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西方某国统计的交通工具运行目的比例示意图,图中信息反映
A.实线可能是上下班交通,虚线可能是购物交通 |
B.图中反映的城市交通的行人和车辆的流动方向和数量变化不大 |
C.城市的行人与车辆,车辆与车辆交叉,形成典型的混合交通 |
D.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 |
读天津市区“三环十四射”道路图,完成下列问题。
(1)天津市交通干线分布呈________式,欧洲的许多大城市如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有这种道路网。
(2)试分析天津火车站建在市中心的利与弊。
(3)京塘高速公路与外环线的东北段有一段是并列的,这种设计的优点有哪些?
在德国,政府鼓励民众使用自行车。统计数据表明,德国每1000名居民拥有自行车814辆,其中38%的人骑车上班。德国政府鼓励民众使用自行车主要是因为
①节约能源、节约城市土地 ②减少城市交通环境污染
③德国传统工业发展趋缓 ④减少国内酸雨发生频率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读下面甲、乙两城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城市布局紧凑的是________,这对市内交通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区与工厂区、政府机关集中区距离较远的是______,这对市内交通的影响是______。
(3)两城商业服务区和文娱场所过分集中的是____。这对市内交通的影响是__________。
(4)市内道路同过境道路分离的是____,这对市内交通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
(5)通过比较可以看出__________的布局较为合理,因为它____________。
(6)城市交通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一是__________,解决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二是交通环境污染,其解决的措施一是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_。
图32-1中A、B两图分别为北京、莫斯科城市交通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图中表示北京城市交通的是_______ 图。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2)B图中道路网的形式是_________ ,如果没有环行道路,对人们出行有何影响?
(3)A图中设置对角线道路有何有利之处?如果没有环路对人们的出行带来哪些问题?(4)进行路网规划时,需要共同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
有关中国大力发展私人轿车可能出现的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实现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
B.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坐车难及塞车现象 |
C.有利于改善城市空气污染 |
D.可以有效缓解下岗工人就业难的问题 |
读“位于平原地区的我国南方某城市示意图”,完成(1)一(2)题。
20世纪90年代末与80年代初比较,该城市
A.交通发展促使城区面积向东大规模扩展 |
B.城区发展和交通建设不受河流影响 |
C.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网络尚未形成 |
D.老商业中心服务范围变小 |
20世纪90年代末,该城市新建商业中心
A.沿河流两岸分布 |
B.沿环线高架路分布 |
C.位于城市交通干线交会处 |
D.围绕老商业中心均匀分布 |
下图是江汉平原某地村庄杂货部分布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l)乡村商业点的特点:规模____,密度____。
(2)图中杂货部的布局符合商业点布局的________原则。(2分)
(3)从商业网点布局的位置分析,杂货部A与杂货部B,经营规模可能大一些的是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列各种措施中,能够有效地改善该城市工业污染严重状况的是
A.大力发展旅游业,逐步改变城市的主要职能 |
B.迅速减少城市机动车的数量,发展城市立体交通 |
C.加大城区建设,开发新区 |
D.搞好城市绿化,控制城市污染物的排放量 |
读《天津市的市内交通道路网图》(图7—4—4),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交通运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以下特点:① ;② ;③ ;④ 。
(2)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交通线路拥堵和 。解决拥堵的根本措施是 。
(3)天津市的交通网布局特点是 ;该城市有三条环行公路, 它们是 、 和 , 它们与市区的放射干道相连,目的是;① ;② 。
下图为“西方某国统计的交通工具运行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19~21题。
图中两条曲线可能是
A.实线是上下班交通,虚线是购物交通 |
B.实线是购物交通,虚线是上下班交通 |
C.实线是货物交通,虚线是购物交通 |
D.实线是购物交通,虚线是货物交通 |
为解决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大力发展私人汽车 |
B.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
C.限制汽车发展,鼓励使用自行车 |
D.建设市内铁路网 |
图中反映的城市交通主要特点是
A.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 |
B.行人与车辆、车辆与车辆交叉,形成典型的混合交通 |
C.行人和车辆的流动方向和数量经常变化 |
D.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