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 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得到的认识有 ( )
①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
②改革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
③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
④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
A.①②③ | B.①② | C.②③④ | D.③④ |
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均田制的实行 ②俸禄制的实行 ③迁都洛阳④孝文帝亲政⑤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A.①②③④⑤ | B.③④⑤①② | C.⑤①③④② | D.⑤②①④③ |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 )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 B.土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全面的发展 |
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 D.5世纪的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
关于北魏政权的发展史,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统一黄河流域后建立 | B.曾被其他政权吞并 |
C.曾多次迁都 | D.统一北方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 |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 D.加速了民族问的融合 |
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采用,反映出当时( )
A.鲜卑与汉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新高度 | B.鲜卑与汉族地主的合作形成新统治集团 |
C.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 | D.民族差异大,强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民族 |
《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以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 )
A.通过行政命令推行汉话 | 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 |
C.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 | D.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 |
北魏前期的新政卓有成效,主要表现为( )
①形成了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 ②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巩固了北魏政权 ④使鲜卑族的社会生活发生巨变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导致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因素是( )
A.汉族地主的建议 | B.南北对峙的形势 | C.民族矛盾的激化 | D.中原地区先进经济形态的吸引 |
孝文帝改革前,北魏各种制度的建设有许多不够完善和欠缺之处,不包括 ( )
A.基层政权组织 | B.赋税制度 | C.民族政策 | D.按人口分配土地 |
阅读下列材料:
北魏初期的官制,是鲜卑官制和汉制相互混杂的。官吏的名称多仿照自然物之名而起,如奔走的使者,叫做凫(伯)鸭,取其快速之意;把纠察官叫做白鹭,取其延颈远望之意。北魏初期在每州设置三刺史,每郡设三太守,每县设三令长,分别由一个鲜卑贵族、两个汉族官员充任。这是因为鲜卑贵族缺乏统治汉地的经验,不得不起用汉族官员。但是北魏政府又对 汉族官员不够信任,于是派一个鲜卑贵族来监视。同时设置两个汉族官员,目的是相互牵制。孝文帝改制以后,一职三官制废除,一律改为中原传统的一职一官制。
——张文喜、刘焕曾《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北魏初期官制的特点。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针对这一特点孝文帝是如何改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