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阅读《列夫•托尔斯泰》(节选),完成各题。

①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a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b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c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在乱蓬蓬的头发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时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老年,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对他来说,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戴这顶帽子,还是那顶帽子,都没什么不合适……他的面相完全没有特征,完全属于普通的俄罗斯人,因此,我们得把他称为普通人,而且此刻会产生这么一种感觉,即天才没有任何特殊的长相,而是一般人的总体现。所以说,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②因此,那些第一次见到他的人,一开始都无一例外地感到失望。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他们早就形成了对他的主观概念,希望从他身上找见威严非凡的东西,希望看到一个貌似天父的美髯公,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于一身。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像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颌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门终于开了,进来的却是一个矮小敦实的人,由于步子轻快,连胡子都跟着抖动不停。他刚进门,差不多就一路小跑而来,然后突然收住脚步,望着一位惊呆了的来客友好地微笑。他带着轻松愉快的口气,又迅速又随便地讲着表示欢迎的话语,同时主动向客人伸出手来。来访者一边与他握手,一边深感疑惑和惊讶。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③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④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节选自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

(1)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从文本的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他的不凡之处。作者特意在文本开篇描绘“巨匠”的平庸、丑陋、普通的外貌,这对后文写他的“不凡”起到什么作用?

(2)第③、④两个自然段分别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的什么特点?

(3)第①自然段中划线的a、b、c三句都兼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高尔基说:“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5)结合文本内容及自己对托尔斯泰的相关了解,说说你透过这双“眼睛”看到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内心世界。

来源:2016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别难过,妈妈

【加拿大】莫•卡拉汉

下班时间就要到了,杂货铺就要关门了,阿尔弗雷多•希金斯穿上外套正准备回家,刚出门就撞上了老板卡尔先生。卡尔先生上下打量了阿尔弗雷多几眼,用极低的声调说:“等等,阿尔弗雷多﹣﹣”

他说得那么小声,反倒让阿尔弗雷多不知所措了。“怎么了,卡尔先生?”“我想你最好还是把兜里的东西留下再走。”卡尔先生说。阿尔弗雷多开始有一丝慌乱,但随即很惊讶地说:“东西?!……什么东西?我不明白您说什么。”“一个粉盒,一支口红,还有至少两支牙膏,还要我说得更清楚些吗?”“我真不明白您是什么意思。”阿尔弗雷多的脸腾的一下子红了。在卡尔先生冷峻的目光注视下,他根本不敢正视老板,又过了一会儿,他把手伸进口袋交出了东西。

“好吧,小伙子,现在告诉我,你干这种勾当有多久了?”卡尔先生说话了,“头一回,我发誓,以前真没从店里拿过任何东西……”卡尔先生没等他说完,就插话:“还想撒谎,嗯?难道我看上去就那么傻吗?难道我连自己店里的事都糊里糊涂吗?我知道你这样干已经很久了。”卡尔先生脸上的笑容古怪极了。“我不喜欢警察,但我要叫警察。”他说,“不过在此之前我想打电话给你的父亲,告诉他我要把他的宝贝儿子交给警察。”“我爸爸不在家。他是印刷工,晚上上班。”“那么谁在家?”卡尔先生问。“我妈妈在家。”卡尔先生向电话走去。

阿尔弗雷多越害怕,嗓门就越高,像是在显示着急无所畏惧似的,可尽管他在大声说话,但他的声音却完全憋在喉咙里:“请等一会儿,卡尔先生。这是跟别人没关系……”阿尔弗雷多声音小的可怜,卡尔先生已经在跟他母亲通话了。阿尔弗雷多想象待会儿的情景:妈妈迫不及待地闯进门来,怒气冲冲,眼里噙着泪花。他想上前解释,可她一把推开了他。噢,那太难堪了!尽管如此,阿尔弗雷多还是盼着妈妈快来,好在卡尔先生叫警察之前把他接回去。屋里两个人相互看着,一句话也不说。终于有人敲门了,卡尔先生开了门。“请进,您是希金斯太太吧?”他脸上毫无表情。“我是希金斯太太,阿尔弗雷多的母亲。”她大大方方地做着自我介绍,笑容可掬地和卡尔先生握手。卡尔先生怔住了,他没想到她会那样从容不迫,落落大方。“阿尔弗雷多遇到麻烦了,是吗?”“是的,太太。您儿子从我店里偷东西。不过,都是些牙膏、口红之类的小玩意儿。”“是这样吗,阿尔弗雷多?”她以略带伤感的口吻问儿子,并平静地看着他。“是的,妈妈……”“你干吗要干这种事?”“妈妈……”希金斯太太要说什么,却突然又停住了,把头转到了一边,“您打算怎么处理这件事呢,卡尔先生?”希金斯太太转过身来,笑容可掬地望着卡尔先生。“我?我本应该叫警察,那才是我该做的。”“叫警察?”她反问道。“是的,是应该这样的,希金斯太太。”“我本来无权过问您如何处理这件事,不过,我总觉得对于一个男孩来说,有时候给他点忠告比惩罚更有必要。他看上去个头倒不小,像他这么大的孩子有头脑的没几个。”在阿尔弗雷多眼里,今晚妈妈完全像个陌生人。瞧,她笑得那么自然,和蔼可亲。卡尔先生原以为阿尔弗雷多的母亲会被吓得六神无主,然而事实却完全相反。她的沉着反倒使他感到内疚,心里暗暗佩服起这个女人。“我不知道您是否介意让我把孩子带回去?”“当然可以,”他想了一会儿说:“我不想太不近情理。现在我告诉您我的决定:告诉您儿子别再上这儿来了,至于今晚的事嘛,就让它过去吧。”“那真是谢谢您了,我不会忘记您是个好人的……”离开时卡尔先生握着希金斯太太的手说:“认识您很高兴,非常遗憾我们只能以这种方式见面,请相信我这么做都是为了阿尔弗雷多好。”他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就像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一样。

阿尔弗雷多和母亲出了杂货铺,沿着大街走着,母亲迈着大步,两人谁也不开口说话。阿尔弗雷多终于忍不住了:“感谢上帝,结果是这样!”“求你安静一会儿,别说话。阿尔弗雷多。”到了家,.希金斯太太脱了外套,看也不看儿子一眼,“阿尔弗雷多,还愣着干什么?睡去吧。你为什么总是没玩没了地闯祸呢?听着,今晚的事别告诉你爸爸。”说完她进了厨房。

