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
①母语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属民族的群体语言,是一个民族最为鲜明的符号标志,它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母语自信则是对母语品质和母语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母语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尊重。
②每个民族对自己的母语都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视其为最美的语言。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徽章。汉语拥有最为丰富的书面文献和自公元前841年以来不曾中断的历史记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因其承载的文化的先进性而对世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让我们自豪,也增强了我们对汉语的自信。然而,在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之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冲击,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了动摇,这给汉语带来了危机,造成了伤害。“五四”期间,汉语严重欧化,有学者甚至主张用拼音来代替汉字;上世纪80年代,汉语的计算机输入成为难题,汉字又蒙受了“笔画复杂、输入困难”的责难;即使是现在,国人对外语的重视程度依然远远超过汉语……因此,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③对母语的不自信,究其本质,是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在当今形势下,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生存和发展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和灵魂。而汉语既是这种文化的产物,也是这种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这种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和最集中的体现。因而要维护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就不能再对汉语采取那种“自贬、自侮、自戕”的感觉,而应重新拾回对汉语的自信。
④事实上,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也的确有值得我们自信的理由。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在世界语言中,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精通多国语言的季羡林先生称誉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语要60秒,汉语5秒就够了。汉语在表达的自由度和创造性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美国语言学家范诺洛萨说,汉语充满动感,不像西方语言那样被语法、词类规格套死。汉语有声调,音韵铿锵,和谐美丽,瑞典语言学家高本汉认为,在这方面,汉语比西方语言略胜一筹。
⑤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在全球快速传播,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不断升温的“汉语热”不仅强化了人们对汉语的认同,旺盛的需求也为汉语“走出去”增添了信心。据英国语言学家格雷多尔研究预测,到2050年,汉语将上升到国际语言分类金字塔的最高一层。因此,我们更应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做一个根基牢固的中国人。
(作者:纪秀生。有删改)
(1)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应该“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的原因有哪些?请逐条概括。
(2)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3)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用作本文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 国学大师钱穆说过,汉语之美在于“精”。“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仅10个字,不仅使我心与天地大生命融凝合一,又兼及自然科学。着语不多,会心自在深微处。
材料二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所必需的“呼吸”,通过一种语言,一个人类群体才得以凝聚成民族,一个民族的特性才能获得完整的映照和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 题。
俭以养德
张玮
①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追求奢侈,衣服买名牌,手机带高档。但你们知道吗,著名主持人汪涵的手机居然是个便宜的“老古董”,甚至连智能手机都不是。现在的他身价与日俱增,但他从不把多余的时间浪费在生活消费上,而是潜心学习,专心工作。因此,他的主持功力越来越强,修养和学识也不断提升,成为了中国主持界的翘楚。鲁迅说:“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生活和工作是相连的,一个人一旦在生活上抛弃了节俭的品格,追求了享受和安逸,他在工作上也就很难再经受住艰苦的考验,甚至会日渐堕落。
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一辈革命家堪称俭与廉的典范。周恩来总理一贯倡导勤俭节约,要求一切招待用品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不能铺张华丽。1962 年夏天,周恩来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 20 余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新中国成立之初,物资匮乏,百废待兴,毛泽东主席一件睡衣穿了多年,朱德同志每顿不过是一碗米饭、三小碟菜、一个汤。回溯历史,从井冈山、延安到西柏坡,从“两个务必”到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我们党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奢靡享乐,发扬俭以养德的优良传统。
④可是有些人,终究不能坚守节俭底线,迷恋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最终把自己送进了监狱。云南省省委书记白恩培自己一年工资十来万,爱人是央企领导,一年也有几十万收入,足够过上宽裕的生活。但他还是不能坚守“俭”字,丢弃了节俭的意识,纵容自己的贪欲,结果一步步滑向了罪恶的深渊,最终害人害己。在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他面对镜头失声痛哭、追悔莫及。
⑤《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勤俭节约不仅给人们带来富裕安宁的生活,还给人们带来许多益处。它培养人们自我克制的习惯,它使精明、谨慎渗入人们的生活,它使人们拥有安逸、闲适平和的心态。而奢侈是一只无形的魔爪,它会把你推向犯罪的深渊,难以回头。因为你获得越多,就愈贪婪,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正如白居易所说的“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个人要成功,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就要不忘初心、坚持不懈,保持简朴的作风。试想,如果汪涵取得成就后,就开始追逐名利和享受,他还能不断取得进步成为主持界的精英吗?如果老一辈革命家不坚守节俭底线,而是贪图享乐,我们国家还能历经艰险成长起来吗?
