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寻求两点之间最短、最快或景点最多的路径等可借助于(  )

A.遥感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球卫星系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6月渤海蓬莱19-3油田发生了重大溢油事故,要对污染海区进行大范围及时、准确监测,主要用到的技术是   (   )

A.RS B.GPS C.GIS D.船舶海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GIS可将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问题
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对1985年与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叠加分析,能够:(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运用某种地理信息技术来选址的工作流程图。读图回答题。

最有可能采用图示流程进行选址的设施是

A.地下水天然入渗补给区 B.放射性废弃物储存场
C.大型游乐园 D.汽车加油站

图中甲和乙所进行的分析方法是

A.叠加分析 B.风险分析 C.生态分析 D.最佳路线分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英国《每日邮报》2008年9月1日报道,最新卫星照片显示,北极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为一个岛屿。结合下图回答题。

要监测北极冰川面积的变化,应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要想动态显示北极冰川面积近30年的变化状况,并预测其变化趋势,需要应用的技术手段为(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
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数字地球”是继哥白尼、伽利略日心说和地理大发现之后,人类认识地球的又一次飞跃。如果说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提出的“地球村”代表了电气时代对地球的最高认识,那么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数字地球”是“地球村”在电子时代的升华。在这一升华中,从“模拟”到“数字”是一次突变。“数字地球”是一种国家战略,也是一种技术体系,同时又是一个科学文化概念。它是数字技术和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文化思潮的结晶。“数字地球”是一个居住在因特网上的以“空间智能体”为主要种群的高级生态系统,也即“数字生态系统”。这一“数字生态系统”将在地球生物圈和技术的战略平衡关系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到目前为止,人类已做到了全天候监控地球,但离控制地球的目标还很远。在濒临失衡的地球上,大自然无情地报复我们,“数字地球”将有助于人类监控地球。
(1)“数字地球”被称为“人类认识地球的第三次飞跃”,前两次飞跃的代表事件是?
(2) 简述“数字地球”所涉及的关键技术。
材料中说“数字地球”是一个科学文化概念,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3)“在濒临失衡的地球上,大自然无情地报复我们,‘数字地球’将有助于人类监控地球。”请结合这句话,谈一谈你的看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A.进行图像处理的信息系统
B.进行动画设计的信息系统
C.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D.进行地图制作的信息系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全球定位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不属于信息技术
B.它属于遥感技术
C.它由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等主要程序组成
D.它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联合国对伊拉克违禁武器核查期间,专家使用美国的U侦察机进行空中侦察,U侦察机进行空中侦察时主要运用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计算机技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5月,兰州大学陈全功教授首次对中国南北分界线给出了定量、定位分析,最窄处约26.42公里,最宽处约195.41公里,将“线”还原成“带”(图7)。读图完成题。

图7
将中国南北分界由“线”还原成“带”,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计算机网络技术(CNT)

中国南北分界带西端,最接近我国的

A.种植业与畜牧业的交错带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C.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D.外流河区域与内流河区域分界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美国《每日邮报》2009年9月1日报道,最新卫星照片显示,北极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为一个岛屿。结合下图回答题。

要监测北极冰川面积的变化,应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 (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要想动态显示北极冰川面积近30年的变化状况,并预测其变化趋势,需要应用的技术手段为(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乌兰布和地区地势低平,引黄灌溉率为60%以上,经过近20年来的土地开发,耕地面积增加近一倍。读图分析回答题

本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沙漠化、水土流失 B.盐碱化、水土流失
C.沙漠化、盐碱化 D.水源短缺、植被破坏

欲对此地区近2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更状况进行快速、准确地分析和测评,所需最佳的材料或技术手段为( )

A.卫星遥感图像、GIS
B.地形图、乌兰布和土壤类型分布图
C.乌兰布和土壤类型分布图、卫星遥感图像
D.GPS、GIS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回答题。
洪水淹没地区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推断出各地受灾情况 B.推断出各地降水情况
C.-计算湖泊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对l950年与l998年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湖泊蓄水量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围湖造田情况 D.预测该地区降水变化趋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资料:区域地理环境研究的前提是获取地理信息。遥感作为重要的信息源,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性到定量、静态到动态、过程到模式的转化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据此回答题。
74.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遥感技术的优势主要是
A.不受天气条件的限时                B.检测地表物体的微移动
C.节省大量人力、财力                D.视野广阔,检测范围广大
75.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遥感主要应用于
A.导航定位   B.洪涝灾害检测   C.资源普查    D.人口增长预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意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