“妈妈太伟大了!”阿尔弗雷多躺在床上,自言自语道。他觉得应该立即去对她说她有多么了不起。

他起身走向厨房,妈妈正喝茶。那情景让他大吃一惊。妈妈失魂落魄地坐在那儿,神态糟糕透了,根本不是杂货铺里那个沉着冷静的妈妈。她颤抖地端起茶杯,茶溅到了桌上,嘴唇紧张地抿着,似乎一下子老了许多。

阿尔弗雷多站在那里默默地看着,他突然想哭……从那双颤巍巍的手上,那一条条刻在她脸上的皱纹里,他仿佛看到了妈妈内心所有的痛苦。他忽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

今晚,阿尔弗雷多第一次认识了妈妈。

(有删改)

(1)请为本文拟一个标题。

(2)联系文中相关内容分析希金斯太太是怎样的一位母亲。

(3)本文主要使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4)你认为文中对阿尔弗雷多偷窃行为的处理方式是否妥当,为什么?

来源:2016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傅雷家书》一则,完成下列各题。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封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封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对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的;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舞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傅雷家书》凝聚着作者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    的问题。

(2)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①廓然无累  

②刻骨铭心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这句话。

(4)有关选段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封信写在儿子精神消沉时,希望儿子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B.文中连用三个反问句,构成排比,表达强烈的感情﹣﹣父母始终是儿子的坚实后盾。

C.文中提到克利斯朵夫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儿子像克利斯朵夫那样坚强、乐观,宠辱不惊,能从客观的立场分析所面对的一切。

D.信中父亲鼓励儿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至境。

(5)这封家书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导,凝聚着父母对子女深切的期望。结合自身成长经历谈谈对你有哪些启发?

来源:2018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父亲的轮廓

袁哲生

①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

②每当母亲用一些类似“牙膏没有从最尾端挤出”“冰箱门没关紧”“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等等小事向我兴师问罪,并且总是将矛头转向我的成绩上时,我便知道,夜里,父亲又会来到我的房间。

③父亲个性之中有一种非常腼腆的特质,他总是等我和母亲都睡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轻轻扭开门把,走进我的房间,在小书桌的台灯底下压一张纸条;偶尔,在情况较糟的时候,父亲会在纸条上用歪斜支离的字迹写下“忍一时,风平浪静”与我共勉;这句话成了我们彼此之间的默契,那表示父亲知道在我和他一样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心灵中,又遭受了一次无情的考验。在父亲要来的那个晚上,临睡前,我总是记得检查一下房门是否上锁了,从来没有失误过。

④曾经有过几回,父亲来的时候我并未睡着,我听到父亲用力握住门把,再缓缓转开的声音,便立刻翻过身去面向墙壁眯着眼睛。尽管父亲极力不愿发出声响,我还是听到一双塑胶拖鞋在黑暗中静静地走向书桌,然后是纸张摩擦桌面的窸窣声,父亲沉重的呼吸声……有时,父亲会拉开椅子,把台灯扭开一点点亮,然后坐在我的书桌前沉默不动,过了好一会儿,才靠上椅子。离去前,父亲会替我把桌上的书本和作业簿摆放整齐,然后才扭熄台灯;在那一刻,我的眼前又恢复成一片黑暗。

⑤我从不知道父亲坐在我的椅子上时,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也从来不敢抬起头来,用一声叫唤,或者两道清醒的目光来打破沉默。也许我没有勇气,怕自己会在父亲面前哭了起来;更让我恐惧的是,若不幸看见父亲的眼角也含着泪光,默默地坐在我的书桌前,我该如何面对那种时刻?

⑥高三那年,是我生命中的第一个难关;当时,在我不觉生命有何可喜的脑海里,的确曾经生起过轻生的念头。我不知道父亲是否经历过高考的压力,不过,在那没完没了的一年里,的确只有父亲曾经察觉到我失去生活勇气的念头。

⑦接近高考的某个夜晚,我正在教室里做考前冲刺,日光灯管把教室照得明亮而冷清,同学们都埋首书桌、互不交谈。我选了一个邻接走廊靠窗的座位,设法让自己专心在书本上;突然,我听到一阵用手指关节轻轻敲打玻璃的声音,抬起头来,父亲的脸出现在窗格里面,我悄悄绕到教室的后面出去和他会合。

⑧我永远记得和父亲并肩坐在空荡、黑暗的体育馆长椅上,而心里渴望着时光永远停止的情景。父亲先是取出温热的蒸饺和我一起吃,他细心地把饭盒掀开,然后为我撕开筷子的封套。我知道那是父亲在夜市入口的小摊上买的,老板娘是个扎着一条蓝围裙的胖女人……父亲取出口袋里的餐巾纸放在我面前备用,他像面对一位长辈似的对待我,令我终生感激。我知道父亲拙于言辞,在面对生命中难以省略的伤痛时,更无力打破沉默。

⑨吃蒸饺的时候,我想起那些蒸饺原先排列在小蒸笼里冒着蒸汽的模样;我想起那个卖蒸饺的老人坐在圆凳上,被一团团白色水汽模糊了脸孔的形象;我仿佛看见父亲孤独地走上前去,两眼茫茫的老人从圆凳上站起来,剥下一只饭盒,再给它穿上一层透明的塑料袋,然后掀开其中的一个蒸笼盖……我想到那些蒸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着的样子,我想到这个世界上必定还有类似蒸笼那样温热且快乐的角落。那天晚上,是个寒冷的夏夜,父亲和我相对无语,临走前,他对我说了一句话:“好好活下去,不一定要在意别人的话,人生有时候要走自己的路。”

⑩那句话同时把我和父亲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父亲成了我心目中的无名英雄,我永远忘不了,那天晚上,他为了避过校门口警卫的询问,索性爬墙离开的那一幕。在淡蓝色的月光映照下,他奋力攀上围墙,骑坐在墙顶上向我挥手,并且很诚恳地将手掌划向眉梢,向我行了一个军礼,然后才纵身跳落校外的小路上。

⑪我站在墙内,听到父亲落地的一声轻响,顿时热泪盈眶。我紧握双拳,叮嘱自己永远不可再有绝望的念头,要好好活下去。

(有删改)

(1)为什么说“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2)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①我也从来不敢抬起头来,用一声叫唤,或者两道清醒的目光来打破沉默。 (句中“从来”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②我想到那些蒸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着的样子。(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3)第④段详细描述了父亲夜里来“我”房间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仔细揣摩第⑩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说父亲当时是怎样的心理?

