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2月24日,毕节召开“五城同创”启动大会。“五城同创”的目标是:2017年成功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020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模范城(县),2023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开展“五城同创”,旨在打造基础功能完善、生活环境优美、文化内涵丰富、社会文明和谐的城市,提升全市人民的质量和幸福指数。

(1)全市开展“五城同创”宣传标语征集活动,请你仿照示例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要求对偶格式,应与“五城同创”内容相关。)

示例:共建环保模范城,共享绿色新毕节。

(2)学校结合“五城同创”要求准备开展一次校外实践体验活动,请你出3条活动建议。

(3)学校围绕“五城同创”准备举行“文明•健康•阳光”主题活动启动会,你作为主持人,请写一段作为开场白。(70字左右)

来源:2017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合性学习

某班开展"关注身边大事,我为高铁点赞"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请根据右边云桂高铁的示意图,用一段文字描述该高铁总干线的交通路线。

要求:①包含图示总干线经过地;②语言表达新途径确、简明、连贯;③不少于2个动词;④不超过40字。









































(2)为向社会各界宣传"高铁"之事,请仿照下列句式,拟写宣传标语的前半句或者后半句。

①前半句:   ②前半句:高铁承载精彩

后半句:南昆平安行                      后半句:   

(3)简要说说百色至南宁动车客运专线通车后给百色带来的好处(写出两点)。

(附:百色至南宁动车客运专线通车时间为2015年12月11日;动车速度为250公里/小时;百南车程为1个半小时。)

来源:2016年广西百色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今年,我市继续完善柳江文化带主题区的规划和建设,让城市的文明水平和文化品位再上新高。我市自2015年10月启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柳江文化带项目以来,“百里柳江”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该项目于2016年成功入选全国创新工作案例,面向全国推广。在今年的规划中,我市将发掘“一江两路七区十五个活动点”的文化积淀和区域特色,打造一批具有时代特色和艺术气息的文化景观,让柳江文化带汇聚城市文化,展示核心价值观,宣传精神文明,传递正能量。

[材料二]为了提高柳江文化带的社会辨识度,增强该项目的品牌效应,柳州市委宣传部推出了“柳江文化带”形象标志:

[材料三]近日,柳州日报社新媒体中心通过网络平台推出了在我市首届“春花秋水”原创歌曲创作大赛上获奖的歌曲《我家有条江》.歌中唱道:“我家有条江,曲似九回肠,柳侯透韵泽千年,山歌唱希望,汉侗苗瑶壮,同根在城乡,共谱和谐好风景,生活多吉祥……”歌曲发布后,众网友纷纷点赞。其中网名为“悠悠的雨”的网友写道:“这首歌充满正能量,我从中感受到柳州社会生活的文明以及各民族间的和谐。”而“轻轻的我”则从“柳州元素”的角度评价:“……”

(1)请你概括[材料一]的内容,写成“一句话新闻”,并为“柳江文化带”拟一则公益广告。(不超过20字)

①一句话新闻

②公益广告

(2)请你观察[材料二]中的“柳江文化带”形象标志,把下面对该标志的解说按要求填写完整。(①处填一个汉字,②处填一个使上下句构成对偶的短语,③处填入一个使上下文形成排比的语句)

该标志名为“纽带”,图案上半部分以柳州的青山绿水和蟠龙双塔为视觉载体,将柳江的拼音缩写“LJ”和汉字①“  ”进行创意变化,融合为文化纽带和蜿蜒柳江的造型,象征着柳江②  的历史文化,如山一般厚重沉稳的人文底蕴。同时也寓意多姿多彩的柳江文化带必将是文化的交汇带,③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展示带。

(3)假如你就是[材料三]中的“轻轻的我”,请结合歌中的两个“柳州元素”评价这首歌曲。

来源:2017年广西柳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践活动。

为了响应"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的号召,某校开展了"我爱文学"读书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全民阅读】如果你是校报小记者,请你根据以下新闻报道为校刊简报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字)

2017年4月23日,正值"世界读书日",为培育"多读书、读好书"风尚,在装扮的美轮美奂的贺州广场,贺州市举行了"全民阅读"启动仪式。据悉,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顺应人民群众对阅读生活的新期待,号召进一步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努力改善全社会阅读条件,大力培育"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让群众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2)【开卷有益】如果你是"我爱文学"读书活动的组织者,你如何从"开卷有益"的角度,呼吁同学们积极参与本次活动?

(3)【书香传递】在央视《朗读者》栏目里,导演陆川朗读王宗仁的《藏羚羊的跪拜》是献给自由奔跑的圣灵,演员斯琴高娃朗读贾平凹的《写给母亲》是献给坚强生活的妈妈,我读的     是献给   

来源:2017年广西贺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根据通知精神,学校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该主题活动并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我设计】请你为这次主题活动设计一条主题语。

(2)【我参与】校学生会计划开展一次有关校园欺凌情况的问卷调查活动,请你为这份调查问卷拟两个问题。

  

  

(3)【我思考】研读下面三则材料,提出你对有效预防校园欺凌的建议。(不少于三条)

材料一:永泰县某中学初三学生小黄,遭同班几个同学围殴,忍痛2天后被送医,结果发现脾脏出血严重,不得不做了脾脏切除手术。这时他才向父母道出了一个藏掖4年多的秘密:自小学五年级起,他就经常被其他同学无故殴打。