⑦ 俭以养德,一个“俭”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做到,我们才能保持自己的操守,砥砺自己的德行,不断提升自己! 。
(选自《演讲与口才》2017 年 04 期 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摘录原文语句回答。
(2)文章第④、第⑤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四个例子均来自课文,能够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A.在买牡蛎时,我给于勒 10 个铜子的小费,母亲吓了一跳,骂我是疯子。﹣﹣《我的叔叔于勒》
B.父亲为了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今天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回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台阶》
C.在鲁镇,只有阔绰的穿长衫的人才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
D.杨二嫂由于生活不景气,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每日必到,或是拿走手套,或是拿碗碟等小东西。﹣﹣《故乡》
(4)请在第⑦段的横线上给文章补写结尾,回应论点,总结全文。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拥抱自己的不完美
①又到年底了,忽然发现年初制定的种种计划,到现在几乎没有一项百分之百完成。反躬自省,完不成计划的原因有种种,如懒惰、突发意外、工作繁忙、能力不足等等,但同时,有的时候也是因为完美主义作祟。比如我在年初曾经计划写一本小说,可惜因为写不出一个完美的开头,迟迟没有进展。
②完美,无疑是人人都想追求的目标。可是,真正的完美,却往往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如果过度执着于完美而自缚手脚,就是走入了一个人生迷局。
③著名的老牌科幻电影《千钧一发》曾讲述了在一个过度依赖基因评定的社会中,人们倾向于培育最优基因组合的后代,在如此的社会中,拥有完美基因的"优等人"的一生似乎在受精卵形成的一刹那就已经是被写好的剧本,一切都有条不紊地完美运行,绝对不会出现因为懒惰、遗忘甚至智商不够而造成的失误。然而,即便是拥有如此完美基因的人,人生的结局也并不让人羡慕。
④英国作家毛姆曾经说过,"完美有一个重大缺陷,它往往是无趣的。"更何况,完美从来没有统一的定义,今天的完美不一定是明天的完美,今天的某种理解,明天就有可能被颠覆。在模特行业,完美的长相和身材,无疑是竞争的最大优势。然而,不久前,一名患有白癜风疾病的模特却出人意料地登上了国际著名秀场﹣﹣长相身材的不完美可以通过气质来弥补。一些条件并不完美的模特,因为在千篇一律的模特界独树一帜,反而更容易获得成功。
⑤人生不会因为生来完美就事事顺风顺水,也不会因为生来不完美就此生无望。维纳斯并不因断臂而缺少一丝美丽,霍金也没有因为身体被禁锢在轮椅上就禁锢了他智慧的大脑。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并不完美的小人物,包括你我,也正是靠着不甘心、不放弃、不认输的勇气在创造着属于我们自己的别样精彩人生。
⑥正是因为个体的种种不完美,在朝着完美的人生奋斗过程中,在品尝着命运带来的酸甜苦辣中,在踏破荆棘中展现出来的人性之光、力量、梦想,才让人欣赏和崇尚。若是一切都被设计好,就像电影《千钧一发》里的"优等人"一样,他们也就会因为丧失了梦想和奋斗的力量而黯然失色。
⑦其实,那些不完美啊,就如同制定年初计划一样,若是一切都按照计划完美运行,没有突发、没有变化,既不符合常理,也并不一定是好事,或许还会因此错过更为重要的机遇。调整好姿态,拥抱自己的不完美,或许才能更好地激发斗志,走向更完美的人生。
(文/魏薇 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12 月 4 日第 19 版)
(1)通读全文,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请在文章第②段找出"转移话题"和"推进论证"的词语。
(3)请根据文章第⑤自然段的内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4)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生命中有很多的不完美,对于人生不完美,你有什么看法?你能否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人生三病
张培锋
①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是一本很值得阅读的书,其中很多话,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深长思之,可以启迪心智。比方说"讳贫者死于贫,胜心使之也;讳病者死于病,畏心蔽之也;讳愚者死于愚,痴心覆之也"这句话,愈琢磨愈觉得其理深刻,或许,这就是古代经典永久的魅力所在:典雅、通透,言简意赅却意蕴深刻。
②胜心、畏心、痴心可以说是人生的三病,陈继儒分别将其对应于贫、病、愚这三种人们最忌讳的东西,用"使之""蔽之""覆之"三个词语将其连贯起来,可以说探到了病根。换句话说,表层的病状是贫、病、愚,而深层的病因则是胜、畏、痴。意思是说:要想除掉前者,必须从后者入手,也就是从心底下功夫。
③所谓从心底下功夫,就要分析一下胜心、畏心和痴心这三种心了。胜心也就是争强好胜之心。看别人开了辆名车,我也非得买一辆不可,并且一定要胜他一筹。从某种意义上看,正是这种心促使人们不懈追求,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进步有时也会有进步的代价,譬如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随之就出现了追求手机品牌等盲目攀比现象。过犹不及,如果一味争强好胜,并任其泛滥,那么这种"进步"带给人们的就未必是幸福,因为物质层面的东西,往往需要人们用心感受才有意义。物欲横流,心灵迷失,由此也就有了"穷得只剩下钱了"之说。应该说,物质富足只是精神富足的前提,却未必一定带来精神上的富足,而后者才是根本。
④畏心,就是讳疾忌医之心,表现之一是怕别人知道有病而不敢或不肯就医,究其根本是怕病、怕死。但怕就不得病、不会死了吗?殊不知这种怕本身就是致病的根源啊!有些人不是病死的,而是被吓死的。其实,即使得了病,也应该以豁达之心对待,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态,任他多么高贵、富有,在死亡面前却是一律平等的。如此想开了,有病求医问药,病可能就好了。讳病还有另一种表现,就是偏信养生。养生本身没有错,但如果把它看得太重,疑神疑鬼,那么养生就可能变成"害生"。真正的养生,应该心胸开阔,豁达大度,如此,可能反而不会得病,甚至活得更好些,这其中的辩证关系是值得深思的。
⑤痴心则是愚蠢的根源。有些人怕别人说自己无知,总是装出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的样子,殊不知这本身就是无知、愚蠢的表现。孔子说得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自己不知道,那才是智慧。何以故?天下之事,我们知道的总是少数,不知道的总是多数,故而求知的过程是无止境的。知道自己无知,才可能开启智慧之门,忌讳说自己无知,恰恰证明自己的无知、愚蠢。
⑥较之古人,以上"三病",现在不少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应该平心静气,用平常心看待得失,用理性的态度审视生老病死,直面真实的自己,这样才会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有位哲人说:有些人活着是为了吃饭,有些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如何"活着",才是人生之大事啊!