(5)文章标题为“父亲的轮廓”请结合文章内容,浅谈你对“轮廓”的理解。

来源:2018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细读的妙处

肖复兴

①读书从来有粗细快慢之分。

②读书细的功夫,是阅读的基本功之一。读书要细,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什么叫细?头发丝这样叫细?还是跟风一样看不见叫细?多读几遍就叫细吗?这么说,还是说不清读书要细的基本东西。不如举例说明。

③已故的老作家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鉴赏家》,或许能够从阅读的细这方面给予我们一些启发。

④小说讲述乡间一个名叫叶三的卖水果的水果贩子,跟城里一个叫季陶民的大画家交往的故事。这个大画家家里一年四季的时令水果,都是叶三给送,所以他和画家彼此非常熟悉。有一次叶三给画家送水果,看见画家正画着一幅画,画的是紫藤,开满一纸紫色的花。画家对叶三说:“我刚画完紫藤,你过来看看怎么样。”叶三看了这幅画,说:“画得好。”画家问:“怎么个好法呢?”

⑤这就要说明什么叫细了。我们特别爱说的词是:紫藤开得真是漂亮,开得真是好看,开得真是栩栩如生,开得真是五彩缤纷,开得真是如此灿烂,但是,这不叫好,更不叫细,这叫形容词,或者叫做陈词滥调。我们在最初阅读的时候,恰恰容易注意这些漂亮词语的堆砌,认为用的词儿越多,形容得才能够越生动。恰恰错了。我们还不如这叶三呢。叶三说:“您画的这幅紫藤里有风。”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叶三跟画家说:“您画的紫藤花是乱的。”

⑥这就叫细。紫藤一树花是乱的,风在穿花而过。读书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这样的细微之处,这是作者日常生活的积累。作者在平常的日子里注意观察、捕捉到这样的细微之处,才有可能写得这样细。细,不是只靠灵感或者才华就可以写作出来的,而是日常生活在写作中自然的转换。而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在文本阅读中读得仔细,会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同样,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也会帮助我们在阅读中读得仔细。

⑦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幅画,是传统的题材,耗子上灯台。画完了以后,赶上叶三又送水果来,画家说:“你看看我这幅耗子上灯台怎么样。”叶三看完以后,说:“您画的这只耗子是小耗子。”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说说原因。”叶三就说:“您看您这耗子上灯台,它的尾巴绕在灯台上好几圈,说明它顽皮,老耗子哪儿有这个劲头,能够爬到灯台上就不错了,早没有劲头绕了。”

⑧什么叫细?这就叫细。你看见耗子,我也看见耗子,你看见灯台,我也看见灯台了,但是,人家看见了耗子的尾巴在灯台上绕了好几圈,我没有看见,这就有了粗细之分。

⑨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整幅泼墨的墨荷,这是画家最拿手的。他在墨荷旁又画了几个莲蓬。叶三又送水果过来,画家问他画得怎么样。画家也跟小孩一样,等着表扬呢,因为叶三是他的知音呀,但是这次叶三没表扬,他对画家说:“您呀,这次画错了。”画家说:“我画了一辈子墨荷都是这么画的,还没有人说我错。你说我错,我错在哪儿?”叶三说:“我们农村有一句谚语:红花莲子白花藕,您画的这个是白荷,白莲花,还结着莲子,这就不对了,应该是开红花才对呀。”画家心下佩服,他想,叶三一年四季在田间地头与农作物打交道,人家的农业生活知识比自己来得真切!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红莲花。

⑩细,还在于生活的积累。没有生活知识的积累,只凭漂亮的词语是写不好文章的。叶三告诉了画家,缺乏生活知识,即使画得再细致入微,却可能是错误的,是南辕北辙的。知识是文章写作时的底气和依托。“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文字表面的细的背后,是知识的积累。这种知识,靠书本的学习,也靠生活的实践。

⑪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也锻炼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够细腻而温柔。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年10月28日,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叶三与大画家交往的三个片段。

(2)从本文看,“细读的妙处”是什么?

(3)本文第②段连用四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4)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别表现了画家怎样的心理?

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

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说说原因。”

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红莲花。

(5)细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第⑥或⑩段的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骆宾王七岁时作《咏鹅》:“鹅,鹤,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材料二】某学生作文片段:又到了中秋节,一轮皓月又大又圆,照得大地如同白昼一样,满天的繁星也调皮地眨着眼睛。

来源:2018年甘肃省白银市(临夏州、定西、平凉、张掖、武威、酒泉、陇南)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美文《低到尘埃的愿》,回答下列各题

①路过一个工地,几个民工吃完饭,聚在一起打牌,每个人面前堆着一堆面值很小的角币。“要是每月给我们发两倍的工资,那我们打牌就不是现在这样缩头缩尾了。”“是啊是啊,那就妥妥的了。”

②在东北,人们爱说“妥了”,那是一种心灵满足后的肯定。就是给生命放了一张舒适的床,生命跟着熨帖了。知足是一种境界,口袋里只有5元钱,妥了,那就吃4元钱的“大餐”﹣﹣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炸酱面。剩下的一元给蹲在墙角瑟瑟发抖的小乞丐,他已经给路人行了无数个礼,却还没有“开张”;没钱坐车去上班,妥了,那就骑自行车或者跑着去,正好这个年龄该减肥了。

③人的心永远想去山那边看上一眼。并非为了明白,也非为了征服。人的心总在远方:财富、权力、名声,以及许多,人常常会忘记当下。 殊不知,回到自己的生活,一样可以精彩。简单如一的生命,也可以是那根最优美的琴弦,上面沾满快乐而炫目的音符。听着那几个民工畅快的笑声,我想这何尝不是一种生的境界,简简单单的向往,踏实而天真,温暖着社会你死我活的残酷。