材料二:南京一名初中生被高年级学生索要钱物,拒绝后遭到殴打,并被拉至厕所侮辱。事后该同学及时向学校报告,校方立即对此事做了妥善处理。

材料三:近日,江西永新县女初中生打架视频在微博广泛传播。视频中多名初中生模样的女孩对着另一下跪着的女孩连扇耳光,不时用脚踹其身体,殴打时间长达5分钟。事后当地警方迅速介入调查,将涉案人员刘某刑拘。

我的建议:  

来源:2016年广西来宾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青海酸奶

①酸奶作为一种饮品对于青海就如同烤鸭于北京、泡馍于西安一样,成了外地人到青海必品尝的一道“小吃”,不能不说这是青海酸奶的独特魅力所在。

②青海酸奶体现着游牧文化,凝聚着高原群族历史,其体现不仅仅是味道独特,更为重要的是在青海民族饮食历史上,酸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641年,文成公主经过青海湖畔的日月山、倒淌河等地进藏的民间故事中,就有关于酸奶的记述。在可称之为古代藏族社会百科全书的史诗《格萨尔》中,也有许多关于酸奶的记载。可见,酸奶在青海问世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③青海酸奶的魅力体现在当地独有的味道、饮尝、包装上。行走在青海的各个大城小镇的街头巷尾,你会时而发现坐在低矮的板凳或马扎上的大妈、大爷面前摆放着两个篮子,上面盖着纱布,层间玻璃隔开,一边放着一摞空的白瓷碗,配上一罐白砂糖。这也就是当地最常见的卖酸奶的小摊,两到三元一碗,完全是地道人家自制。浓度大到凝结在碗里,上面形成一层厚厚的奶皮,点滴金黄的菜籽油,必须用勺子之类舀起送入口中。这就是被称为最地道的青海酸奶,所以,青海人不说喝酸奶,而说“吃”酸奶。但品尝起来酸味有点大。从口感上讲,倒是成品卖的青海老酸奶的味道更适合外地人﹣﹣一样的浓滑如丝,入口即化,醇香四溢,但少了酸味,却保留了独特的香气!到了青海你会发现当地人对酸奶的偏爱,作为在其他地方的普通饮品,在这里却成为了节日礼品的首选之一。在当地的街头,你会看到许多人手提礼品盒包装的酸奶走亲戚。

④据业内专家介绍,酸奶的营养价值远远超过新鲜牛(羊)奶。它含有多种乳酸、乳糖、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酶等。有胃病的人喝了它,可促进胃酸分泌,食后非但不胀气、腹泻,反而通气、消食。青海老酸奶不只是简单的酸奶,它代表的是青海三江源地区自然无污染的纯生态绿色食品,酿造过程都不使用任何人工添加剂,属真正的绿色营养食品。

⑤一碗老酸奶,化解千般思。到青海记得品尝酸奶,感受大自然赐予的美味,体会高原人的浓浓情怀。

(1)文中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可见,酸奶在青海问世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3)阅读全文,说说青海酸奶独特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4)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5)请为“青海酸奶”拟写一条广告词。

来源:2020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甜 醅

﹣﹣青海风味小吃之一

    青海民谚说:“给嘴解馋,甜醅当先”。甜醅是用莜麦、青稞发酵制作而成的一种独特风味小吃,具有醇香、清凉、甘甜的特点。入口软绵可口,清爽自然,散发出阵阵酒的醇香,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无穷,深受青海各族人民的喜爱。

    追溯甜醅之源流,则历史久远。甜醅的创制,同青海汉、藏、土等民族酿造酩酒有密切联系,它和酩酒可算是同源异流,只是酒曲不同罢了。酒醅也是甜的,酒味较浓,唐代的人们就已食用它,或用它招待宾客。青海人喜食甜醅,可谓古风犹存。

    酿造甜醅,多以莜麦、青稞之类为原料,酵母为甜醅曲,用米制成,青海民间叫“药蛋”或“甜曲”。青海高原是耐寒早熟青稞的故乡,甜醅也多用青稞作原料。酿造时,将青稞(去外皮)簸净,清水洗去杂质,入锅煮熟(表层开口),沥出凉冷,加入甜醅曲和匀,一般15斤青稞中兑入25克甜醅曲,装进坛中密封,保持恒温(15℃上下),经3~5天发酵,即可开坛食用。

    甜醅具有极佳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据食品营养专家介绍,甜醅对人体的滋补保健作用,不亚于风行华夏的“八宝粥”。夏天吃可以清心提神,去除倦意;冬天食用则能健脾暖胃,补中益气,催发食欲。

    甜醅一般在街头的小吃店或小吃摊都有售卖,也有挑担子流动售卖的。除专门制售的小摊贩外,青海各族人民大多数都会酿制甜醅。青海人不但嗜之不舍,且可作访亲拜友的礼品。它的确是青海高原上一种有独特风味的小吃。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甜醅      咀嚼  

追溯     醇香  

(2)结合文章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青海人喜欢甜醅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本文主要运用了    等说明方法。试选择其中一种,并在文中找出一例,说说有什么作用。(3分)

(4)你还知道青海有哪些风味小吃?(至少写出两种)请选出你最喜欢的一种小吃拟写一条广告语,突出其特点。(3分)

来源:2016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合性学习

(1)如图中包含"文化基础""健康生活""劳动意识"等多个短语,试从中任选一个短语,表述其在图中的从属关系。

(2)学生会召开以"核心素养"为主题的学习讨论会,假如你作为代表发言,请从以上关系图中选择一个关键词,在横线上将下列的发言提纲补充完整。

题目:   

开头(称谓):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

正文:   

结尾:   

来源:2019年广西百色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3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新闻 广告 标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