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有温度的词汇
想起她很突然。每天,我都像一个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在餐厅里慢悠悠地吃饭对我来说是最大的享受。那天,我正独自吃着午饭,她仿佛隔着一桌又一桌的人,隔20年的时间向我走来。
她是我的同学李伟的母亲,我们只有过一面之缘。那次开家长会,我和几个女生负责接待,稍有空闲,我们便凑在一起交头接耳地传递着新闻。我记的其中有一条是:“李伟的妈妈是北京来的,说话和咱们不一样,特别好听。”
我循着她们的指点看过去,那是一位身材高挑的女人,衣着和发式都很普通,容貌也算不上漂亮,不过坐在那里就是显得与众不同。她偏偏没有说话,正在认真倾听另外一位家长的高谈阔论。我们那时还不知道有个词叫“鹤立鸡群”,我们用幼稚的眼光和自己掌握的有限的词汇得出一致的结论——李伟的妈妈最有风度。
有一个女生倒水回来,脸颊红红的。她迫不及待地说:“我倒水时你们猜李伟的妈妈说了什么?”不等我们猜,她就告诉我们:“李伟的妈妈说,谢谢。”
我们几个面面相觑(qù),20年前,在这个边远的小县城,我们当中有谁用过、听过“谢谢”这个词?又有谁仅仅为倒水这么丁点儿的小事说过“谢谢”?“谢谢,一个多么新鲜、多么温暖的词汇呀!”
醒过神来,女生们倒水的热情空前高涨,大家争着抢着去拿水壶。
另一个女生回来报告说:“我听见了,李伟的妈妈说‘谢谢’”。这是一个面色苍白的女生,因为激动而面色红润起来,显出一幅害羞的样子。
轮到我了,李伟妈妈面前的水杯已满,她轻轻地说了一句:“不用了。”但我还是坚持倒了一点。我清晰地听见她说:“谢谢。”我红着脸摇摇头匆匆走开了。
家长会后,李伟成了女生羡慕的对象,大家都在想,她的家庭应该怎样幸福呀。
20年过去了,曾经窃窃私语的女孩子们都已过了30岁,不知道她们会不会像我这样,会突然想起那位仅有一面之缘的同学的母亲,但我知道从那时开始,她们和我一样学着使用那个词汇。词汇是有温度的,文明美好的语言让人如沐春风。
在“打比方”的句子后面打“√”。
①每天,我都像一个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 )
②她仿佛隔着一桌又一桌的人,隔着20年的时间向我走来。( )
③文明美好的语言让人如沐春风。( )
下面每个句子的意思,可以分别用文中第三自然段里的哪个词语来概括?跟大家不一样。(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等在周围一群人当中显得很突出。( )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
想一想,文章开头一段和最后一段有什么联系?
文中三位女生(加上“我”)三次为李伟的妈妈倒水,每次李伟的妈妈都说了什么?
三位女生各有怎样的反应?请你概括一下,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倒水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李伟妈妈说的话 |
|
|
|
三位女生的反应 |
|
|
|
用面面相觑造句。
读了短文之后,为什么说词汇是有温度的?。
阅读。
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说□认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只是碰到过几次罢了□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一个星期天,我到玉泉比平时晚了一些。金鱼缸边早已挤满了人,多数是天真活泼的孩子。这些孩子穿着鲜艳的衣裳,好像和金鱼比美似的。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给第二自然段的□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在文中用横线画出能表现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的语句。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找到那些描写青年所画金鱼栩栩如生的语句了吗?请用“~~~~”线画出来。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他们在议论什么?又会怎样赞叹呢?请展开想象,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
课外阅读。
华佗学医