人世间有多少愿望,在旁人看来触手可及,可于他们却是奢侈的。比如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他的愿望是在假期多编几个土篮卖掉,有了学费就可以继续上学了;比如一个拾荒的老人,他的愿望是明天早上可以第一个去占领那个富人区的垃圾箱;比如一个乞丐,他的愿望是今夜不要下雨,因为窝棚盖被风刮掉了;比如一个流浪汉,他的愿望是冬天再迟一天来,缩在墙根儿再多取一天阳光的暖;比如两头相爱的猪抢食吃,彼此希望明天早上自己的重量超过对方而被宰杀,那样就可以让对方苟活下来;比如一个车辙里的两尾鱼,希望能再吐出一点唾液给对方,以求延长一秒此生的幸福……

⑤苏轼写过“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无灾无难,便是他对孩子的愿望;安德烈问他的母亲龙应台:“如果将来我成为一个普通的人,你会失望吗?”龙应台告诉他的儿子: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朋友在新年短信里说,不祝愿我飞得有多高,只祝愿我飞得不那么累……这些很低很低的愿里,藏着很深很深的爱。

⑥忽然想起自己一个个简朴的生日和一张张亲人的脸。那很低很低的愿的蛋糕里,不是一样插着很饱满的蜡烛吗?

(1)幸福是个比较级,在相对的平衡中才能感受其真实的存在选文中作者是通过一件什么事顿悟到幸福的。

(2)文中第四段的划线句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3)阅读强调情感共鸣,选文第五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引发了你怎样的情感体验?

(4)时下,每个人都在努力提升幸福指数,现在的你是否有被幸福紧紧包围的感觉,请晒出你的“幸福账单”。

来源:2017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孩子,有些东西不属于你》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①我在始发站上了公共汽车,坐到最后一排。在我的后面,紧跟着上来一对母女。妈妈三十多岁,戴着无框眼镜。她的女儿五六岁,怀里紧抱着一只毛绒玩具。那时车厢里尚有部分空座,可是小女孩瞅瞅那些空座,然后坚定地指指我,对她妈妈说:“我要坐那里。”

②我愣住了。

③女人抱歉地冲我笑笑。她低下头,对小女孩说:“咱们去那边靠窗的位置坐吧。”

④“不,我要坐那里!”小女孩再一次指指我。

⑤我不知道小女孩为什么非要坐到我的位置。但我知道,现在她与妈妈犟上了,任女人如何哄她,就是站在那里,不肯随女人去坐。她不去坐,女人也不去,两个人站在狭窄的过道里,任很多人用异样的目光打量她们。

我想,现在小女孩想要的并非是一个座位,而是一种满足。习惯性的满足,有理或者无理要求的满足。或许大多数时候,她的这种满足可以在家里得到,在她妈妈那里得到。问题是,现在,她并不是在家里。 (A)

⑦“你应该向我要这个座位,而不是你的妈妈。”我终于忍不住了,提醒她说。

⑧小女孩似乎没有听到我的话。她看着妈妈,拽着妈妈的手,说:“我要坐那里,我要坐那里。” (B)

⑨“那你们过来坐吧。”我说,“你和你妈妈挤一挤,或者你妈妈抱着你……”虽然我并不想惯着她,可是我实在不忍看到女人尴尬的模样。

⑩“不!”她说,“我不要和妈妈一起坐!我要一个人坐!”

⑪这就太过分了。或者说,对她的妈妈来说,这已经远非胡搅蛮缠,而是威胁了。

⑫我告诉小女孩,她乘公共汽车是免费的,她的妈妈并没有为她花一分钱。既然是免费,公共汽车上就没有给她准备座位。现在我把座位让给她,她应该把座位让给妈妈。或者,就算她花了钱,就算她有一个座位,有老人或者孕妇上来,她也应该给他们让座。现在,全社会都在这样做。

⑬“我要坐那个座位!”小女孩对我的话充耳不闻,她一门心思缠着她的妈妈。

⑭我想起一个词:教养。

⑮那天,直到终点,我也没有给她让座。我始终坐得安安稳稳,再也没有和小女孩说一句话。而她则始终站在我的面前,拽着妈妈的手,每隔一会儿,就要说一遍“我要坐那个座位”。

⑯可是,没有用。她的要求在今天、在这辆公共汽车上、在我的面前,注定不会得到满足。

⑰车上的人看着我,看着她,看着她的妈妈,目光里,各种情绪都有。但不管如何,我想,大概没有人觉得这个小女孩可怜,也没有人觉得我应该把座位让给她。

⑱那天我必须拒绝她,不仅要用语言,还要用行动。我想告诉这个小女孩:这世上,有些东西并不属于她。不属于她的东西,并非撒娇,或者威胁唯一可以对她没有立场和底线的妈妈就可以得到的。

⑲小女孩终会长大。但愿长大后她会明白:世界不是她家的客厅,别人的东西不是她怀里的毛绒玩具,别人也绝非她的妈妈。

⑳这是世间最为简单的道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标题“孩子,有些东西不属于你”的表达妙处。

(3)品读AB两处画线的句子,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4)读了短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请你从孩子或家长的角度谈一谈。

来源:2017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①有一年,一夜秋风劲,郭德纲家的柿子树叶子落尽,红红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灯笼。很快,就有喜鹊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家中小儿急了,不由分说,就去驱赶。老郭看到,急忙拦阻,道:“别这么独,让它吃!”