(选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窗幽记》之所以值得人们阅读,是因为这本书语言典雅、感悟丰富、意蕴深刻,启迪心智,魅力无穷。 |
B. |
物质的富足并不一定能带来精神的富足,开着高级轿车斗富、吃着山珍海味比阔的现象,就是精神贫穷的表现。 |
C. |
作者在剖析人生"三病"时,从现象入手,深入分析产生这三种心理偏差的原因,揭示出问题的实质,发人深思。 |
D. |
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①②段引出论题,③④⑤段分析说理,结尾提出要提升人生的境界,活出精彩。 |
(2)下列与本文所说的"胜心"、"畏心"和"痴心"含义不相符的一项是
A. |
某人在吃菱角时连壳也一起吃,还说是为了清热解毒。别人问他家乡有没有菱角,他得意地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是。 |
B. |
曾国藩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他为官处事常怀敬畏之心,待人接物周全得体,深得时人敬佩。 |
C. |
秦始皇在位期间,派人遍访名山大川,千方百计寻找灵丹妙药。传说他曾派徐福等人到海上求仙,以期长生不老。 |
D. |
《西游记》中,孙悟空和唐僧夜宿观音院,金池长老炫耀其袈裟,悟空拿出唐僧的袈裟一比高下,结果引来一场灾祸。 |
(3)结合选文,谈谈如何才能摆脱人生"三病"。
阅读《拍苍蝇方能消除民众"体感腐败"》,完成下列各题。
拍苍蝇方能消除民众"体感腐败"
胡印斌
那些仍然"活跃"在广大农民身边的苍蝇们小心了,接下来就要重点收拾你了!最高检21日表示:从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全国检察机关将开展为期2年的集中惩治和预防惠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工作。涉农和扶贫职能部门、乡镇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村级"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会计等将成为重点关注目标。
最高检"拍苍蝇"的动员令一经下达,即引发舆论的积极响应。确实,别看这些苍蝇都是不起眼的小官,甚至连小官都算不上,但其贪腐行为的危害却不容低估,有必要及早施以雷霆手段。
农村蝇贪的危害性首先体现在普遍性的泛滥成灾。据披露,这些年来,国家、省市等逐步加大支农扶贫力度,而相应的资金监管却没有跟上,很多时候,资金的安排、使用往往完全交由基层操作,着就使得涉农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一直在高位徘徊,呈易发多发态势。一些省份村"两委"负责人案件超过了整个涉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的半数,有的市县更高达70%﹣80%.有报道称,仅2009年至2010年期间,海口市石山镇荣堂村民小组和玉库村民小组多位村干部骗村民签字,侵吞了征地补偿款高达1300万。
这种日益泛滥的涉农贪腐现象,不仅导致大量资金被截留、被挪用、被私吞,从而扭曲了中央惠农的政策指向,也在民众中间积累起巨大的民怨。长此以往,不仅农民难以尽快脱贫,还会因为负面的情绪积累而影响基层社会的稳定。这一点,从时下的信访困局中亦可见一斑。很多民众之所以选择向上面反映不公不法行为,正是因为基层纾解机制的失灵乃至缺失。
其次,这种危害性还体现在对基层政治生态的破坏上。与那些高官巨蠹离百姓十分遥远不同,民众即便痛恨这些腐败分子,往往也因为缺乏直接的接触,从而很难感同身受。农村苍蝇就在百姓身边,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百姓都看在眼里,也会因此才对政府有了感知与认识。也因此,老百姓对于这种发生在身边的腐败,有着更深的痛恨。
这种情形或可称为"体感腐败"。也即,这些发生在民众身边的腐败,是民众日常能够看到、想到、触摸到的。这种腐败,不仅直接侵犯民众的切身利益,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动摇民众的信任,扭曲中央的精神,进而导致基层政治生态的逐步溃败。可见,对权力末梢的约束与规范,丝毫不比"打老虎"更轻松。
实际上,自从十八大以来,中央强力惩治腐败,每一只"大老虎"落马,都会让人拍手称快。但同时,不少民众也表达了对基层腐败的严重不满。尽管各级纪检检察机关一直也在致力于惩治农村腐败,但由于涉及范围太广,至少在目前而言,惩治农村蝇贪的速度、力度,还赶不上民众的期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以回应民意诉求。
此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态,要下大气力整治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不良行为,对随意插手基层敏感事务、截留克扣基层物资经费、处事不公、吃拿卡要、侵占群众利益等问题,必须严肃查处,绝不姑息。随着最高检惩治行动的全面展开,相信能够产生强大的共振效应,在斩断伸向农民黑手的同时,还基层一个清明的政治生态。
(1)请写出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
(2)通读全文后,什么情形可称为"体感腐败"。
(3)请为本文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4)如今,越来越多的贪官"落网",这都是由于习大大的功劳,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在绵延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始终不乏英雄的身影。何为英雄?英雄,就是当人民、国家处于危险之时,不惧艰险,挺身而出,解黎民于倒悲,救国家于危难,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杰出之人。
②誓要“精忠报国”的宋朝名将岳飞,为抵御外侮,满怀一腔热血,义无反顾奔赴沙场。“许身国成壮河山”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在一次核试验发生事故时,明知会有遭受核輻射的危险,但为了取回破碎的部件,了解事故的原因,他坚决地说:“我进去吧。”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用生命担当使命,这正是英雄们所具有的一种高尚的品质。
③面对危险,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这是英雄不同于凡人的又一可贵之处。2018年10月11日,在云南省麻栗坡县的老山雷场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说了句“你退后,让我来”。在突遘爆炸时,他本能地一挡,两三米外的战友得救了,他却从此失去了双手和双眼。在危险时刻第一个冲上前去,用自己的牺牲换取他人的平安和幸福,这种舍己为人的气概正是英雄们身上所具有的伟大气质。