有一年疾病流行,华佗亲眼看见许多人被疾病折磨得呻吟着,挣扎着。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华佗立志学医。他风餐露宿,历尽艰辛,来到西山,拜精通医术的老人为师。
华佗拜了师,师傅说:“这里有许多病人,你就专门侍侯他们吧!”华佗一面耐心地侍侯病人,一面留心观察每个病人病情的变化和用药情况。因此,在三年里头,他懂得了不少疾病的病原、病理和用药的方法。
三年过去了。师傅说:“你已经磨练了三年,学了不少东西。但是还要学些医书、药典。”他带华佗到内室。华佗一看,内室里到处是书籍、挂图,高兴极了。从此,华佗便不分昼夜,如饥似渴地攻读起医书来。
暑去寒来,又是三年。一天,华佗正在读书,忽然有人跑来说:“师傅病了,你快去看看!”他摸摸师傅的额头,又按按师傅的脉搏,然后笑着说:“师傅无大病,自会好的。”人们都责怪华佗不懂医道。
就在这时候 师傅突然坐起来 哈哈大笑说 华佗说得对 我是故意装病 试试你们本领的 众人听了 个个惭愧 不得不佩服华佗的本领
有志者事竟成。华佗终于学得一手好医术,辞别了师傅下山给人治病去了。
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手”的意思有:
A.拿着; |
B.技能、本领; |
C.人体上肢前端拿东西的部分; |
D.量词; |
E.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
①华佗连忙跑去,只见师傅两眼紧闭,手脚僵硬。( )
②华佗终于学得一手好医术,辞别了师傅下山给人治病去了。( )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如饥似渴:
给短文第五自然段(划线部分)加上合适的标点。
华佗为什么要学医?请用“ ”画出有关语句。
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谈师傅让华佗侍侯病人的目的是什么?
结合华佗的事例,请简单地写一写你对“有志者事竟成”的理解。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春雨过后,竹林里,尖尖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一夜之间,新竹遍地。
②竹子是怎样长成的呢?它是一年成材的植物。冬天,竹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气候转暖开始发芽。春季,是竹子生长的旺期,可这时候,常常因为土壤比较干燥(zào),水分不够,笋芽都藏在土里。等到一场春雨下来,春笋吸足了水分,就破土而出,一天能长一、二尺,有时还能长高一米。春笋成竹,不到一年时间,就能长成竹林。
③竹子的作用可大啦!它能做成笛、箩筐,能制成扁担、竹杠(ɡànɡ)、脚手架,为人民盖房作梁,它默默无言,心甘情愿。它的枝丫扎成扫帚,也能除污(wū)去尘;甚至它的落叶,也要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fǔ)烂成肥料。它,从根到梢,从竿到叶,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
请选择一个题目写在文章上面的横线上。
A.竹笋 B.竹子 C.竹子的作用
照例写句。
例如:竹子是怎么样成长的呢?他是一年成材的植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分别在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用“ ”画出竹子长得快的语句。
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画出来。
本文主要赞扬了竹子 的精神。读了本文,我还想到了跟竹子一样的 ,因为
阅读下面短文二,完成后面练习。
一天,一个长辫子姑娘刚挤上公共汽车,就觉得自己的长辫子被后边的人拽住了。她使劲拉了拉,拉不动,感觉还被后边的人拽着,于是猛地转身,给了后边那人一个耳光。天!那居然是个穿军装的小战士!但小战士没吭声,只是红着脸笑笑。于是姑娘更生气了,骂了句“流氓”,挥手又给小战士一个耳光。小战士仍然没生气,只是红着脸指了指车门原来,姑娘的长辫子是被车门夹住了。姑娘的脸突然间红了,可一时语塞,偏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小战士只是看了看她,微微地点了点头,表示谅解。而且,仿佛是为了不让姑娘难堪,车刚在下一站停下来,小战士就小心翼翼地挤下车,走了。看着小战士离去的身影,姑娘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我不知道此后这位高傲的姑娘会发生什么变化,但可以肯定,即使走到天涯海角,她也不会忘记刚才那一幕!
是的,有一种高贵是不声不响的!也正因为如此,它才格外惊心动魄!