②接着,老郭对儿子说:“人的一生很长,不差这一个柿子吃。而这只喜鹊这辈子顶多吃这么一个柿子。看它有东西吃,也是种快乐。”

③我觉得这实在是很好的教子素材。“别那么独,让它吃!”天下的父母,若都把这个故事借过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孩子的教养一定不会差。

④前些日子坐火车,四个铺位的软卧包厢,除了我们三个人,还有一个空着。车开动不久,老人说,咱们早点儿休息吧。是啊,这几天玩累了,我们倒头便睡。车过嘉兴,上来一位女士,轻轻敲门,见包厢里黑着灯,她便借着走廊里的灯光,放妥行李,整理好床铺,然后关好门,蹑手蹑脚上了自己的上铺。直到躺下,她都没有开灯,哪怕是自己的床头灯。

⑤而那时,也就是晚上7点多,列车里还播放着音乐。

⑥一夜无话。早上列车员来换车票,通知她该下车了,她便窸窸窣窣地整理。起初,我以为她是在收拾自己的行囊,哪料,她是在叠被子。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哪里见过这个被子还需要叠的?只见她耐心地把被子舒展开,换了好几种方式,终于叠成昨晚展开之前的模样。然后,她还把两个枕头的每个角都抻平了,抻舒展了,那“唰唰”的抻枕头的声音,听着真悦耳。

⑦她下车的那一站是山东德州。不管她是不是德州人,因为她,这个地方一下子变得亲切起来。你说,还需要知道女士姓什么叫什么吗?教养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摘自《今晚报》2016年3月6日)

(1)本文写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赏析文章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

(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4)请谈谈你对“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的认识。在生活中你又是如何践行(至少从两个角度来谈)良好教养?

来源:2017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伊春、佳木斯、鸡西、鹤岗、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①有一年,一夜秋风劲,郭德纲家的柿子树叶子落尽,红红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灯笼。很快,就有喜鹊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家中小儿急了,不由分说,就去驱赶。老郭看到,急忙拦阻,道:“别这么独,让它吃!”

②接着,老郭对儿子说:“人的一生很长,不差这一个柿子吃。而这只喜鹊这辈子顶多吃这么一个柿子。看它有东西吃,也是种快乐。”

③我觉得这实在是很好的教子素材。“别那么独,让它吃!”天下的父母,若都把这个故事借过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孩子的教养一定不会差。

④前些日子坐火车,四个铺位的软卧包厢,除了我们三个人,还有一个空着。车开动不久,老人说,咱们早点儿休息吧。是啊,这几天玩累了,我们倒头便睡。车过嘉兴,上来一位女士,轻轻敲门,见包厢里黑着灯,她便借着走廊里的灯光,放妥行李,整理好床铺,然后关好门,蹑手蹑脚上了自己的上铺。直到躺下,她都没有开灯,哪怕是自己的床头灯。

⑤而那时,也就是晚上7点多,列车里还播放着音乐。

⑥一夜无话。早上列车员来换车票,通知她该下车了,她便窸窸窣窣地整理。起初,我认为她是在收拾自己的行囊,哪料,她是叠被子。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哪里见过这个被子还需要叠的?只见她耐心地把被子舒展开,换了好几种方式,终于叠成昨晚展开之前的模样。然后,她还把两个枕头的每个角都抻平了,抻舒展了,那“唰唰”的抻枕头的声音,听着真悦耳。

⑦她下车的那一站是山东德州。不管她是不是德州人,因为她,这个地方一下子变得亲切起来。你说,还需要知道女士姓什么叫什么吗?教养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摘自《今晚报》2016年3月6日)

(1)本文写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赏析文章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

(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4)请谈谈你对“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的认识。在生活中你又是如何践行良好教养的?

来源:2017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伊春、佳木斯、鸡西、鹤岗、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卷(农垦、森工用)
  • 更新:2021-01-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默扶》,完成下列各题。

默扶

    池塘的荷花开了,分外红艳,但更吸引我的却是那碧绿的荷叶。片片绿叶静静地铺展在池塘里,默默地映衬着盛开的荷花。

    在这个盛夏时节,我平静地坐在池塘边,欣赏着眼前的景色。

    爸爸妈妈从小就跟我说过,我就是为了照顾哥哥而存在的。

    哥哥出生没几个月就被查出了是脑瘫,为了给哥哥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了外债。父母好像一夜之间就老了。

    迫于生计,也为了以后有人可以照顾哥哥,父母决定再要一个孩子。

    因此我出生了,从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就注定要肩负起照顾哥哥的责任……

    时光荏苒,十八年过去了,我俩已经长大成人。从小到大一直都是我扶着哥哥上学放学,并照顾哥哥吃饭学习。我也曾在父母面前抱怨过,但却从未在哥哥面前流露过什么。是亲情的力量促使我一次次动容,一次次坚持了下来。

    母亲退休后摆了一个早点摊子。父亲每天天还没亮就和母亲一起出摊,白天还要去工地打工,晚上回家还要和母亲一起做早点。每当我要帮忙的时候,他们都不肯,他们总说欠我和哥哥太多,愧对我们。

    高考前夕,我来到父母房间打扫卫生,看见垃圾桶里满是带血的纸,我吓坏了。父母回来后我没敢问他们,我知道他们肯定不想让我们知道,如果贸然去问,他们一定会担心。直到父亲实在挺不住,住进了医院,我才知道父亲得了鼻炎癌,已经转移到肺部了……

    在父亲的病床前,母亲对我说:“我和你爸决定了,你爸由我来照顾,你的任务就是在你爸住院期间照顾好你哥的一切!”

    那段时间我很难过,但我努力让自己镇定。我知道我不能倒下,我如果倒下了,那么这个家也就倒下了。

    高考结束了,我达到了重本线,老师说我可以报考南京大学,我很开心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母。父母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高兴,而是急切地问我哥哥的分数。当得知哥哥的分数只够上二本时,母亲叹了口气说:“你不能上重本,只能上二本。”父亲也神色凝重地接着说:“而且你必须和你哥哥报考同一所大学!”

“为什么啊!为什么每次都是哥哥,我也是你们的儿子啊!”我气愤的跑了出去。

    我来到了池塘边,呆呆地站在那里,想了好久。“如果我不读二本,哥哥就没人照顾,读不了书怎么办?再说我去二本还可以拿奖学金,能够减轻父母的负担。更何况,父亲还生着病,我怎么好意思发脾气呢,真是不孝!”

