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华社服务专线评出2011年国内十大民生新闻: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公正补偿改写行政强拆历史、公立医院推进改革费用首降、整治食品安全、税法修改惠及工薪阶层、养老保险实现全国 “漫游”、 千万套保障房力保“住有所居”、 扶贫标准上调为2300元、PM2.5纳入空气质量标准、国务院出台校车安全条例。
材料二:2011年8月,重庆市政府提出 “共富12条”。计划用5年时间,投资1万亿元解决农民转户进城、发展微型企业、农民新村建设、消除贫困等12个方面的重大民生问题。重庆市还明确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将全市的基尼系数由0.43降至0.35,这一极具勇气的承诺,引起各方关注。
(1)从全国“十大民生新闻”到重庆“共富12条”,体现了教材哪些观点?
(2)结合教材知识,解释材料二中“共富”的含义及实现过程。
(3)要解决各种民生问题,实现“共富”,其根本途径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天,“便民餐厅”来了六七名身穿制服的综合执法队员,其中一名执法队员张某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不由分说上前拆掉餐厅门前的价目表,不小心把自己的手划破,餐厅赵老板赶紧说好话。张某破口大骂,带着执法队员一哄而上殴打赵老板,致使赵老板受伤,并砸坏餐厅三块玻璃。
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内容回答
(1)执法队员张某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事情过后,赵老板想知道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请你简要介绍。
(3)请你帮助赵老板提出维权的具体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短短11天,35000多中国人从利比亚回归祖国,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公民行动,令世界惊叹的速度赢得了各方称赞,彰显“中国力量”。
材料二:重庆市长黄奇帆在两会接受记者专访,写下了他的2011幸福公式:2011+三大差距有所缩小=幸福。黄市长解释: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这三大差距的缩小是他的幸福,也是人民幸福指数的提升。
(1)以下是某班同学对“中国力量”的解读,请你利用所学知识也写两条:(2分)
◆中国有安定的社会环境,
◆中国政府正确的指挥、领导
(2)要实现黄奇帆市场的2011幸福公式的根本途径是什么?(2分)
(3)撤侨、提升人民“幸福指数”无不体现党和政府让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充分体现了教材哪些观点?(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开放】材料一、2011年4月8日上午,“万名职工看海南”活动在海口高铁东站启动。下午省总工会将组织一万职工乘轻轨、游景区、看企业、走文明生态村,让广大一线普通职工亲身感受海南发展的丰硕成果。
材料二、在2011年的全国“两会”上,温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为中国“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1)说一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快速发展变化的表现
(2)请你总结我国快速发展变化的原因(至少三个方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魏在课余时间做了一项收入来源的调查,以下是他的结果:

被调查人
职业
主要收入来源
父亲
国企干部
工资、奖金
母亲
个体户
营业收入
叔叔
自由职业者
股息、佣金
姑姑
外资企业销售员
产品销售提成
伯父
农民
农产品销售收入

请你写出小魏可能采取的调查方式。(至少两种)
上述表格体现了我国坚持什么样的分配制度?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贯彻这一分配制度应注意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爱我中华”有关内容回答:
【辉煌成就】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1)运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知识,从上述表格的成就方面你能得出哪两个结论?
【正视问题】
材料二:2011年11月29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比2009年标准提高了92%),在新标准下,全国贫困人口数量和覆盖面由2010年的2688万人扩大至1. 28亿人。同时我国东中西部之间、城乡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2011世界各国/地区人均GDP排名中,美国人均GDP为48387$,日本为42820$,中国人均GDP为4382$(排名93位)。
(2)运用《万众一心奔小康》知识,怎样看待材料中我国的小康生活?
【展望未来】
材料三:昆山是江苏“两个率先”的排头兵,2011年昆山在全国首家发布了县级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明确了决战决胜现代化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确保到2012年形成现代化的基本样子,到2015年总体发展水平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样本区、创新型经济的先导区、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全社会和谐的首善区。”2012年,是昆山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决胜之年。决胜时期,就要有“不战则已、一战必胜”的拼搏劲和精气神。
(3)请运用《伟大的旗帜》有关知识分析,昆山率先实现现代化、提振精气神必须坚持的“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路明灯”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除夕,老张一家五口围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聊着开心事。
张大爷说:“我们钢铁公司是国有骨干企业,去年完成了一个投资近3亿元、能生产110万吨特种钢材项目。公司产值突破了31亿元,光年总奖金我就拿了5000元。”
张大妈说:“我们那个服装厂是乡镇企业,去年引进一套西服生产流水线,当年投资当年见效,光税收就上缴了30万元,嘿,我还拿了2000元红包。
儿子张丰说:“我开了一家电脑公司,仅这几天就卖了20多台电脑。呵呵,这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儿媳王丽说:“还说呢,我都累死了。那个美容院生意好的不得了,请了8个人做事,还是忙得不可开交。年初二还有几个新娘等着我给他们化妆。哎,看来我是没有法跟你们出去旅游了。
这时,孙子张宁拿来计算器算了算大家一年来的收入,惊叫起来,“哇,我们家是30万元户了,这回,该买辆小轿车了吧!”大家听了,不禁开心的大笑起来……
(1)一家人所从事的职业涉及哪几种所有制经济?
(2)为张大爷一家致富主要得益于什么制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悠悠梦想变现实(6分)
材料一:世世代代困扰百姓的“衣食之忧”已渐行渐远;小康,这个最早出自《诗经》的梦想,穿越3000年悠悠岁月,正在变为现实。
材料二:十七大报告进一步丰富了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增加了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新要求,第一次提出了生态文明;强调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消耗;更加强调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
(1)古人“衣食无忧”的小康梦想我们已经实现,那么我们的梦想又是什么呢?请描绘建党100周年及建国100周年的情形。(2分)
(2)为实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小康新要求,我国近年来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3)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能为小康做些什么呢?(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温家宝总理曾深情地说:我们要更加努力工作,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材料一:漫画《收入分配》

