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图中晚清时期外国领事馆给其本国国民颁发的护照的具体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该护照
A.颁布的依据是片面最惠国待遇 |
B.证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
C.便利列强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
D.促使外国人必须遵守中国法律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能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众一份公告,文中称: “……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该公告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香港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九龙 |
C.甲午战争——台湾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京 |
下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的一场战事的图片(图中是在北京城中,各的国旗迎风飘扬)。该战事的后果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
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 D.《辛丑条约》签订 |
一篇历史论文中指出:北洋舰队是洋务派标榜“御侮”、“自强”的样板,苦心经营凡二十年,耗银3000余万两,北洋海防经费支出总额,相当于同期江南制造局以及福建船政局从创办到中法战争爆发17年总支出之和……这种情况对于一个近于崩溃的封建国家更是不胜负担。这段材料
A.反映了清朝政府重视海防 |
B.正确指出了北洋舰队灭亡主因 |
C.揭露清朝政府统治腐朽的根 |
D.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的必然结局 |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 )
A.否定其排外主义 |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
C.既赞扬又有否定 | D.全面赞扬与肯定 |
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 )
A.鸦片战争——林则徐抗英 |
B.《马关条约》——太平天国运动 |
C.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
D.《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
黄遵宪是一个对我国近代文学产生很大影响的爱国诗人。他的《怨平壤》、《东沟行》、《哀旅顺》、《哭威海》与下列哪次战争有关(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摘自《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
中国 北部 |
中国 西北 |
长江 上游 |
长江 中游 |
长江 下游 |
东南 沿海 |
两广 地区 |
云贵 地区 |
平均 |
1843年 |
4.2 |
4.9 |
4.1 |
4.5 |
7.4 |
5.8 |
7.0 |
4.0 |
5.1 |
1893年 |
4.8 |
5.4 |
4.7 |
5.2 |
10.6 |
6.4 |
8.7 |
4.5 |
6.0 |
对上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城市化整体上发展缓慢
B.长江下游、两广地区城市化比率最高
C.城市化主因是通商口岸商品经济发展
D.手工工场的兴办吸纳了大量劳动力
1905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当地居民在聊天,张三说:“我看见谭嗣同赴法场。”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读过《民报》。”赵六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你认为他们中说了谎的是( )。
A.张三 | B.李四 | C.王五 | D.赵六 |
日人植松良二之现场报道说:“此次入京之联军,……将校率军士,军士约同辈,自白昼公然大肆掠夺,此我等所亲见。计京城内富豪大官之居宅,竞无一不遭此难者,决非过论。”报道中的“联军”与哪一场侵略战争有关(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中日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 B.辛亥革命 |
C.维新变法运动 | D.义和团运动 |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①(指分离、割取)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诗人黄遵宪1896年写的这首诗,因何而发?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割地赔款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
C.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愈益严重 |
D.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
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
A.1840年 | B.1860年 |
C.1895年 | D.192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