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它身体像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刺猬的四肢很短,跑起来很快。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办法。刺猬不仅用硬刺保护自己,还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着瓜溜走了。
(1)照样子写词语。
又短又密
(2)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 ”画出来。
(3)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4)下列句子哪个是比喻句,在括号里画“√”。
①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 )
②刺猬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 )
(5)用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刺猬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刺猬是怎样用硬刺搬东西的?在文中用“ ”画出来。
阅读《青蛙》片段,回答问题。
青蛙喜欢吃昆虫 苍蝇 白蛉 蚱蜢 它都爱吃 它鼓着一双大眼睛,蹲在池塘边上,只要有虫子飞过,它噌地跳起来,舌头一伸,就把虫子卷进嘴里去了。
有人把青蛙养在笼子里,那许多死苍蝇放在笼子里来喂它。可是奇怪,青蛙一只也不吃,竟活活饿死了。是不是因为苍蝇是死的,青蛙不爱吃呢?不是。只要把死苍蝇栓在线上,在青蛙眼前掠过,青蛙跳起来就把它吞了,跟吃活的苍蝇一个样。
青蛙的眼睛非常tè shū ( ),看动的东西很敏锐,看静的东西却很迟钝。【 】虫子在飞,飞得多快,往哪个方向飞,它【 】能分辨qīnɡchǔ( ),还能判断什么时候跳起来准能把虫子逮住。可是虫子【 】停住不飞,它【 】看不见了。所以拿死苍蝇来喂青蛙,青蛙不知道眼前放着可吃的东西,只好活活饿死。
(1)读文中的拼音,并在括号里写出词语。
(2)给短文第一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3)仔细读短文,在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
( )——( ) ( )——( )
(4)将下列的关联词正确地填在【 】里。
如果…….就…… 只要……都…….
(5)青蛙是怎样捕捉虫子呢?请用“ ”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6)青蛙为什么不吃放在眼前的东西呢?请你来判断,对的画“ √ ”,错的画“×”。
①死的东西不好吃,所以青蛙不吃放在眼前的东西。( )
②因为青蛙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取食物。( )
送暖因为青蛙看不见放在眼前的东西,它只能看见动的东西,所以它才不吃。( )
课外阅读。
秋风起了,天气凉了。园林工人和果农们纷纷给道路两旁的树木、果园里的果树的树干刷上一层白浆。这层白浆以石灰为主,加入硫(liú)黄粉、盐、水等均匀混合而成。将这种白浆刷在树干1.5米以下的部位,可以防止树木受到病虫、日晒和霜冻等伤害。
(1)园林工人和果农们为什么给树木刷上白浆?用“ ”画出相关语句。
(2)这层白浆主要由 、 、 、 等均匀混合而成。
(3)在正确说法后面的括号里画“√”。
A.整个树干都要刷这种白浆。( )
B.白浆只需刷在树根处。( )
C.白浆刷在树干(1)5米以下的部位。( )
带着问题来读书。
课文主要描写了珍珠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它之所以叫“珍珠泉”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1)文中“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中“彩色的珍珠”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省略号省略了__________。
(3)这段写的是珍珠泉的( )
A.泉水。 B.潭底冒出的水泡。 C.潭底的石头。
(4)水泡的特点是( )
A.晶亮、饱满、调皮、冒不完和色彩繁多。
B.晶亮、饱满、又绿又深。
C.晶亮、饱满、清可见底。
(5)请用“ ”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读句子,填空。
(1)我们村子前面的小山包,远远看去真像一个绿色的大绒团。山包上,树很密,草很深,花很多。
读这段话时要强调“( )”字。
(2)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
读这段话时要强调三个“( )”,要读出绿的美感和赞叹的语气。
(3)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这句话是发自内心的( )和( ),重音是“( )”“( )”。
课外阅读。
马和驹
