 |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下列各句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有
A.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D.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
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这里的中国精神是指:
A.民族精神 | B.创新精神 | C.实干精神 | D.时代精神 |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是()
A. | 长征精神 | B. | "两弹一星"精神 | C. | 载人航天精神 | D. | 井冈山精神 |
今年清明节期间,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五部门面向全国未成年人组织开展了“纪念先烈·报效祖国·圆梦中华”清明祭英烈活动。开展这一活动
A.有助于进一步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
B.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 |
C.有助于进一步凝聚共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D.有助于让每一个社会成员放弃个人利益,全身心投入现代化建设 |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殉难者国家的公祭日。对此看法正确的是
A.体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立法机关 |
B.表明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 |
C.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
D.有利于培养当代青年承担历史使命的责任意识 |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的严正交涉,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激起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反对和抗议。不少地方的群众尤其是青年人自发走上街头,抗议日本政府非法“购岛”行径,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正义立场和爱国情感。爱国情感是我们对国家和民族 ,是崇高的道德情感。
A.认同感 | B.自豪感 | C.责任感 | D.义务感 |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此举…( )
A.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
B.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
C.表明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立场 |
D.推动各族人民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
2014年1月7日,香港电影制作人邵逸夫与世长辞。在他生命的最后30年,他几乎每年都要拿出一亿多元用于支持中国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对教育事业,他更是情有独钟。据统计,1985年至今,邵逸夫生前共向内地捐赠了47.5亿港元,兴建了6000多个教育项目,涉及内地31个省份。邵逸夫的事迹体现了( )
A.心系祖国发展的爱国主义情怀 |
B.热心公益事业的民族传统美德 |
C.无私奉献社会的高尚道德情操 |
D.不要金钱扬名立万的人生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