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短文写的很感人,我们来好好体会:当长辫子姑娘第一次给小战士耳光时,小战士______________;当长辫子姑娘第二次给小战士耳光时,小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当长辫子姑娘发现自己的长辫子是被车门夹住了而感到脸红时,小战___________________;当车刚在下一站停下来时,小战士__________________。从小战士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画上“_____”。
“面对小战士离去的身影,姑娘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此刻,姑娘会想些什么呢?请写一写吧。
文中的四字词很多,我能积累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能根据短文内容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一路花香》回答问题。
印度有个挑水工,每天都要到远远的小溪边去挑水。他有两只水罐,一只水罐有条裂缝,另一只水罐完好无损。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满满地运到主人的家,而那只破损的水罐到达目的地时,里面只剩下半罐水了。这样日复一日过去了两年。
那只完好的水罐不禁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而那只有裂缝的水罐却感到十分惭愧。两年后的一天,它在小溪边对挑水工说:“我想向你道歉。”挑水工问:“为什么呢?”□过去两年中□在你到主人家的路上□水从我的裂缝中渗出□我只能运半罐水□你尽了自己的全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破水罐答道□挑水工说:“在我们回主人家的路上,我希望你注意小路旁那些美丽的花儿。”
当他们上山时,那只破水罐看见太阳正照着路旁美丽的鲜花,这美好的景象使它感到一丝快乐。但到了小路的尽头,它仍然感到伤心,因为它又漏掉了一半的水。于是,它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但挑水工说:“难道你没有注意吗?刚才那些美丽的花儿只长在你这一边。那是因为我早知道你的裂缝,并且利用了它。我在你这一边撒下了花种,于是每天我们从小溪边回来的时候,你就浇灌了它们。两年中,我常摘下这些美丽的花,插在我主人的花瓶里。如果没有你,主人哪能每天欣赏到美丽的花朵呢?”
请从文中找出一句反问句,用横线划出,并将它改成一句陈述句。
给文中有□的句子里加上标点符号。
那只破损的水罐共向挑水工道歉几次?它为什么向挑水工道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分别出现了“完好无损的水罐”,“破损的水罐”,“挑水工”,你分别想对他们说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心阅读。
高尚的心
开始筑路了。一天,工人们来到田野上,那里长着一片不大的灌木林。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
突然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颗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
“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呈马蹄形。
用自己的话概括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读一读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工人和工程师都没有说话,你觉得他们各自在想些什么?
工程师:
工人们:
读一读文章的最后一段,想一想:“笔直的公路上,只有一个地方弯曲呈马蹄形”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文章的题目是“高尚的心”,读了文章,你觉得文章中谁的心灵是高尚的?为什么?
课外阅读。
寸草春晖
昨晚,我和奶奶吵了一架。问题出在我们对一件事的不同看法上,奶奶看法陈旧使我忍无可忍。烦躁之机,想出去透透气。说是透气,其实只是想避开奶奶的唠叨而已。走着,走着,就来到了屋后的园子里,一走进这个小菜园,一切的不快与愁绪都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虽然天气还有点冷,但是菜园却充满了绿意,让人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到一缕春天的气息。你瞧!这一丛丛的油菜花,一道道金黄的颜色直逼你的眼。油菜花!我们又见面了。还记得小时候那个在你身旁蹦来跳去的小女孩吗?小时候我时常到这个菜园里来玩,围着开放的油菜花唱啊跳啊,小不点儿菜花活像一只只展翅欲飞的小蝴蝶,姐姐便常把一小枝油菜花插在我的头发上,我们的笑声充满了整个小菜园。现在想起来,心头不禁升起一阵温馨。
那边一片青草。一看,原来是小香菜,它们终于破土而出了,浅浅的颜色,水灵灵的,似乎只要一碰就会化成水似的。它们的茎哟,嫩白嫩白的,活像婴儿们的肌肤。我的心猛然一震,香菜的叶子就像母亲,茎就像在母爱中慢慢长大的小孩,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光照日晒,叶子始终都默默为它遮风挡雨。我从小离开父亲跟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饿了,给我最可口的饭菜;冷了,给我织漂亮的毛衣。多少年风里来雨里去,她从没半句怨言,奶奶与我不正是叶子与茎吗?
想到这里,我不禁快步地回家,我要为奶奶献上一杯茶,献上一枝美丽的油菜花!