有一匹可敬的老马,他失去了老伴,身边只有一个唯一的儿子和他一起生活。老马十分疼爱他,把他带到一片草地上去抚养,那里有流水,有花卉,还有诱人的绿荫,总之,那里具有幸福生活所需的一切。
小马驹根本不把这种幸福的生活放在眼里,每天滥啃三叶草,在鲜花遍地的原野上浪费时光,毫无目的地东奔西跑,没有必要地沐浴洗澡,没感到疲劳就睡大觉。
这匹又懒又胖的小马驹对这样的生活逐渐厌烦了,对这片美丽的草地也产生了反感。他找到父亲,对他说:“近来我的身体不舒服。这片草地不卫生,伤害了我;这些三叶草没有香味;这里的水中带泥沙,我们在这里呼吸的空气刺激我的肺;一句话,除非我们离开这儿,不然我就要死了。”“我亲爱的儿子,既然这有关你的生命,”他的父亲答道,“我们马上就离开这儿。”他们说了就做——父子俩立刻出发去寻找一个新的家。
马驹听说要出去旅行,高兴得嘶叫起来,而老马却不这么快乐,安详地走着,在前面领路。他让他的孩子爬上陡峭而荒芜的高山,那山上没有牧草,就连可以充饥的东西也没有一点儿。
天快黑了,仍然没有牧草,父子俩便只好空着肚子躺下睡觉。第二天,他们几乎饿得筋疲力尽了,吃到了一些长不高的灌木丛,心里十分满意。现在小马驹不再奔跑了;又过了两天,他几乎迈了前腿就拖不动后腿了。
老马心想,现在给他的教训已经足够了,就把儿子领上了一条他不认识的路,走到半夜,又把他带回到原来的草地。马驹一发现嫩草,就急忙地去吃。“啊!多么绝妙的美味啊!多么好的绿草呀!”他喊起来,“哪儿来的这么甜这么嫩的东西?父亲,我们不要再往前去找了;我们别回老家去了——让我们永远留在这个可爱的地方吧,我们就在这里安家吧,哪个地方能跟这里相比呀!”
他这样说着,说着,天亮了。马驹认出了这个地方,原来这就是几天前他离开的那片草地。他垂下了眼睛,非常羞愧。
老马温和地对他说:“我亲爱的孩子,要记住这句格言:享受太多,就会厌恶快乐;如果要得到幸福,就必需适度节制。”
(1)从文中找到合适的词语填空。
( )的生活 ( )的小马驹
( )地东奔西跑 ( )的草地
( )的美味 ( )地走着
(2)根据短文回答问题。
①小马驹为什么要离开那片美丽的草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横线画出小马驹对这片草原前后不同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秋游香港
香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秋天是香港人最喜爱的季节,雨少、阳光充足,人们经常去欣赏美丽的大自然。最受人欢迎的是“上山”“进城”“下海”三大游乐项目。“山”指的是香港最高峰,位于香港岛上的太平山,海拔554米,站在此处可以一览全城景色,南有烟波浩渺(miǎo)的大海,北有星罗棋布的商厦,景色宜人。“海”指的是亚洲最大的海洋水族馆——海洋公园,这里可以看到从2厘米到3米长的各种鱼类,也可以看到海豹、海狮等大型海兽和企鹅等水禽(qín),还可以欣赏海豚(tún)、食人鲸等姿态万千的表演。“城”指的是再现古代汴(biàn)京风貌的宋城,它以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蓝本而设计,城内小河流淌,店铺林立,杂耍(shuǎ)卖艺,应有尽有。置身其中,时光仿佛倒流上千年。
(1)写出近义词。
经常—— 仿佛——
(2)按短文内容填空。
①“上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城”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秋天是香港旅游的好季节,因为秋季的香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作业。
船过三峡
从重庆乘船到武汉,我游览了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
三峡的山好奇啊。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dǒu qiào( ),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缭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个山峰一个模样!
山峡的水好急啊,长江像野马奔腾,嘶鸣吼叫。江水在山丛中七弯八拐,东闯西撞。它撕咬崖缝,拍打岩石,涛声哗哗响。
三峡的船好险啊。江水翻卷,漩涡连漩涡,波浪推波浪,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飘。有时像要碰着壁;有时山岩又好像要掉下来……
啊,百里山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
那是一块细长的直立在山巅的岩石,它像个仙女,头上插簪子,身上拖绿色长裙,美极了!这一带,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
从前,有个渔民在江中捕鱼,一天,天昏地暗,风雨交加,渔民迷失了方向,不幸被波涛卷入江中,一个好心的姑娘站在山顶上,日日夜夜盼他回家。一天天过去了,渔民没有回来,姑娘却化作了一块岩石。从此,她从早到晚,不怕雨淋日晒,为过往船只当航标。
多美的神女峰,多shàn liáng( )的姑娘!我们的大轮船顺江而下,平安无事,原来是她在为我们指引航向哩!
