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下列对中国古代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分析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

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最高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始皇统治时期,王绾、李斯曾经先后担任丞相,位居“百官之首”。为相期间,他们的主要职责是(  )

A.辅佐皇帝处理政事 B.分管中央重要部门
C.协助皇帝管理军事 D.代表皇帝监察百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下列秦国统一六国的形势图。按其灭亡诸侯国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②③⑥①⑤
C.④②①③⑤⑥ D.④②①⑥⑤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业的发展使得种植葡萄和橄榄比种粮食更有利可图,结果产生了新的富户,但又使那些不能投资葡萄因或橄榄因的农民陷入贫困。贫困的农民由于还不清债务而沦为半奴隶状态,显然几乎就要反叛。贵族统治者为制止这场阶级间的战事,便宣布紧急将权力交给一个名叫梭伦的商人。
——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政治制度……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某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摘选自《人民日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当时的社会状况。上述状况导致古希腊产生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2)材料二描述的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与古希腊有何不同?指出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产生的经济根源。
(3)材料三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史上的1例加以说明。
(4)材料四中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有何具体表现?与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人类政治体制的发展有何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朝“废分封,设郡县”的主要目的在于(    )

A.确立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
C.巩固刚刚统一的封建国家
D.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说:“秦始以宇内自私,一人独运于其上,而守宰之任骤更数易,视其地如传舍(“传舍”是指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B.血缘纽带、家国同构
C.君主专制、官僚政治
D.“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始皇廿八年的“峄山刻石辞”中载:“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今乃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从材料中可看到了哪些制度
①郡县制       ②分封制       ③宗法制       ④皇帝制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把这项事业继承下来,并推向前进。……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得以奠定。
——张传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
材料二 唐宋到明清时期,通过科举考试的官员出身、来源情况对比,左边饼状图为《唐书》所载830进士出身分布比例;右表为两宋、明清官员任官前的出身情况比例

材料三 (朱元璋)在中国传统政治史上,做了一件创古未有的大翻案,即是正式下令废止宰相,改用内阁大学士。照法理讲,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一切最高命令,全由皇帝发布。但这也不是说即由皇帝一人独裁专制。皇帝的命令,因于传统政治习惯之束缚,依然必先经过内阁。照法理论,内阁大学士的身份决非真宰相,但就当时实际情形论,内阁大学士却渐渐变形站到以往传统宰相的地位上去了。但有人若以大学士身份而真正执行宰相职权,那在明代的政治法理上讲是越权的,张居正便吃了这个亏。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四 (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汉时期如何推进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发展。
(2)依据材料二的图表,分析科举制从唐宋到明清时期有什么发展变化?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权力的局限性,并分析由此造成的影响。
(4)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幼弱的主要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1和图2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

A.分封制、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分封制、行省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朝以后,大部分专制王朝都推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这是因为(    )

A.小农经济是专制统治的基础
B.小农与皇帝根本利益相一致
C.历代帝王大多信奉平等思想
D.地主与皇帝的矛盾十分尖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则是

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节用裕民……以德服人”
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D.“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地区建置沿革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下面四张地图反映了湖南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注:划了椭圆的标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④①③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朝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的“道”是(    )

A.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
B.与郡同级的地方行政机构
C.与县同级的地方行政机构
D.与乡同级的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