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新颖— 丑陋—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短文主要写景的。 B.这篇短文主要是记事的。
你觉得小作者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母亲架设的桥》回答问题
孩提时,母亲常领我去峡谷深处,让我坐在一领蓑(suō)衣那么大的一块小小田塍
(chéng)上,自己浸没在齐膝的水田里插起秧来。这峡谷,背着阴,每天的日照不过三小时光景。这在村里,也是块十分贫瘠(jí)的谷地。我家就在这样的山谷口。谷里也有旱地。这儿,母亲种上甘薯、萝卜之类。上那儿去,中间有条很深的小溪。上面架着桥,可每当发起大水,就常会被冲毁,母亲就常去修桥。因为这是母亲独自干活的峡谷,没法儿去托赖众乡邻。到时候,擅(shàn)长修建寺庙和神社的木匠大伯,必定从那儿归来,从山里砍来两根圆木,横在狭窄的小溪上,上面排好栗木板,堆上土。而后,叫我们兄弟踩结实,就成了一座坚固的红土桥了。约莫过一年,土桥旧了些,桥边杂草丛生,杂草下,一排排露出像在神社屋檐椽(chán)子上见到的那种白色缺口。而且,桥在变旧,栗木会腐烂,一看,桥的背面,竟长满了蘑菇。母亲把这些采了来,给我们做饭盒里的菜肴(yáo)吃。母亲在她的一生中,把这座通向有关自己一家生计的谷田去的小桥,不知修过多少回!若是常有台风过境的地区,想来怕会修过十回左右吧,不论哪天架的,这座桥总是在圆木上堆着土。
我在九岁与母亲作别,在京都的寺院当了个小沙弥,可一想起故乡,母亲架设的桥就会在心中浮现。那座桥,至今依然历历在目。在我外出的旅途中,每当火车通过这类山谷时,定然也会浮现。啊,在日本这样的国土上,不知怎的,独多这样一类的深谷和山冈。无论是在青森、四国或九州,都曾见到我故乡那样的峡谷。而在那些山谷间,为了微薄的收成,母亲尽心尽力架起了这座桥,由此取得我们一家的口粮,可以说,是性命攸(yōu)关的一座桥。因此,那桥,不论修得如何简陋,可仍是美好的啊!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擅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贫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浮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的题目是“母亲架设的桥”,那么,母亲架设的是怎样一座桥?全文表面记叙的是“桥”,实际写了什么?
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阅读《邮票齿孔的故事》回答问题
1840年,英国首次正式发行邮票。最早的邮票根现在的邮票不一样。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许多邮票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
1848年的一天,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到伦敦一家小酒馆喝酒,在发明家的身旁,一位先生手拿着一大张邮票,右手在身上翻着什么。看样子,他是在找裁邮票的小刀。那位先生摸遍全身所有的衣袋,也没有找到小刀,只好向阿切尔求助:“先生,您带小刀了吗?”阿切尔摇摇头,说:“对不起,我也没带。”那个人想了想,从西装领带上取下一枚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邮票很容易地便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他想: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阿切尔开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邮票打孔器造出来了。用它打过的正张邮票,很容易一枚枚地撕开,使用的时候非常方便。英国政府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使用邮票打孔器。
填空。
( )年,英国首次正式发行邮票。最早的邮票根现在的邮票不一样。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 ),许多邮票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得用( )裁开。( )年,英国发明家( )发明邮票打孔器。
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邮票 一( )打孔机 一( )发明 一( )别针
从阿切尔发明邮票打孔器这件事上你体会到什么?
阅读《星的山》回答问题
我站在舱外,身子靠着栏杆,望着渐渐退去的香港。∥
海是黑的,天也是黑的,天上有些星星,但大半都不明亮,只有对面的香港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
山上有灯,街上有灯。建筑物上有灯每一盏就像一颗星,在我的肉眼里,它比星星更亮,它们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像是一座星的山,放射着万丈光芒的星的山。∥
夜是静寂柔和的。从对面我听不见一点儿声音。生活似乎闭上了它的大口。但是当我注意到那座光芒万丈的星山的时候,我仿佛又听见了那无数的灯光的私语。船在移动,灯光也跟着在移动起来。而且电车、汽车上的灯也在飞跑。我看见它们时明时暗,就像人在眨眼,或者它们在追逐,在说话。我的视觉和听觉混合起来,我仿佛在用眼睛听了。那一座星的山并不是沉默的,在那里正奏着出色的交响乐。
我差不多到了忘我的境界……∥
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的打“√”不是的打“×”。
①只有对面的香港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 )
②每一盏就像一颗星,在我的肉眼里,它比星星更亮。 ( )
③生活似乎闭上了它的大口。( )
④我看见它们时明时暗,就像人在眨眼,或者像它们在追逐,在说话。( )
⑤那一座星的山并不是沉默的,在那里正奏着出色的交响乐。( )
找出文中写灯光的句子,用“ ”划下来。
文中“星的山”指什么?为什么说“那一座星的山并不是沉默的”?
