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下表反映了德国、中国、美国、尼日利亚四国目前的人口再生产状况,那么A、B、C、D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地区 |
出生率(%) |
死亡率(%) |
A |
1.71 |
0.77 |
B |
1.0 |
1.2 |
C |
4.0 |
1.4 |
D |
1.5 |
0.9 |
A.美国、德国、中国、尼日利亚 B.中国、德国、尼日利亚、美国
C.尼日利亚、德国、中国、美国 D.美国、尼日利亚、德国、中国
根据我国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见下表
全国总人口 |
北京 |
上海 |
江苏 |
广东 |
湖北 |
甘肃 |
青海 |
|
1990年 |
116 002 |
1 082 |
1 334 |
6 706 |
6 283 |
5 397 |
2 237 |
446 |
2000年 |
129 533 |
1 382 |
1 674 |
7 438 |
8 642 |
6 028 |
2 562 |
518 |
材料二:我国城镇农村人口的百分比图。
材料三:
2000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 中国人口增长变化状况的预测
(1)将广东、上海、湖北、青海1990—2000年人口增长幅度由高到低排序。
(2)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全国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人口增长速度并不均衡。自1990年以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人口增长较快。试分析这些地区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
(3)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属于__________型,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较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我国人口进入婚育的平均年龄为25岁,则下一次生育高峰出现的时段在________年。
(5)如图所示,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具有__________等特点;我国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大约在__________年。
(6)未来20年,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哪些?将给我国社会和环境造成哪些影响?
读“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污染的相关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三者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必须协调与环境的关系,才能做到既满足人类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又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_。
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绘制新中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曲线。
(2)试分析1949~1952年的死亡率大于1990年前后的死亡率的原因。
(3)据上表分析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4)尽管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接近现代型,但人口形势严峻,其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