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以下材料:
“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它有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呢?有的。那不是说“现代化”本身只姓“资”,不会姓“社”;而是说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吴于廑先生有这样一段话:十月革命后,“历史上就出现一个与资本主义工业世界相对立的、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消灭阶级剥削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工业世界”,20世纪的历史,是这两个工业世界内部变化和相互竞争的历史。
—— 钱乘旦《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
请回答: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和美国各是采取怎样的“现代化执行方式”的?
(2)概述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苏联和美国为代表的两个工业世界内部变化和相
互竞争的历史。
(3)通过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两国发展现代化所采取的方式及五十年代以来两国内部变化的史实,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赫鲁晓夫上述特点的史实有
①敢于揭露斯大林模式的弊端②开展大规模的种植玉米运动③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④彻底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下列对赫鲁晓夫改革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打开了苏联改革的闸门
B.缺乏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暴露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B.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对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 D.注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导致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未能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提出的口号和目标不切实际
B.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
C.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作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             

A.农业生产管理过于集中 B.农民对劳动生产的成果漠不关心
C.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过高 D.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氏

A.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
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
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赫鲁晓夫对外战略的基本点是           

A.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 B.坚持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抗
C.建立苏联的军事霸权地位 D.打击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分)阅读史料和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保持活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从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与苏联都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步伐,但两国改革策略与结果却有很大差异。当前,中国的改革正需要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请回答:
(1)图1中的人物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处理经济与政治改革的关系上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在这一决策指导下,确立了哪些新的经济体制(或制度)?(8分)
(2)图2和图3中的人物都主持了苏联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有哪些? (4分)
(3)从苏联改革失败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借鉴哪些经验和教训?(3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下列材料和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
材料二: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这种高度集中地计划体制后来因没有进行有效地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材料三:从美国爆发的危机,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演变为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这场危机持续时间也相当长。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危机的破坏性特别巨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资本主义世界笼罩在空前绝望的情绪中,甚至有人哀叹:“世界末日已经来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三概括这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有什么特点?首先发生在哪一个国家?罗斯福总统采用怎样的模式来应对经济危机?
(2)根据材料一、二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有何特点?你认为斯大林模式有什么弊端?
(3)二战结束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对此,苏联有那三位领导人先后进行了改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赫鲁晓夫当政的政策相比:

A.都引起了当时苏联人民的思想混乱 B.都对苏联的历史全盘否定
C.都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 D.经济上都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个半世纪以来,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回答21—24题。
“在一个农民的国度中无产阶级的独唱,就会变成哀歌。”这段材料适合评论

A.英国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革命 C.俄国二月革命 D.中国辛亥革命

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用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法。”以下符合上述理论的措施是  

A.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 B.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C.实行余粮收集制 D.禁止自由贸易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如右图),代表了赫氏毁誉参斗的一生。他在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以农业为突破口,不符合实际 B.批判斯大林,造成思想混乱
C.个人独断专行,急于求成 D.未能突破旧模式,不实事求是

20世纪50—60年代,因苏联直接出兵干预导致改革失同入的社会主义国家是                                    

A.南斯拉夫 B.波兰
C.匈牙利 D.捷克斯洛伐克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50年代,揭开苏联改革序幕的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赫鲁晓夫改革值得肯定的是

A.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B.使苏联成为超级大国
C.彻底冲破了个人崇拜 D.彻底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联领导人在其经济建设过程中进行过多次改革,下列领导人的改革中实际承认了市场对经济调节作用的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戈尔巴乔夫改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