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提请审议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新增代考属于犯罪行为等规定;审议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全国各地在这一天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其中,公职人员向宪法宣誓备受关注。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法律知识?
材料二:十八届四中全会决议强调,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对此有人认为,只要坚持党的领导就能实现依法治国。
(2)请运用九年级教材有关知识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2015年3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在过去两年打下了很多“老虎”和“苍蝇”,反腐风暴袭卷全国。既“拍苍蝇”又“打老虎”是正义之举。维护正义
A.要维护社会的规则和秩序 | B.要见义勇为,不怕牺牲 |
C.只是司法机关的重要任务 | D.是社会成员的法定义务 |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旨在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营造安全的生产环境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草案)。这两部法律的起草都经过了广泛的意见征求。这体现了我国( )
A.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 | B.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 |
C.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 | D.科学民主的立法程序 |
严格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政府性楼堂馆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三公”经费得到有效控制。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一批腐败分子得到应有惩处。这主要说明我国( )
A.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良好开局 |
B.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启新征程 |
C.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进展 |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新步伐 |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对国家治理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的形象化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这段话表明( )
①对权利的制约需要法律 ②公民要严格执法
③政府部门要依法行政 ④要完善对权力的监督体系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将政府的权力置于宪法和法律的制度笼子里,有利于( )
①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
②将权力法治化、规范化
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④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近年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涉嫌违法犯罪的国家工作人员被依法查处,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这表明
A.我国正积极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
B.依法治国就是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
C.加法反腐力度就能杜绝违法犯罪行为 |
D.依法治国就是做到有法可依 |
材料一:2014年3月3日至13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还听取和审议了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二:2014年10月 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是其中部分摘录:
摘录一 |
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
摘录二 |
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
摘录三 |
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利益。 |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表明全国人民大表大会的性质是怎样的?
(2)结合九年级教材知识回答,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说明了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3)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哪一要求?
(4)根据摘录三,说说我国制定该《决定》的出发点是什么?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是公民在依法行使哪一政治权利?公民在行使这一权利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材料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三月在北京召开。今年的两会上,以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为出发点的“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让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纷纷“点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每个人都有自豪感尊严感;全面深化改革:实现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1)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内容:
项 目 |
知 识 链 接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建成时间: |
全面深化改革 |
改革的地位: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时: ” |
全面从严治党 |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地位: |
材料二:反腐倡廉:标本兼治依法反腐
2014年的反腐风暴在规模、密集程度、深入性以及制度探索方面,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强态势。2015年在继续“打虎拍蝇”的同时,如何依法反腐、制度性反腐,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表示,要加快制度建设,加强反腐立法,“最好的制度要以法律的形式呈现”。
(2)看了上述材料二后,九(3)班同学围绕加强反腐立法与实现依法治国的关系展开了讨论,樊符同学认为“加强反腐立法“打虎拍蝇”,不仅能实现依法治国,也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你认为他的这种说法正确吗?请你试加辨析。
习近平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起草情况说明时指出:“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这句话启示我们
A.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 |
B.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
C.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
D.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应该是保证法律严格实施 |
【做文明消费者】
勤学苦读三年,小明得到了父母一个承诺:无论他中考成绩如何,全家一起去内蒙古大草原旅游。小明的父母也有所顾虑,从未出过如此远门,在人生地疏的地方被人欺负该怎么办。
新《旅游法》于2013年“十一”颁布并执行。《旅游法》规定,旅行社和当地景点若存在欺诈、“宰客”等行为,将给予严厉处罚。新《旅游法》对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处罚也作了明确规定。游客如果在名胜古迹上刻画、涂污,最高会受到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无视当地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引发摩擦和矛盾的,将承担法律责任。据此回答:
(1)针对小明父母的顾虑,请你说说作为消费者,他们依法享有哪些权利?
(2)依据材料,说明新《旅游法》可从哪些方面保障和促进文明旅游建设?
(3)去民族地区旅游,小明应如何做好文明游客?
材料一:2014年10月23日,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材料二: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谈到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时指出,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宪法是我们根本的活动准则,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对腐败分子零容忍、严查处。对腐败行为,无论出现在领导机关,还是发生在群众身边,都必须严加惩治。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过的有关法律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决定》围绕宪法确定的一系列事项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报告》的内容,体现了哪些法律知识(观点)?
(3)为防止、减少乃至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从国家层面来讲,你认为应该如何做?(至少回答3个方面,6分)
(4)公民不仅是法治中国前行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参与者和推动者。对此,我们每个公民应该如何去做呢?
为宣传“依法治国”,九(1)班同学拟出一期板报,邀你参与。
版块一:加强立法
(1)版块一中加强立法的举措符合哪些道理?
版块二:
(2)如果要给版块二取一个名称,取什么较合适?为什么?
版块三:你我共参与
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公民应当怎么做?
(3)对版块三中的问题,你觉得正确回答是什么?
2015年3月5日到15日,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为全面报导两会,媒体各出奇招,某网媒推出“两会大明白之小明系列”——奔跑吧小明,和大家共探两会。
【两会大明白之总理关心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让小明很奇怪:总理日理万机,为什么还要关心我们看书这种小事呢?
(1)请你从先进文化建设的角度帮小明分析原因。。
【两会大明白之总理说了啥】小明整理了他印象最深刻的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和记者招待会中的“妙语”,发现那些亮点也正是对我国实施的各项战略、方略及国策的敲打和再强调。
(2)根据“妙语”,写出相应的国家政策。
总理“妙语” |
相应的战略、方略、国策 |
大道至简,有权不能任性 |
① |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
② |
请你(台湾TVBS记者)传递一个“定心丸”,大陆将会继续维护台资企业和台商的合法权益 |
③ |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
④ |
【两会大明白之修法影响啥】大会最后做出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小明很高兴地发现看似与老百姓生活离得很远的“管法的法”,它的修改对我们非常有利:一是征税不再“糊里糊涂”,政府收什么税、向谁收、收多少、怎么收,都要通过人大来立法决定;二是限行、限购不再“任性”;三是“我”的意见变得更重要,立法要扩大公众的参与,更接近地气,更能够反映人民意愿。
(3)小明受到鼓舞,他希望将来能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中有具体保障未成年人休息时间的条款。小明的愿望要付诸实施,可以通过哪些途径?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某校九年级(1)班结合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围绕“中国式过马路”,开展了主题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行人闯红灯,理由各不同。有的是着急赶路,有的是不熟悉地形,有的是“月亮走,我也走,你过我过一起过”的随大流心态。但多数人都认同闯红灯确实不对。
(1)“闯红灯”为什么不对?
一位网友说:过马路看红绿灯,这是在小学乃至学龄前阶段就被普及的“规矩”,闯红灯者多数是知法犯法。但大家都走,自己遵守规则,不就成了“傻冒”?
(2)这位网友的观点,对我们落实依法治国有哪些启示?
为遏制“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南通市区百名交巡警深入主城区50个路口,对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等行为进行现场处罚。一位行人因为横穿马路被值勤交警拦下,行人请求交警网开一面,但交警依然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开出罚单,记者拍下了行人被处罚的一瞬间。交完罚款后,行人悄悄把记者拉到一边,“求求你,把照片删掉吧。照片登出去,我的前途就没了。”在该行人的再三恳求下,记者把照片删了。
(3)请分析材料中交警和记者的行为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