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中期始,经明清两代,封建赋税制度不断改革并最终定型,其特色有
①“唯以资产为荣,不以丁身为本” ②“量地计丁”纳银代役
③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④“摊丁入亩”征地丁银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 | D.②④ |
清代《履园丛话·产业》中“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的思想,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封建国家重视农业 | B.商人地位低下 |
C.海外贸易不发达 | D.重农轻商的思想 |
清朝前期推行闭关政策的后果中不包括 ( )
A.抵制了西方工业品倾销 | B.妨碍中外文化交流 |
C.禁绝了对外贸易活动 | D.限制商业资本发展 |
明朝后期开始,中国的赋税基本上是征收货币。对于这一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
①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②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③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表明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唐代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推行体现了下列哪一种思想( )
A.“法不阿贵” B.“等贵贱,均贫富”
C“政在得民” D.“为田开阡陌封疆”
下列对租庸调制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租”“调”规定源于北魏 | B.隋朝以“庸”代役有年龄限制 |
C.“租”是交纳给地主的地租 | D.“调”为交纳绢、布等纺织物 |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
A.恢复和西域各国的交往 | B.加强对西域各国的控制 |
C.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 | D.打通“丝绸之路” |
战国七雄不断进行战争,而战国时期的经济却得到发展,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 B.各诸侯国重视发展生产 |
C.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 D.水利工程的兴修 |
清初,奖励垦荒,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和实行“摊丁入亩”,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A.调整生产关系 | B.满足农民的土地所有 |
C.加强经济掠夺 | D.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指导思想,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其理解错误的是
A.管仲改革是该政策具体实施的最早体现 |
B.是封建经济,特别是小农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
C.是封建地主阶级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内在要求 |
D.是阻碍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
《新唐书》记载:“富我多丁者,以宦、学、释、老得免,贫人无所入则丁存,故课免于上,而赋增于下,是以……乡居地著者百不四五。”为此唐朝采取的措施是
A.编户制 | B.租庸调制 | C.两税法 | D.募役法 |
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社会都曾出现变革的趋势,其共同特征主要体现在
A.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
B.工商业城市的发展 |
C.资产雄厚的商人开始控制生产领域 |
D.“重农抑商”的思想与“工商皆本”的现象并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