    我又匆匆的跑了回去,说:“爸,妈,我听从你们的决定,去上二本,不过爸爸你也要答应我好好治疗!”之后,我又特意去嘱托知情的老师和同学,请他们不要把我的分数告诉哥哥。

    填报志愿前,我拿着一本“志愿填报指南”,在南京大学那一页看了好久,也幻想了好久,不舍得翻过。

“小杰,你想啥呢?”哥哥扶着门走了过来。

“哥,你先别动,我来扶你,不然摔倒了又该受伤了。”我匆匆翻过了南京大学那一页。

“哥,我发现这几所学校咱俩可以报考,咱们来研究研究吧。”

    填报志愿那天,我一个人来到了学校,在我和哥哥的志愿表上填报了同一所离家较近的二本学校。

    日出日落,在大学校园里,我每天都扶着哥哥上学放学。我们每天一起去图书馆看书,一起回宿舍,一起欢笑。每到周末放假我都会出去找兼职:推销,家教,服务员……我都做过。我知道这个家需要我的支撑。

    又是一年盛夏光景,我们一家人在荷塘边聊着家常,看着那一朵朵粉红的荷花,我开心的笑了。

(选文有改动)

(1)选文第一自然段的景物描写不仅暗示了当时的季节是  ,还烘托了我当时  的心情,并且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2)面对“志愿填报指南”中南京大学那一页,我先前“不得舍翻过”的原因是什么?我后来“匆匆翻过”的原因又是什么?

(3)父母的哪些决定能够证明“我就是为了照顾哥哥而存在的”?

(4)父母总觉得欠我哥哥太多,愧对我们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请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推断,答出合理的三点即可)

(5)本文着力表现的是“默默扶持”,还是有人提倡“悄悄提醒”“无声地爱”。你认为这种付出爱而不愿让受助者觉察到的方式可贵在哪里?

来源:2017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最精彩的表演》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最精彩的表演

陈炳熙

①梅兰芳正伏在垂着淡青窗帘的南窗底下画兰竹。他这时已经完全把自己当做一位画家来要求了,他画画不是为了收益,而是为了追求,说转移也未尝不可。一个艺术家,当被迫必须放弃他的艺术活动时,就必须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

②当然,并没有谁不让他表演,恰恰相反,有人巴不得他表演,是他自己谢绝了舞台,千里迢迢移家到香港来过这种淡泊的生活。而且他早已蓄起了胡须,有什么比这更能表示他断绝粉墨生涯的决心呢!

③他画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他心中活着一些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他需要以这些人做风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做人准则。白石老人是先生的老师与朋友,此刻又想到了他,笔下陡增豪气。这是一种神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却摇了几摇,挺立如初。然而夫人推开镂花门走进来打断了他,她极轻慢地走到他的身边,把不速之客请求见他的事说了出来。

④在香港中国饭店二楼一间精雅的餐室里,穿着浅色西装、保持着学者风度的日本电影人川喜多长政与中国同行张善琨,在整肃的餐桌前虚左恭候嘉宾。约定的时间到了,侍者通报梅兰芳已在饭店门前下车。川喜多慌忙站起来,丢给张善琨一个关照的眼色,便走出餐室门外,目不转睛地盯着楼梯口。

⑤川喜多是目睹过梅先生风采的,他甚至感到先生便装时的气度比在舞台上更有魅力。他看过先生演出的京剧作品,依川喜多行家的眼光看,作为先生的代表名剧《太真外传》,无论从清新优美的唱腔,妙曼典雅的舞蹈,光艳绝俗的扮相,响遏行云的歌喉诸方面衡量,都已把京剧表演艺术推向绚烂的极致。至于他在台下,诸如“器宇轩昂”“风度翩翩”等所有常用的形容仪表之美的词句,在表现他的风貌时都显得冗弱无力,以至让人不得不求助于善于状人风仪的《世说新语》。

⑥楼梯下出现了一个老人的伛偻身影,正步履艰难地走上楼来。这是梅兰芳,又哪儿像梅兰芳!川喜多暗暗吃惊,那弯拱的腰背,僵硬的腿脚,黧黑的面目,蓬乱的髭须,板滞的眼光,迟缓的行动,加上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力竭声嘶的嗓音﹣﹣这哪儿是千万人心中那位艺术之神的风姿!具有锐利观察力的川喜多惊讶之余,确有把握地认出这是先生。先生也认出了川喜多长政﹣﹣从不计其数有一面之缘的形貌中辨出了这个人。

⑦一方是极道殷切的仰慕,一方是感谢盛情的邀请。那些经精心挑选的中西名菜正一道道搬上桌来。川喜多小心翼翼地问可否喝点酒,先生爽快地说:“嗓子到了这地步,还禁忌什么,再烈一点也可以!”川喜多诚恳地说:“我还有事向先生请教,烈性酒免了吧。”

⑧“其实先生是知道的。”川喜多说,“我从来不拍为日本军方宣传的片子,总得让中国朋友还有点欣赏的兴趣。我们选定了林则徐禁烟的故事,起用的是贵国观众中有巨大影响的明星。这表明,艺术终归是艺术,不该为政治的原因,让明珠沦落在藩溷里。所以我想,先生难道无意让久渴于先生艺术的贵国观众有一个再睹明珠的机会吗?”

⑨先生等他说完,故意露出惊奇的样子,然后大笑起来,接着一阵剧烈的咳嗽,又努力清了清嘶哑的嗓子,说:“实在感激先生美意。不过,您看我现在的样子﹣﹣生了几年病,把腰腿都断送了,别说登台,就是走路也不能像常人一样;更要命的是嗓子,怕发展下去连说话也成问题……一个演戏的人,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自己就惭愧得要死,若到了观众面前,那简直叫我无地自容了……”说到这里,已变成怆然的感慨和沉沉的叹息。

⑩两天以后,川喜多长政飞回上海,向日军报道部报告说:“梅兰芳已经衰老不堪,几乎丧失了所有演出的条件,勉强把他搬上舞台,只能成为笑料,贻羞军部。”日本军部于是打消了强制梅先生演出的计划。

⑪两年之后,梅先生在上海大剧场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大会上演出,其灵活的身段,优美的舞姿,清越的歌喉和光彩照人的形象,再次让兴奋若狂的观众绝倒。

(摘编自陈炳熙《梅兰芳•最精彩的表演》,有删改)

(1)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主要事件

梅兰芳的作品

画兰竹

  

  

有民族气节

参加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

  

(2)第③段中加点词语“挺立如初”在文中的表层含义是  ;深层含义是  

(3)本文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有甚好处?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兰芳谢绝舞台,移居香港时专心画画,一是因为他要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另一个原因是他要以孤傲高洁的画家做风范,坚定自己的做人准则。