“我的视沈和听觉混合起来。我仿佛在用眼睛听了。”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有一个愿望,就是能为祖国做出一点贡献,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好。正好,我们学校参加了“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捐款活动,于是我就悄悄攒起钱来。
攒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得有决心!一天,放学后我去商店买橡皮。刚进门,便不由自主向食品柜台走去。这时,那位认识我的售货员阿姨向我招呼道:“今天可有你爱吃的巧克力豆呢!”我没说话。那巧克力豆好象也笑着开口说:“我好吃极了……。”我的手不由地伸进兜里掏钱,但是我想到我的愿望,立刻又把手缩回来。我望了望那诱人的巧克力豆,抱歉地对售货员笑了笑,高兴地离开了柜台。
几天后的一个上午,学校举行隆重的捐款仪式,当我把积攒的钱全部交给老师的时候,会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能为祖国作出一点贡献的愿望实现了,虽然这点贡献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却表达了我的一点心愿。为此,我感到无比的骄傲。
第二自然段分成两层用‖表示。
第三自然段的段意:
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几个词的词意。
微不足道
积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骄傲
抱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选择正确的中心意思,括号内画“√” 。
A.说明攒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得有决心。( )
B.表现了“我”从小愿为祖国做贡献的好思想。( )
C.表现了“我”高兴的心情。( )
填空。
作者用自己______________的一件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表达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愿。
阅读理解。
昨夜,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我家的一切都烧成了灰烬。第二天一早,妈妈催我去上学。书没了,书包也没了……叫我怎么去上学呢?我带着悲伤和疲劳,慢慢地朝学校走去。
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读书,我低着头走进了教室。不知是谁小声说了声:“玲玲来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放下课本,抬起头用同情的目光看着我,大家虽然都没有说话,但看得出大家又都想说些什么。教室里出奇的静,好象没有人一样。
这时,中队长方萍手拿一个大纸包走过来,对我说:“别难过!这些都是同学们送给你的学习用品。我给你买了一条红领巾和一块中队委员的标志。来,我给你戴上。”
“玲玲,这是我爸爸给我买的精致的彩色笔,我把它送给你。”
“玲玲,这个多功能文具盒是我姑姑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你拿去用吧!”
“玲玲……”“玲玲……”
看着桌上的学习和生活用品,听着一声声感人的话语,我真想大哭一场。我用力咬着嘴唇,极力控制自己。可是,不知为什么,那大颗大颗的泪珠还是不停地滚下来……
给文章分段,用“‖”在文中标出,并写出段意。
选择短文的中心思想。(在正确答案序号上打√)
①反映了“我”受灾后悲伤的心情。
②抒发了“我”非常感激同学们的思想感情。
③表达了同学们对“我”的纯洁真挚的友谊。
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在正确答案序号上打√)
①时间的变化 ②地点的转移 ③总分结构
④事物几方面 ⑤事情发展顺序
将“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我家的一切都烧成了灰烬。”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那大颗大颗的泪珠还是不停地滚下来”
缩成最简句子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采桑叶》回答问题
雨,晶莹的雨,又细又密,从灰蒙蒙的天空中飘落下来。河面腾起了迷迷蒙蒙的烟雾,田野披上了轻薄柔软的纱衣。
明明穿着雨衣,一步一滑,走在泥泞的乡村小路上。他睁大眼睛,四处环顾,四处寻觅。他精心喂养的春蚕已经脱了四次外衣,再过两天就要“上”吐丝了,可是就在这节骨眼上没了桑叶。看着那些心爱的蚕宝宝饿得直伸脖子,他怎么能不焦急呢?
啊,桑叶,你躲在哪里?躲在哪里?
