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中写道:“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中国试图赶上这次发展的机遇,但最终失败。”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太平天国运动
来源:洋务运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伦敦,12月27日讯:从上海发出的消息称,大清国政府已决定效仿日本,选拔年轻学子送往英美等国接受西式教育。”(引自《帝国的回忆》)这则消息出现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二次革命时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化是指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据此指出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的最大成果是                                      (    )

A.机器工业的出现 B.民族工业的发展
C.民主政体的建立 D.传统观念的转变
来源:民族工业的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在的你想提高外语能力,街上就有很多补习班可以选择,但如果你是生活在清朝末年,可以去学习外语的地方只有                                        (      )

A.船政局 B.机器局 C.同文馆 D.招商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但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不包括(     )

A.洋务运动就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大机器方式
B.洋务派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近代机器工业
C.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入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化潮流
D.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机器工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曾国藩曾说“鄙意本在设厂倡率,俾各处仿而行之,渐推渐广,以为中国自强之本”,为此他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近代企业                                          (    )

A.安庆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开平煤矿 D.发昌机器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0多年来中国崛起的三次尝试:①19世纪中后期的同光中兴;②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改订新约运动;③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传统工业化建设。同光中兴时期中国崛起的“尝试”主要是指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2年9月15 日《纽约时报》有一篇《清国留学生抵达旧金山》的报道。与选派这批留学生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
来源:2009年滨州市高二水平检测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判断下图可能出现的最早时间是

京师同文馆旧址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晚清新政时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惠州2008届摸底)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为了应对强敌,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采取出卖国家方式求得和平 B.开展洋务运动实现富国强兵
C.通过改革政治制度以图自强 D.通过外交努力来“以夷制夷”
来源:洋务运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一本书的新印本后,在日记中不得不承认:“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为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应招统筹全局折》 D.《海国图志》
来源:洋务运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个多世纪以来,海洋与各国历史发展时代命运之间的关系密切。近代中国对海洋方面的严重危机有着较为清醒认识的是

A.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来源:洋务运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封建科举制下的官学相比,洋务运动中新式学堂的特点在于(   )

A.以培养近代实用型人才为主 B.毕业生不在清政府做官
C.不再讲授“四书五经” D.大量传授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来源:洋务运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中期至甲午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阶段。概述19世纪60年代至1894年,我国近代化在经济、军事、文化思想方面的表现,并分析这些表现出现的主要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于1872年,是晚清洋务运动中官督商办企业之一。作为中国第一家近代民族工商企业,招商局进行了诸多的探索。在初期的资本筹集方面,招商局在中国率先启用股份制企业组织形式,使招商局成为近代中国第一家以西方股份制企业为学习对象的新型股份制企业。在招商局的带动下,兴办股份制企业在中国迅速蔚成风气。1872年,股份制企业只有招商局一家,到1887年,在《申报》上公开登载股票价格的企业就达36家。招商局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开创作用,还表现在它以其先行一步积累起来的资金、人才、管理经验等,或直接创办、或参与投资、或派员管理,带动了一批新兴民族工商企业的兴起。
材料二 外国轮船公司本来在中国的航运业中占据着绝对的垄断地位,轮船招商局创办之后,依靠政府的支持,于1877年以220万两收购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产业,船只由12艘增至30余艘。实力大增。外国的轮船公司明显感受到巨大的威胁,于是联合起来以削减运价来挤压招商局。李鸿章利用政治资源采取多种措施,促使外国轮船公司不得不与上海轮船招商局达成协议。协同价格。上海轮船招商局转危为安,在中国的航运业力压外国公司,第一次在对外国公司的商战中占得上风。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上海轮船招商局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1883年,盛宣怀担任专为他设置的督办一职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发展道路转向了对外多层次宽领域的投资。……为了捞取足够的政治资本,盛宣怀虽然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也要竭尽全力扩展其势力范围。即尽可能的涉及更多的行业和资本。在1895年之后,招商局总共向外进行了十九项投资。投资的对象包括煤矿、纺织、铁厂、银行、铁路等领域,几乎囊括了晚清时期所有的洋务行业。总的投资额大约在286万两之巨,……无论从数额还是投资的频率看,都高得惊人。但回过头来看,上海轮船招商局的本行航运业却一直不见大的增长,甚至有些时候出现倒退的情况。
材料四 清政府的官员普遍认为,上海轮船招商局起自官本,赚取利润后就应该报效朝廷了。清政府的官员们想法设法要从招商局拿走资金,以作他用。这其中不乏像刘坤一这样的洋务大臣。具体的情况见下表:

年代
项目
白银(两)
1890年
江浙赈捐
20000
  1891年
预备救灾捐款
100000
1894~1908年
慈禧生日捐款
1688400

(2)依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海轮船招商局衰败的原因。
(3)简述从上海轮船招商局衰败的原因中得到的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