B.川喜多长政是京剧艺术的行家,他目睹过有多年交情的老友梅兰芳的风流神采,但在香港中国饭店与他相约聚会的梅兰芳却让他大失所望。

C.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塑造梅兰芳的形象。例如第段川喜多长政眼中梅兰芳的外在形象,与第段观众眼中梅兰芳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 梅兰芳之所以被人称赞,不仅缘于他的精湛技艺,还缘于他的崇高品质。他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青年人发扬光大。

来源:2017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驻守荒原》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驻守荒原

①西大滩加油站到了,这是离藏区最近的青海加油站,海拔4150米,周围都是无边无垠的荒原。路过这里的司机,无论多晚,只要叫一声老韩,一个瘦小的男人就颠颠地奔出,披着军大衣,双手习惯性地拢在腰间。到了近前,老韩解开大衣纽扣,原来怀中藏着的是一只热水袋。寒潮一过境,加油站上就刮着吹哨子﹣般的寒风,气温很快降到零下20摄氏度,加油枪就容易被冻住,得用热水袋把它慢慢暖开。

②加完油,如果天色已经像墨汁一样浓黑,老韩会建议跑长途的货运司机在他家借住一晚,次日早上喝过老韩媳妇做的面片汤再走,这样安全。

③老韩应聘到此加油站工作前,四年中加油站已经换了七拨主人﹣﹣条件太艰苦,工资待遇低,每到夜晚,荒原上呜咽的风就像一个有冤屈的灵魂在游荡,听得人心里毛毛的;这里的海拔太高,就算是本地人,只要身体动作稍微快一点,太阳穴那里就像有一面小鼓在敲,突突地抽痛。因此,不论是加油站的领导,还是经常光顾的老司机们,都没想到老韩一来,转眼已待足八年。

④因为地处荒凉的高原,老韩一家人的饭食十分简单,长连七个多月的冬季只有洋葱、土豆和白菜这三样蔬菜,连老韩三岁半的孙女也吃这样简陋的饭食,可是万一哪个司机有点高原反应,老韩就赶紧吩咐媳妇给煮酸菜面片汤,把家里人都舍不得吃的鸡脯肉下在汤里,喝完汤,额头上密密麻麻出一层细汗,无休止敲打太阳穴的那面小鼓就停了。

⑤喝汤的人就说:“老韩,你要是不在这里干了,我们还怪不习惯的。”老韩很不能接受这样的赞美,局促地搓手回答:“一时半会儿离不开的,我舍不得儿子……”

⑥老韩的大儿子已经落葬在离加油站只有一里地的戈壁上,那里有方圆十几里地唯一的一棵红柳树,早被高原上的风吹成了贴地盆景的模样。儿子的去世是老韩心里永恒的痛:加油站由旧址搬往新址前,同为加油站员工的老韩的儿子前去看守物资,暖气还没有装好,半夜冻得睡不着,不得不烧炭取暖,就这样再也没有起来。

⑦老韩的媳妇说,老韩以前从不抽烟,但现在,他想儿子想得受不了时,会带上烟,慢慢走到红柳树下面,在那里抽上一根。

⑧每次,老韩走很远的路去抽烟,一向打扮得粉嘟嘟的小孙女就能感应到爷爷心里的难受,会寸步不离地跟着他。一老一小缓缓走去的背影、让在加油站门口闲聊打趣的司机们都安静下来,近乎肃穆地目送着他们。

在远方,那棵孤独的红柳树悄然站立,枝条在寒风中抖动,犹扣火焰一般。

(选自《读者》2016年第5期,有删改)

(1)通读全文后,你认为老韩为什么要“驻守荒原”?

(2)文章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富有语言表现力,请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韩这个人物形象。

(4)请你谈谈文章结尾有何妙处。

来源:2016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伊春、佳木斯、鸡西、鹤岗、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各题。

一把老钥匙

王举芳

①回到家时,母亲正翻箱倒柜。杂乱的地面让我无处落脚。我说:“妈呀,您这是在翻传家宝吗?”

②母亲停住手看着我说:“见到我的钥匙没?”

③“喏,在这儿。”我从玄关柜上拿起属于母亲的那串钥匙。

④“我说的不是这个,是老宅的,老宅的那个。”母亲的语气和神情有些焦急。我和母亲几乎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母亲要找的钥匙。母亲坐下来,情绪有些低落。我说:“妈,您就别总想着老宅了,咱又不回去住了,有没有钥匙都一样。”母亲叹了一口气,开怕收拾地上的凌乱。

⑤其实,我没有告诉母亲,弟弟正四处托人,要把老宅卖掉。弟弟说老宅总空着,时间久了,房屋会倒塌的,到时候想出手都不好意思谈价钱。

⑥一周后,弟弟告诉我,老宅卖掉了,卖了两万元。看着那些钱,不知怎么,我的心里像坠了一块石头。

⑦那天下班,在小区外碰到三婶。三婶是我家邻居,和我们家没有亲属关系,按村里辈分我这么喊她。我让三婶家里坐坐,她直摇手,说没啥大事,就不去家里了,说着掏出一把钥匙交给我,说这钥匙是你们家老宅的,啥时候想回家就回。原来是她家买了我们家的老宅。

⑧母亲没再提钥匙的事儿。我想着老宅现在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也就再不能回去,就没跟母亲提钥匙的事儿,把它包襄好,放在了柜子顶上的一个盒子里。

⑨农历六月六,我们老家有传统庙会。母亲执意要回去看看。无奈,我和弟弟只好依着母亲。一路上母亲说着故乡风俗和旧年往事,精神从未有过地爽朗,她没有看到我和弟弟偶尔交会的眼神里都藏着忐忑。

⑩三婶听说我们回来了,招呼我们去她家里。做邻居的那些年,三婶和母亲一直处仔很好,亲姐妹一样。吃过晚饭,三婶拿了几床铺盖说:“你们别嫌,都是干净的。走,到你们家去,你们还睡你们各自的屋。”三婶掏出钥匙打开老宅的锁,我们怔怔地望着那干净整洁的院子,有些恍惚,仿佛我们从未离开过。