④正由于英雄具有这些崇高的品质,其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对个人而言,英雄为我们树立起精神的标杆,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国家而言,英雄是国家的符号,每个国家都需要有引以为豪的英雄。英雄们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质,正是构筑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可以说,正是千千万万的英雄,才使得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于危亡中现生机,由积贫积弱走向繁荣昌盛。
⑤因为英雄具有崇高的品质和巨大的价值,所以, 。都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尊崇英雄,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正义的维护,是对信仰的坚定,是对未来的守望。让我们把学习英雄作为一种时代的追求,让崇尚英雄蔚然成风。
(1)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⑤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2)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甲]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中始终不乏英雄的身影。
[乙]文章列举岳飞、邓稼先、杜富国的典型事例,来论证英雄所具有的品质。
[丙]第④段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了英雄具有构筑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
(3)下面是两位英雄留下的诗句。请你任选其一,结合诗句的内容和上面的文字,简要说明他(她)具有怎样的英雄品质。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②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读书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循序渐进是最基本的方法。
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读书也一样,必须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消化、吸收。"万丈高楼平地起",大楼要一层一层往上盖,书也要一点一点认真读。正如清代陆清献在《示儿书》中所说:"一日所读虽不多,日积月累,自然充足。"读书如果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急于求成,就好像肚子饿时吃饭,狼吞虎咽,囫囵吞枣,不仅没能品尝到菜肴的滋味,甚至可能会因噎废食。数学家华罗庚也说:"学习上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学得不扎实,你想来得快些,结果反倒慢了。"可见,循序渐进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读书方法。
③任何学科的知识体系都是由浅入深建立起来的,起点都是基础知识。循序渐进的读书方法是与学科知识体系的特点相适应的,因此,读书就要从基础知识开始。杰出的科学家都是从最简单的加减乘除开始学起,杰出的画家都是从最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开始练起,杰出的文学家也都是从最简单的遣词造句开始写起。他们都是在起点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会不断提高,有了后来的成就。这充分说明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才会取得好的结果。
④在循序渐进的阅读中,随着对内容理解的不断加深,人们会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因而循序渐进的阅读就成为读书者进步的阶梯。南宋哲学家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是他对自己续书经验的总结。他曾每日从《礼记》《左传》等经籍中选取两段,反复阅读,出口成诵,进而不断思考,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正是这样,他才成为伟大的哲学家。
⑤青年人读书欲望很强,读书劲头很大,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有些人读书贪多求快,"在空中起跳",忽视打好扎实的基础,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结果收效甚微。因此,一个人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日益精进。
(1)上面的文字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是 。(限12个字以内)
(2)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甲]第②段分别引用陆清献和华罗庚的话,来充分论证本段的观点。
[乙]第③段论述的重点是:任何学科知识体系的起点都是基础知识。
[丙]第④段先说内容理解的加深会带来思考的深入,据此提出观点,再用朱熹的言行做证明。
(3)下面是《论语》中关于学习的两则语录,哪一则有助于你理解上面的文字?请简要说明理由。
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阅读《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完成下列各题。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
①“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出自《吕氏春秋•诚廉》,意思是说:石头可以被碾碎,但不能改变它坚硬的本质;丹砂可以被磨细,但不能改变它赤红的本色。对于华夏儿女来说,名节操守不容玷污,理想志向不可动摇,就如同石之坚、丹之赤一样不可改变。