(1)右边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这一问题与我国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的哪些目标不相符合?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不仅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应该把“蛋糕”分好。
(2)我们把“蛋糕”做大和分好工作的共同出发点是什么?
(3)我们要把“蛋糕”做大的最根本的途径是什么?
(4)结合材料,谈谈在分配方面怎样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山东省宁津县某中学九(1)班的同学利用双休日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主题开展了一次调查活动。他们通过访谈、上网查阅等方法,获取资料,并通过讨论分析形成了调查报告,发布在校园网上。下面是部分调查资料(截至2010年末):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36亿元,增长13.9%。地方财政收入2.5亿元,增长43.2%,全县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明显加快、效益明显向好、后劲明显增强的良好局面。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三次产业结构预计调整为13.2:55.7:31.1。农业基础更加坚实,工业经济发展强劲,服务业发展繁荣活跃。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高标准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乡镇驻地规划和农村社区规划,县城城区面积达到13.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5.8%。
——对外开放成效显著。扎实推进“南融北接”,深入开展对外开放,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家具文化节,参与筹办了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全年共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46个,其中过亿元的39个,过10亿元的3个。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面落实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累计发放补贴9100多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94元,分别增长12.9%和15.4%。
(1)为了活跃调查气氛、提高影响力,鑫磊同学为调查活动设计了一个横幅:“宁津人民齐努力,全面建设奔小康”。你也来设计一个吧!
(2)结合所学知识和对宁津县的调查,谈谈我国应如何更好地建设小康社会。
(3)请结合当地实际,为当地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两条合理化建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聪聪在学习“财富之源”后,对当地的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进行了社会调查。下面是通过调查得到的信息:
信息一 邻居王某一家四口人月收入12 500元。其中,王某父亲靠自己的专利技术在某国有企业当工程师,月收入3 000元;王某母亲是外资企业职工,月收入3 000元;王某本人是私营企业的经理,月收入4 000元,炒股月收入近1 000元;王某妻子开了一家小商店,月收入1 500元。
信息二 公有制经济成分(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占当地经济的54.2%,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占当地经济的45.8%。
(1)从信息一可以看出哪些生产要素参与了分配?这一分配方式有何优越性?
(2)从信息二可以看出我国当前实行怎样的经济制度?请你向聪聪介绍信息一、二反映的问题有何联系?
(3)请你参照聪聪的调查方式,对自己家庭的经济收入进行调查,并制作一个调查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银川某校九年级(3)班进行了“我理解的小康社会”为主题的讨论会。来自宁南山区的汪亮同学说:“我的家乡在偏僻的大山里,那里的人每天只能吃一顿干饭,两顿稀饭,人均收入500元,不知何时才能看到小康的踪影,更谈不上教育投资。”来自银川的小何同学则说:“现在的人民生活真富裕,我所在的小区私家车挤满了小区的停车场,甚至有的都停在了过道上,人们的文化生活特别丰富多彩。”
(1) 结合你对我国目前小康社会的认识,谈谈为什么汪亮和小何同学会有不同的感受?
(2)本世纪头20年,我国建设惠及十三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那是怎样的一幅蓝图?请你结合我区的特点,为我区早日实现这一蓝图献计献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科学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材料二 “入因难”、“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人民收入增长较慢等一系列问题还摆在我们面前,要想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活得更有尊严,还需要我们付出艰巨的努力。
(1)“十一五”期间,我们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分别是什么?
(3)请你列举两条党和政府为解决材料二中的这些民生问题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我们要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为了加强党情教育,光明中学团委会准备举行以“永远跟党走、促社会和谐、建小康社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知识链接】(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是什么? 
【献计献策】(2) 党应怎样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观点论证】(3)请你谈谈对“中国共产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这一论断的理解。 
【行动倡议】(4)为引导青少年永远跟党走、校团委决定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请你把倡议书补充完整。(提示:应围绕永远跟党走、促社会和谐、建小康社会写出倡议要点。5分)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今年是建党90周年,我们青少年要永远跟党走,促社会和谐,为我们伟大祖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贡献力量!
为此,我们倡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请简要说明漫画一表明了什么?

(2)漫画二说明了什么?(应从两方面分析2分)

(3)要保持漫画一的态势、改变漫画二反映的状况,最根本的途径是什么?为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政治经济生活需要法律保障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