忽然,他看见有个小小的身影在朝远处的竹林飞快地跑。桑树!明明看见了,竹林里真的藏着一棵桑树。明明也拼命跑起来。
几乎是同时,他们两个来到了这棵桑树下。树上( )还有桑叶,( )已经稀稀拉拉没有几片了。明明不由分说,“哧”的一声爬上了树。
“喂,这棵桑树是我先看见的。”
明明低头一看,是个女孩子。她脸上蒸腾着热气,头发上、睫毛上挂满了水珠,脚上、雨衣上沾满了泥浆,手里拿着一根竹竿,一端系着小刀,显然,她不会爬树。
明明继续往上爬。他一手攀着树枝,一手飞快地采着,采满一把就塞进书包……
无意中明明又往下一看,只见女孩子仍然呆呆地站在那儿。这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眼里噙着泪水,满是委屈,满是忧伤。许久许久,女孩子才转过身,低头走了。明明的喉咙里像梗住了东西,心里默默地思索:她( )没有养蚕,不需要桑叶,( )不会这样难过。可是现在……明明似乎感到了她急促的喘息,听到了她低声的抽泣,看到了晶莹的泪珠从她眼眶里“扑簌簌”地滚下来。明明拍着脑袋责怪自己:“老师怎么说的?我们养蚕要学蚕,要为别人着想!”明明觉得自己的心像刀割一样作痛。
“等一等!”明明飞快地从树上滑下来。转眼间,他已经来到了女孩子面前:“对不起!是你先看到的,这些桑叶全归你!”女孩子看着明明捧过来的桑叶,有点诧异。明明急忙说:“你一定很需要它。”“你也很需要。”女孩子说。
明明抬起头,看见女孩子脸上微微浮现出一丝笑意。“你真好,我们都在养蚕,应该学蚕……。”这是女孩子的声音。
雨,晶莹的雨,又细又密,沙沙地下个不停,仿佛蚕儿在食桑,仿佛蚕儿在吐丝。
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用“ ”画出与文中第一句话相照应的句子。
在朗读“啊,桑叶,你躲在哪里?躲在哪里?”一句时,应带的语气是疑问和( )。
A.惊奇 B.焦急 C.轻松
我们应该向蚕学习什么?(在文中找)
课外阅读。
爸爸和书
我爸爸最爱书,书简直成了他的命根子。他常说:“知识就是力量,多读书知识就丰富。”
爸爸每次出门,走到人多的地方总是皱眉头,赶快离开。然而在书店里,人再多他也要挤进去,一旦买到一本好书,他会情不自禁地说:“挤得值,要是不挤一下就错过机会了。”
爸爸的书放得整整齐齐的。有一次,我从书橱里翻出一本语法书看起来,看完了随便一放。爸爸下班回来了,不一会儿,他就板着脸问我:“谁来翻过书了?”我支支吾吾地承认了。从此,他给我定了一条规矩:要看他的书,必须得到他的同意才行。
爸爸平常是不发脾气的,可谁要是损坏了他的书,那可不得了。有一次,我不留神把一包饼干放在了他的书上,书面上沾了些油。爸爸见了狠狠地批评我说:“读书人,怎么这么不爱护书呢?”
爸爸每次买书回来,总是要先洗干净手,把桌子擦得一尘不染,再小心翼翼地把书包好,然后一页一页认真翻阅。爸爸书橱里的书保存得真好!即使用了很久的书,现在看起来也是崭新的。
我看到爸爸就想起了书,看见书就想起了爸爸。爸爸和书真是不能分离的一个整体啊!
文章列举了四件事,写出了爸爸对书籍的喜爱.这四件事分别是:经常挤进书店买书, , , ,和 。
爸爸喜欢书籍的原因是:
“我看到爸爸就想起了书,看见书就想起了爸爸”这句话说明了( )。
A.我一直想念爸爸。 |
B.我和爸爸感情很好。 |
C.爸爸爱书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 |
D.爸爸太爱书了。 |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情不自禁:
(2)一尘不染:
关于书有很多名言,如文中爸爸说的“知识就是力量”就是培根的一句名言.你还能写出关于读书有益方面的名言吗?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