②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名节操守和理想志向,认为这是人的“正性①”。大雪压枝,不改四季青葱的本色,是松柏的品节;狂风席卷,不改九天翱翔的征程,是鲲鹏的志向。古人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认为天地之间,虽然品物万殊,但皆有其正性。人的正性就是“人间正气”。
③古往今来,凡立身高洁、守志坚决之人,皆能为保持品节而坚贞不屈,为固守信念而视死如归,文天祥便是典范。南宋末年,文天祥临危受命,率军抗敌,兵败被俘,不受威逼利诱,至死不屈。“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是文天祥忠贞不渝品质的表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他大义凛然、为国捐躯的真实写照。
④ 。八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下爬雪山,过草地,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在高原寒、炊断粮、风餐露宿的条件下,在面对围追堵截、伤亡巨大的情况下,若没有坚韧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若没有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理想信念,红军就不会成就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闻名世界的壮举。
⑤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人间正气”,为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提供了凝聚力和驱动力,是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坚实基础。“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这种“人间正气”激励着中华儿女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取材于姜广辉的同名文章,有删改)
注:①[正性]最根本的品性。
(1)下列词语中,对理解本文中心论点起关键作用的两个词语是 和 。
名节操守 理想志向 不可改变 人间正气 大义凛然 出生入死
(2)根据上下文的论证过程,在第④段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甲]既然个人如此,群体理应也是这样
[乙]个人尚且如此,一个群体更是这样
[丙]不仅个人如此,一个群体也是这样
(3)请你从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文天祥除外),借这个人物说说你对“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的理解。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木秀于林,风必助之
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语出三国(魏)李康,意思是说,树木高出树林,风就会折断它;石堆显露出堤岸,水流就要冲毁它;为人处事样样出众,别人就会诽谤他。一读到这样的句子,耳边马上就回响起“棒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的嗡嗡声。然而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鼓励创造,蓬勃发展的大有为时代,你若是真英雄,为何要怕雨打风吹去?因此,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
②人们常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木秀于林,风岂会不助之!
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的重点在于“摧”字。人们怕的不是一枝独秀,而是怕脱颖而出之后,受到别人的诋毁和诽谤,所以很多人选择缩在林子里,不肯力争上游。这是懦弱、不自信的集中体现。______.爱迪生发明电灯时,用了一千多种材料进行尝试,曾被人当成疯子,但是他没有放弃,最终为人类奉献了光明。马云应聘的时候与老板大谈电子商务,曾一度被认为是骗子,但是他不畏人言,坚持不懈,最终创造了市值千亿的阿里巴巴。
④“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一代又一代功标青史的闻达之士用自己的事迹告诉我们,阻路石和垫脚石往往就是同一块石头,困难既是成功的铺路石,又是意志的试金石,更是能力的磨刀石,笑对困难,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其实我认为木秀于林,风摧之还是风助之,不是取决于风,而是取决于木。风就像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如果树木足够坚韧挺拔,又怎会怕风吹雨打?
⑤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要跳出来表态,树大招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例子还少吗?聪明绝项的杨修在曹丞相面前出尽了风头,最后却因“鸡肋”的揣测丢了性命。对杨修的死,《三国演义》中解释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说杨修是死于他的“恃才”,但是史书《三国志》中却写到“杨修为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诛修”。这里提到杨修是袁术的外甥,所以才被杀了。杨修的死是必然的,曹操晚年决意要立曹丕为储君,杨修是曹植的拥戴者,所以杨修之死不是因为“木秀于林”,而是他卷入了一场本不该卷入的夺嫡之争。
⑥机会与挑战并存,成功与挫败同在,如果诽谤和诋毁能够轻而易举地击倒你,只能证明你自己本身就不堪一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一切的勇气。
⑦“木秀于林,风必助之”!我们不是三国时期身世飘零、生死未卜的李康,我们是二十一世纪勤劳勇敢、充满创造力的新一代!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要迎着风雨大叫:“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选文略有改动)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①段中引用名言、俗语有什么好处?