(1)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 )里。
(2)“山巅”的“巅”是( )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除部首外还有( )画。
(3)这篇教学设计>文章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段的结构是相同的,都采用了___________结构方式,写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
(4)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它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 ”是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是把 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到了秋天,这老柿子树更可爱。巴掌大的叶子渐渐变红了,大概想和他的老伙伴——大枫树比美,看谁红得可爱吧。每当秋末冬初,柿树叶渐渐落光。一眼望去,圆溜溜的柿子,像许许多多的红灯笼挂满枝头。你想,老枫树哪有这一手呢?到了这个季节,我和小伙伴每天放学后,连饭也顾不得吃,就攀上树去摘那又红又软的柿子吃,提起柿子,可真有意思。如果你爬上树,前后左右许多红彤彤的小灯笼,会将你的小脸儿映得通红。( )你伸伸手,( )可以毫不费力地摘下你最爱的红柿子。
(1)在文中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2)用“___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3)“到了秋天,这老柿子树更可爱”这句话在这一段话中起什么作用?
(4)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柿子树最可爱?
课内阅读。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仿写词语。
例:矮而胖
而 而 而
(2)大拇指的形状特点不美,作者是从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进行描写的。
(3)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拇指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为了说明这种观点,作者在文中举了哪几个例子?概括地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运用了和的修辞方法。请你仿照着写一写食指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墙壁“冒汗”
今天早上,我刚刚起床,猛然发现我家的墙壁上湿漉漉的。走近一看 ,原来墙壁上沾满了一粒粒小水珠呢!这些小水珠是从哪儿来的呢?难道墙壁也会冒汗吗 ? 我很奇怪, 就跑去问妈妈 。 妈妈告诉我说:“ 这叫墙壁返潮, 因为天气闷热 , 空气潮湿, 天快要下雨了。”
墙壁潮湿,天真的会下雨吗?我连忙透过窗户看看天,天空灰灰的,太阳失去了往日的威力,阳光也不会那么耀眼了。可是,天空中没有一朵乌云,天怎么会下雨呢?
这样的天气持续了两天,第三天,果然下雨了。我终于明白了:墙壁“冒汗”,天要下雨。哈哈,墙壁也成了气象家了!
(1)从文中找出与下面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连续( ) 突然( ) 好奇( )
(2)从文中找出与下面意思相反的词。
干燥( ) 凉爽( ) 昏暗( )
(3)文中有一个词语是“ABB”的形式,这个词语是 ,我还能写出两个这种形式的词语: 、 。
(4)仔细读文,填空。
①墙壁“冒汗”是指 ,
②看到墙壁“冒汗”就知道 ,
(5)难道墙壁也会冒汗吗 ?
改成陈述句:
(6)你还知道看到什么现象就知道天要下雨了吗?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赵州桥》选段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边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我会用“ √ ”选择带点字的正确的意思。
①雄伟
A、强有力的。( )
B、宏伟,有气魄的。( )
C、强有力的人或国家。( )
② 拱桥
A、两手合围。( )
B、顶动,向上或向前进。( )
C、建筑物上呈弧形的结构。( )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节省---- 减轻---- 雄伟----
(3)我能读文回答:
这种设计指
这种设计有什么好处?用“﹏﹏”画出来。
(4)请用“既……又……”写一句话。
(5)这段话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
(6)大桥洞顶上左右两边的四个小桥洞有什么作用?请用“ ”画下来。
课外阅读。
南京长江大桥
波涛滚滚的长江上,位于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的南京长江大桥,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一座跨越长江的现代化桥梁,
1960年动工,1968年10月1日铁路桥通车,1969年1月1日公路桥通车。这座大桥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它那双曲拱桥的公路引桥与中国古桥有许多相似之处。
南京长江大桥是一座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桥。下层是双线铁路桥,全长6772米,铁路行车道宽14米,两列火车可以同时对开。上层公路桥全长4589米,宽15米,四辆大型汽车可以并行,两边有人行道。正桥两边的铸铁栏杆上,镶着200多幅富有民族特色的金属浮雕,犹如横跨长江的空中画廊。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不仅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而且为古城金陵的四十八景之一。
(1)第1自然段介绍了南京长江大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自然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
(3)用“犹如”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句话是( )说的。
A.李白 B.周恩来 C.毛泽东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 )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将文中带括号的句子补充完整。
(2)解释加点的词语,创举: 。
(3)本段中划线的句子是( )句,起到 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