⑪我送三婶到大门口,对她说谢谢。三婶说,咱不说远亲近邻,我懂你妈的心思。我知道她舍不下老家。庄稼人走到哪里,其实根都牢牢扎在老家的土里。另外,我给你们钥匙,还有一个原因。还记得你在家的时候,经常问我为什么总带着一把老钥匙吗?我的老家在遥远的山里,是土房子,因为一场突来的泥石流,房子没有了,但母亲一直让我们自个儿保存着属于自已的那把老钥匙。想家的时候,我就看看老钥匙,摸摸老钥匙,想象着转动钥匙打开门锁,爹娘兄妹啊,那些熟悉的物件啊,一下子呼啦啦在眼前演电影,心里就热乎乎的,就连当初的一些懊铺、吵闹都成了好。你们想回来看看的时候就回来,这里啥时候都是你们的家。

⑫三婶眼里有亮光闪烁,我也感觉似乎有水滴落进了眼里。

⑬回城后,我把三婶送来的钥匙给了母亲。母亲摩挲着钥匙说:“家门的钥匙在手里,不论何种身份何种境遇,你还是个有家可归的人。”

⑭从那以后,不知为什么,有时候我也会摩挲那把老宅的钥匙。那一个个齿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

⑮三婶来电话说村里要建杜区了,老房于要拆迁了,用不了多久,老家的人也都要住进楼房里了。停了停,她说:“也好,咱们有钥匙。”

⑯几年过去了,母亲一直保存着那把老钥匙,再也未丢过。

⑰老钥匙陪着母亲风来雨往,不经意间常生斑斑锈迹,但都会被母亲那厚重、灵巧的双手反反复复摩挲着擦亮。

(选自《时代文学》2018年第7期,有删改)

(1)请参照下面表述将主要事件补充完。

母亲寻找钥匙﹣﹣(①)﹣﹣(②)﹣﹣陪母亲回老宅﹣﹣(③)

(2)阅读第⑨段画线语句联系上下文,分析“我”和弟弟“忐忑”的原因。

(3)理解文中第⑭段画线语句的含义。

那一个个齿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

(4)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三婶这一人物形象。

(5)文中的“老钥匙”承载着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来源:2019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
  • 更新:2021-01-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雪天里的暖

陈喜联

①几天的暴雪,小城早已银装素裹。初见下雪是惊喜的,然而,几天以后还下个没完没了,不由得就心生厌倦了。往窗外看去,天地还是白茫茫的一片,空中的雪花飘呀飘,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已经冰天雪地。蜷在家里,连附近的菜场也不想去,幸好,还有外卖。于是,认识了这位送外卖的“骑士”。

②骑士顶着一头白雪敲开了我家的门。门刚打开,一股冷风便呼啸着扑了进来。骑士不光头发“白”了,连睫毛也是白的,脸却格外的红。他大口大口喘着气,呼出的气,也是一团一团的白。

③餐盒递过来,还有一点烫手。他却连声道歉:“对不起,迟到了几分钟。”这样的天气,我有大把的时间坐在阳台上看雪景,几分钟而已,对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这时,我看见他的雨裤膝盖破了一个洞。他局促不安地解释:“路太滑,摔了一跤,裤子坏了,头盔也坏了……”

④我把正准备拉上的门重新推开,跑进屋拿了块干毛巾:“晚一点没有关系,我不急的,这样的天气……真是辛苦你了。”

⑤骑士边擦头脸上的雪,边连声感谢:“谢谢!谢谢!这是我今年送的最后一单,准备回家过年了,晚上的车…还不知道能不能正常发车。”哦,原来是这样!他在漫天飞雪的街道上奔驰,而他的故乡,是不是也是千里冰封呢?

⑥我嘱咐他再等半分钟,给他倒了一杯热茶,又跑进储物间找出了一个早已不用的头盔送给他。骑士很不好意思地喝着茶,脸色渐渐恢复了正常颜色,说:“我今天遇到的都是好人。上午,我在购物广场抢到一单,是三杯奶荼的订单。我跑去奶茶店,你猜怎么着?”他掏出一张配送单给我看,上面备注着:一杯送给骑手,另外两杯麻烦骑手送给附近的环卫工、警察,或者其他露天作业者,辛苦啦!

⑦配送单有点湿,有点皱,骑士小心地把它折好,重新放到口袋里:“你知道吗?奶茶店的妹妹特意把三杯奶茶包得严严实实。我刚走出奶茶店,就碰到一个扫雪的清洁工阿姨,把一杯奶茶给了她。购物广场出口,一个交警在指挥交通,我把另一杯奶茶给了他。后来,又看见一个志愿者在用竹竿敲打树上的雪,就把第三杯奶茶给了他。”骑士笑眯眯地拍拍口袋:“我有这张配送单就够了。”

⑧骑士喝完最后一口茶,戴上我送他的头盔,郑重地说了声“谢谢”,转身“噔噔噔”地下楼去了。我站在窗口,看他跨上车,在纷纷扬扬的大雪里,渐渐远去,很快消失在拐角处。

⑨雪依旧在下,冷冷的风刮得雪花四处翻飞。我不知道骑士今晚能否登上回乡的列车,他遥远的家乡,又有谁在等待他的回归。但是我知道,雪窖冰天的世界里,那张小小的配送单,那三杯包得严严实实的奶茶,温暖了他的心,温暖了他对于这座小城的所有回忆。

⑩其实,温暖的又何止是他一个人?

(选自《博爱》2019年第01期)

(1)文章围绕“我”和“骑士”的故事展开叙述,请概括情节,依次填写相关内容。(每空不超过6个字)

雪天订外卖→  →递毛巾擦脸→    →骑士下楼远去

(2)第①段画线句属于哪一种描写?有何作用?

(3)联系上下文,请赏析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配送单有点湿,有点皱,骑士小心地把它折好,重新放到口袋里……

(4)说说本文题目“雪天里的暖”好在哪里?

来源:2019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①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②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儿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③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④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

⑤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

⑥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⑧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 A _____(修整、修补、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⑨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 B _____(闪、跳、跑)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⑩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⑪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⑫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⑬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⑭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⑮“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⑯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⑰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驿路梨花》节选)

(1)请从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并填在A、B处。

A.          B.  

(2)选文中划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指出选文第⑬段属于记叙顺序中的哪一种,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概括。

(4)“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请就传承雷锋精神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悟。

来源:2019年西藏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综合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