(3)请为选文第③段横线处补充句话,使上下文衔接得当。
(4)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选出下列不适合充当选文事实论据的一项
A.豪放词人苏东坡在诸多领域卓有建树,“乌台诗案”使他身陷牢狱,这反而让他能广泛接触生活,写出不朽作品。
B.“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慷慨高歌的壮士荆轲勇敢无畏,图穷匕见,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悲情英雄。
C.孙膑熟习兵法,遭魏将庞涓妒忌、陷害,可他回到齐国后,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创造了围魏救赵的辉煌战例。
D.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专心医学,名动四方,此后27年游历,艰辛备尝,呕心沥血,最终编著成了《本草纲目》。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题。
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王飞
①湖北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好转后,完成救援任务的各地医疗队分批离开武汉,各地纷纷以最高礼遇迎接。“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谁人配白衣。”援鄂白衣战士曾经逆行出征,舍生忘死,如今回家,致敬横幅、夹道欢迎、铁骑护送,获得高规格欢迎,实至名归。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抗疫功臣,是中华民族在新时代闪亮的英雄坐标。我们在以最高礼遇、最深敬意迎接武汉抗疫英雄归来的同时,更要学习英雄,争做英雄,守护好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②学习英雄,崇尚英雄,争当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抗疫期间,广大白衣天使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冲锋在前,坚守一线,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崇高的使命担当、优秀的道德情操。我们要充分发挥英雄的引领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
③守护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就要守护好英雄精神。我们的英雄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例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都体现了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不懈追求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当前,我们要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挖英雄文化,不断拓宽英雄内涵,丰富英雄精神,让英雄精神和红色基因永不褪色、代代相传。
④守护民族最闪亮的坐标,需要赋予英雄时代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说,“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振奋精神,“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献身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拼搏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斗精神等都是英雄精神的集中体现。这些英雄精神浓缩了一个时代的正向价值追求和历史记忆,成为超越时代的精神坐标、时代信仰,是鼓舞我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⑤守护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就需要我们继续奋斗。和平年代,远了硝烟战火,少了牺牲流血,但英雄从未缺席。正如顾炎武所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在学习白衣战士的英雄事迹的同时,更要把其体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风里来雨里去的快递小哥,坚守岗位的公安干警、基层干部,起早贪黑的环卫工人……他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汇聚磅礴之力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征程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⑥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就是将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我们在学习抗疫英雄的同时,更要兢兢业业、坚守岗位,做一名“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新时代的守护者、创造者。
(摘自《中国教育报》2020年3月24日,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概括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首先,提出“守护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就需要我们继续奋斗”的观点;
然后, ;
最后, 。
(4)为第④段提到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振奋精神”选择一个恰当的事实论据,并说明理由。
A.文天祥抗元失败后,面对元军诱降,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志。
B.林则徐虽遭贬谪,却一直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自勉。
我选择 ,理由是 。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以下各题。
攻坚克难见精神
①“最美奋斗者”﹣﹣中国天眼的奠基人南仁东,22年扎根深山铸造大国重器,带领团队经历近百次失败,终获成功,建造出了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让中国的天文科研水平领先世界20年。由此可见,要获得成功必须有攻坚克难的精神。
②那么,如何做到攻坚克难呢?
③首先,攻坚克难要敢字当头。敢于斗争,勇于胜利,是攻坚克难的常胜法宝。在这千帆竟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开拓精神。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验:作多困难起初看起来很大,但是你咬紧牙关,横下一条心,豁出去干一场,最后任务都完成了。回头一看,“轻舟已过万重山。”
④飞天梦就寄托着中国人敢想敢干、矢志赶超的壮志。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升空时,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刚刚竣工;阿波罗登月之际,我们的第一颗卫星还在艰苦制造当中……如果要寻找一条证明自身实力的跑道,大空无疑是再合适不过的了。1970年,“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新加坡《民报》报道称:“从天外飞来的音波,不但震荡了全世界的人心,也使美、苏两国闻之相顾失色。”2020年6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正是为中国人自主创新的冲动,中国航天人才创造了迅速崛起的奇迹。在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征途中,九天之上,中国卫星为我们生机勃勃的美丽星球闪耀,为全人类造福。
⑤其次,攻坚克难要干字当先。天下之事,为之则易,不为则易者难。古人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很多时候,所谓的坚和难,是我们自己想象出来的,或者为我们所夸大。很多事情,不能因其艰难我们就不去做,恰恰是因为我们不去做才变得更艰难。面对困难,我们要力戒拖延症,马上就办,说干就干,并且在干中逐步完善提高。很多人总想等条件完全具备了或者在更好的条件下再开始,总想以更完美的姿态迈出第一步,其结果是永远没有迈出第一步,使得梦想最后只成了梦和想。
⑥最后,攻坚克难,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既然是攻坚克难,就必然需要时间,需要毅力,需要艰苦的努力和持续的付出;既然是攻坚克难,就要做好攻克过程中会出现曲折和反复的心理准备,随时准备迎接暂时的失利、局部的失败。苏东坡说,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オ,亦有坚忍不拔之志。当你遇到困境、逆境乃至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绝境时怎么办?回答只有两个字:坚持,一直坚持到柳暗花明,坚持到日出云开。
⑦毛主席说过:“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エ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所谓“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在难面前不低头,在压力之下不逃脱,在坎坷路上向前冲。人生的价值和乐趣不正体现在这攻坚克难的征途中吗?
