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假设古代最高统治者为表示重视农业生产而示范犁地,下图中扶犁的应是

A.齐桓公 B.汉武帝
C.孝文帝 D.唐太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盛泽》诗云:“吴越分歧处,青林远接树。水乡成一片,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这反映出当时农村(     )

A.商品农业已相当发达 B.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
C.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 D.耕织结合是主要经营方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论衡》中提道:“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人定胜天”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
C.“广种薄收”的弊端 D.“地无遗利”的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上述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 C.耜耕 D.耦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列两图,概括相关信息,并作简要说明。(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此农具出现于

A.曹魏 B.唐代
C.宋代 D.明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    )

出土省份
出土地点
陕西
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
藤县宏道院、藤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山西
平陆枣园
内蒙古
和林格尔
江苏
泗洪重岗、遂宁双沟镇

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A.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汉朝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
C.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
D.汉朝时牛耕范围已经遍及全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秦朝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当时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承担的徭役繁重、赋税沉重。西汉实行编户制度,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百姓(编户齐民)依据资产多少承担赋税、徭役、兵役;汉代农民的负担,主要有田租(较轻)、人口税(较重,含算赋、口赋)、更赋(代役钱)、杂税、杂役。隋唐:实行均田制(仅按人口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它是府兵制和租庸调制的经济基础。隋和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实行租庸调制的意义是利国(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巩固了国家统一)利民(保证了农民劳动时间,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由于土地兼并盛行,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大为减少,唐德宗时实行两税法,即两种征税标准(资产、田亩)和两个交税时间(夏、秋两季)。其意义在于:税制得到统一,保证国家财政;改变人丁为主,放松人身控制;扩大税源,增加收入,减轻负担;是封建赋税制度的重大改革。缺陷是: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赋税转嫁农民身上;加派许多苛捐杂税。
材料二 宋元:北宋初在各路设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大部分转运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中央设三司使管理财政收入。北宋“不抑兼并”,土地兼并严重;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包括:青苗法、募役法(纳钱代役)、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和市易法。
明清:明初,地方设布政司,统管地方民政和财政。明神宗时推行“一条鞭法”:多税合一,折成银两,役银分摊,人田分担。意义:减轻农民负担,松驰依附关系;适应商品经济,有利农商资萌。清初,康熙帝实行“更名田”并固定人丁数,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意义:人头税已全废除,人身控制更松驰;促进农业发展,激化人地矛盾。
材料三 从世界各国工业化的发展过程看,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一般要经历相互衔接的两个阶段:第一为农业支持工业阶段,这个阶段一般是一国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农业与工业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农业支持工业,农业剩余由农业部门流向工业部门,为工业化积累资金。第二阶段为工业支持农业发展阶段,即工业反哺农业阶段。这一时期工业支持农业,工业化推进不但基于工业自身提供的剩余,而且工业部门的剩余以各种形式流入农业,对农业进行反哺。根据国际经验,发达国家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达800-1000美元左右时,几乎无一例外地实行了对农业的特别扶持政策。唯有如此,才能保持社会发展的稳定与和谐。例如,日本在二战前曾实施以农养工,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转向工业反哺农业。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还从农业部门抽取工业化资本,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转向保护和扶持农业。
材料四 没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税费改革当然无从谈起;而没有税费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终只能流于形式。“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是“大包干”的经典分配原则,可谓中国农民的一大创造。但现在来看,什么是“交够”,什么算“留足”,缺乏客观标准,很难界定清楚,从而导致了国家、集体与农民三者关系的不明确、不清楚,这就为后来一些地方集体单方面撕毁与农户的土地承包合同,随意向农民伸手、摊派留下了制度性缺陷和隐患。因此,只有推行农村税费改革,从制度上以法律明确和规范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才能真正实现“交够国家的”、切实规范“留足集体的”,最终确保“剩下的全是自己的”。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归纳我国古代赋役改革的原因,并分析说明赋役改革的发展趋势。
(2)依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分析阐述我国现在的农村改革与古代封建政府的封建赋役制度改革的不同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监察御史王若叟在一道奏疏中向皇帝进言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货间,贷賙(zhou,接济)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段材料说明(    )

A.租佃已经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B.地主放弃了对佃户的控制
C.地主注意改善与佃户间的关系
D.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国史大纲》:“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

A.均田制 B.井田制 C.地主土地所有制 D.小农土地所有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呈现集中趋势,太湖流域、鄱阳湖地区、洞庭湖地区、江汉平原、北方的井灌地区、成都平原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 (    )

A.经济作物扩大种植 B.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C.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D.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文明之所以能绵延久远,一个原因在于地理方面:它与人类其他伟大文明相隔绝的程度举世无双。这种与世隔绝的意义就在于,它使中国人能在较中东或印度诸民族更少面临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文明。因而,他们的文明更为连续不断,也更为独特——中国与欧亚其他伟大文明之间,有着较后者相互之间更为根本的差别。中国的人口庞大无比,也有助于文明的连续性。
假如在普通的时代,这种秩序和持久性或许可看作是件幸事。但是,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商业革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在这样一个时代,稳定成了可咒诅的东西,而非幸事。相对地说,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是静止的、落后的。不断变化和“进步”的观念,尽管那时在西方被认为理所当然,但依然不合中国人的思想。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封建社会中华文明发展演进的特点,并分析其中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元前246年秦国修建郑国渠之后,其灌溉面积为4万余顷,粮食亩产达到6石4斗,而当时其他诸侯国粮食单产普遍只有1石5斗左右。这反映出(   )

A.粮食在民间的价格降低
B.其他诸侯国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秦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较大
D.农业发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据史载,明清时期,在我国南方各地农村土地租赁中出现了永佃的现象,如浙江临海县,“地方乡例,租人田种,原有佃价与田主的,佃户无钱,把佃田转佃别人,不拘年月,原许原佃赎回耕种的,若田主把田卖与别人,仍旧是旧佃户耕种还租,叫做卖田不卖佃。”永佃契中一般都有“其田租如不欠租,听其永远耕作”“自安之后,务要用力耕作,不得抛荒丘角,亦不得欠少租粒,听佃永远耕种,黄家(指业主)不得另召”等内容。
材料二       清代福建地区部分山园永佃契内容简表

时间
所种作物
地租形态
雍正七年(1729年)
种竹杂木供造纸
货币租
雍正七年(1729年)
青果
货币租
嘉庆十五年(1810年)
杂果、桐茶
货币租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
杂果并松树杂木
货币租
道光五年(1820年)
龙眼树
货币租

 
——均摘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地租剥削形态》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永佃制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永佃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历史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汉时期,田庄经济规模庞大,占有大片土地、山林川泽,种植粮食、经济作物,经营手工、渔牧业;田庄拥有大量依附农民,,向庄主交租、服徭役;田庄还拥有私人武装。据此能够得出东汉田庄经济的影响是  

A.古代官营手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古代中国农业自然经济的重要表现
C.古代国家分裂,中央集权的对立因素
D.古代封建经济发展的倒退,威胁统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