(原文有改动)
(1)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
(2)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选文的论证思路。
(4)下面事例可以放在选文第⑤段还是第⑥段中?请阐明理由。
时代铁人王启民,栉风沐雨36年,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投身油田开发科研工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世界性难题。他曾带领试验组先打了3口探井,结果全告失败。接着打下19口探井,结果还是失败,面对挫折,王启民没有怨无尤人,经过52次封窜、堵水,终于使19口井都达到了正常产量,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木秀于林,风必助之
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语出三国(魏)李康,意思是说,树木高出树林,风就会折断它;石堆显露出堤岸,水流就要冲毁它;为人处事样样出众,别人就会诽谤他。一读到这样的句子,耳边马上就回响起“棒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的嗡嗡声。然而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鼓励创造,蓬勃发展的大有为时代,你若是真英雄,为何要怕雨打风吹去?因此,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
②人们常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木秀于林,风岂会不助之!
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的重点在于“摧”字。人们怕的不是一枝独秀,而是怕脱颖而出之后,受到别人的诋毁和诽谤,所以很多人选择缩在林子里,不肯力争上游。这是懦弱、不自信的集中体现。______.爱迪生发明电灯时,用了一千多种材料进行尝试,曾被人当成疯子,但是他没有放弃,最终为人类奉献了光明。马云应聘的时候与老板大谈电子商务,曾一度被认为是骗子,但是他不畏人言,坚持不懈,最终创造了市值千亿的阿里巴巴。
④“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一代又一代功标青史的闻达之士用自己的事迹告诉我们,阻路石和垫脚石往往就是同一块石头,困难既是成功的铺路石,又是意志的试金石,更是能力的磨刀石,笑对困难,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其实我认为木秀于林,风摧之还是风助之,不是取决于风,而是取决于木。风就像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如果树木足够坚韧挺拔,又怎会怕风吹雨打?
⑤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要跳出来表态,树大招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例子还少吗?聪明绝项的杨修在曹丞相面前出尽了风头,最后却因“鸡肋”的揣测丢了性命。对杨修的死,《三国演义》中解释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说杨修是死于他的“恃才”,但是史书《三国志》中却写到“杨修为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诛修”。这里提到杨修是袁术的外甥,所以才被杀了。杨修的死是必然的,曹操晚年决意要立曹丕为储君,杨修是曹植的拥戴者,所以杨修之死不是因为“木秀于林”,而是他卷入了一场本不该卷入的夺嫡之争。
⑥机会与挑战并存,成功与挫败同在,如果诽谤和诋毁能够轻而易举地击倒你,只能证明你自己本身就不堪一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一切的勇气。
⑦“木秀于林,风必助之”!我们不是三国时期身世飘零、生死未卜的李康,我们是二十一世纪勤劳勇敢、充满创造力的新一代!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要迎着风雨大叫:“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选文略有改动)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①段中引用名言、俗语有什么好处?
(3)请为选文第③段横线处补充句话,使上下文衔接得当。
(4)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选出下列不适合充当选文事实论据的一项
A.豪放词人苏东坡在诸多领域卓有建树,“乌台诗案”使他身陷牢狱,这反而让他能广泛接触生活,写出不朽作品。
B.“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慷慨高歌的壮士荆轲勇敢无畏,图穷匕见,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悲情英雄。
C.孙膑熟习兵法,遭魏将庞涓妒忌、陷害,可他回到齐国后,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创造了围魏救赵的辉煌战例。
D.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专心医学,名动四方,此后27年游历,艰辛备尝,呕心沥血,最终编著成了《本草纲目》。
拓展关联知文化。
根据同学们搜集的“以和为贵”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解释下面三则材料中加点的字。
A.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B.事父母者莫善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
﹣﹣徐祯稷《耻言》
C.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曾国藩《与鲍春霆》
①作:
②善:
③过:
(2)下面是《以和为贵》演讲稿提纲,把上述三则材料作为分论点的论据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适时让理想转个弯
①很多人可能都有这么一个观点,认为要成功就得心无旁骛、坚持不懈地向着心中的目标前行。只有这样,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②这种观念有可取的一面,因为成功需要一种坚持的精神。不过,心中原有的目标如果并不适合自己,你就会在前进的路上举步维艰。只有确定了更适合自己的目标,才能够很快在新的领域有所突破。正如戴尔•卡耐基所说:“正确的选择加上不懈的努力,就会创造出奇迹。”所以,人要懂得适时调整自己的目标。
③人的目标会发生改变,因为外界条件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客观环境的制约。在闭塞、落后的条件下,很难树立宏伟远大的目标,而换了一方天地,眼界开阔之后,原来的目标自然就会随之改变。太行、王屋二山挡在门前,阻塞了交通,愚公当然要把移山作为目标。可是两座大山被移走了,难道愚公还要跟过去,继续凿石垦壤吗?鲁迅先生最初是抱定了学医救国的理想,但留学日本之后的见闻感受,使他发现了拯救人的灵魂比救治人的身体更重要。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以笔为刀枪,终成一代文豪。当今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只有紧跟社会发展的形势,适时调整自己的目标,才不会被社会丢在后面
④人的目标会发生改变,还因为自我认知也在发生变化。人的成长是从懵懂到成熟的过程。小时候,我们的人生目标大都停留在一个模糊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性格的逐渐威熟,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也都会相应地发生改变,人生的目标也往往会随之改变。我们会更加了解自己有什么样的优势和劣势,什么样的职业更适合,需要找怎样的人生伴侣,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等等。事实上,让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才能更好地激励人们走向成功。化学家奥托•瓦拉赫最初也不知道选择怎样的人生目标,走了很多弯路,直到最后明白了自己的优势,重新调整了目标,才取得了最后的成功。对于任何一个期待成功的人来说,既要有坚韧不拔、终生奋斗的进取精神,也要学会将明确坚定的目标和灵活机动的策略结合在一起。
⑤影响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因素有很多。无论来自外部还是内在的变化,我们都要明白,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找到自己的强项,避开自己的弱势,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够真正地走向成功。如果最初设定的人生目标被证明并不合适,那就让自己的理想转个弯。
(原文有改动)
(1)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事例可以放在第③段还是第④段中?请具体阐明理由。
张文举青年时期笔耕不辍,立志成为作家,但多年来一封封投稿信石沉大海,他逐渐认识到自己不适合写作。他的钢笔字写得很漂亮,于是他毅然放弃写作,练起了钢笔书法,最终成为著名的硬笔书法家。
(4)小明学习很努力,但成绩一直很不理想。他从小喜欢玩泥塑很有造型方面的天赋。有人建议他报考职专,学习面点专业,将来会成为一个出色的面点师。但小明在大学里当教授的父母却希望儿子放手一搏,将来考上大学,成为一名学者。在这二者之间,小明需要做出选择,读了本文之后,你会给他提怎样的建议?请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________
孔令建
①家风是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家风与物质无关,家庭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需要讲家风;家风与精神有关,一个人的成长和成熟,都离不开家风。家风亦关乎国风,“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正如歌中所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与国相连相通。因此,要得国风清,尚需家风正。
②中华民族自古就崇尚良妤家风。良好家风是一首多声部乐曲,在生活中无论唱响哪一个声部乐曲,都会对后代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无论是显赫门第,还是平常人家,都注重良好家风的树立与传承。司马光一生孝悌忠信,恭俭正直,其嘉言懿行源自家族中世代相承的尚德家风;曾国藩面对千金之饭食,“不忍食”“不忍睹”的节俭之行,形成了曾氏门楣世代相传的节俭家风……这一代代良好家风的树立与传承,奠定了中华民族清正国风的坚固根基,使中华文明的大厦巍然屹立。
③良好家风是清正国风的种子。徐特立家族祠堂有一幅徐家家训:“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徐氏家族良好的家风根植于徐特立的血脉,他不但自己严守家训,一生以革命事业为重,为民族、为国家培养了毛泽东、田汉等大批杰出人才,而且使徐氏家风在子孙中实现了完美的代际传承。他的4个子女及20余位侄儿、侄孙乃至曾孙都牢记家风,摒弃私利,一心为国。他认为,子女不仅是自己家庭的成员及后代,更是国家的成员、后代。他们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家庭、家族的兴衰荣辱,更关系着民族、国家的兴衰荣辱。家凤就是国风的种子,一粒粒良好家风的种子在华夏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才有了枝繁叶茂的中华文明之树。
④良好家风是清正国风的源头活水。清朝末年,岭南九江烟桥村的何君和,慷慨好施,自奉俭朴,虽家贫却能识大义。其子何文绮曾任兵部主事,秉承其父之风,一生践行利物济人,晚年更是潜心育人,成就了心系民众、造福一方的弟子﹣岭南雄儒朱次琦,朱次琦又培养了维新变法的重要人物康有为。可以说,何氏家族的良好家风化为高尚师风,走出了家族庭院,润泽了众生,滋养了世风、国风。家风是源头活水,它喷涌而出时,惠泽的又岂止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它从一个个家庭、家族流出,汇成中华文明的潘潘巨流,奔腾不息,源远流长。
⑤时至今日,我们有些家庭淡化了对良好家风的尊崇,因家风不正导致家庭不睦、子女德育有失的现象屡屡见诸报端。在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之际,这些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反思。
⑥家风凝减国风,国风系于家风。只有每个家庭都风清气正,国家才会更加和谐、更加繁荣。让我们共同唱响新时代家风的主旋律,用良好家风铸就清正国风!
(选文有删改)
(1)给本文拟一个能揭示论点的标题。(不超过10个字)
(2)第②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⑤段中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4)初中语文教材中也有关于良好家风的事例,请概述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