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与和平
林则徐虎门销烟后,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攻打中国的意见,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首相奏请维多利亚女王,女王同意对华宣战,鸦片战争爆发。
材料二 偶然与必然
英国 工业革命   清政府   禁烟运动
材料三 太平天国与近代化
正方:“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因此,它的出现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反方:“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对中国的近代化没有积极作用。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英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加以阐释。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偶然与必然”为主题写一篇有关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历史短文。(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3)依据材料三,你同意哪个观点?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是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前五卷的目录,其中第三卷的卷名最有可能是
第一卷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第二卷 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
第三卷 ……(1865-1895)
第四卷 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1895-1901)
第五卷 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

A.从《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
B.制夷、自强与实业救国
C.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
D.早期近代化的尝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最近50年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帝国主义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斗争史,社会主义为首的革命势力与帝国主义为首的反革命势力的斗争史。同时也是革命派与改良派斗争的历史。”以上概括侧重于(    )

A.全球史观 B.唯物史观 C.革命史观 D.社会史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冲击——回应”曾是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强调“挑战——刺激——机遇——进步”的关系。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模式对应关系的一组是(  )

 
外部的冲击
中国的回应
A
鸦片战争
开启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近代化运动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政权提出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C
甲午中日战争
清廷实施军事改革,知识界与民众展开救亡图存斗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选自侯中军所著《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一书中的近代中国订立不平等条约数量增长趋势图。该图反映了 (     )

A.中国国际地位呈现不断下降趋势
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外交取得一定的成就
C.抗战结束后不平等条约体系瓦解
D.订立不平等条约的数量与中外战和关系成正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
自然经济
战国后期
各国变法
甲午中日战争
新中国成立
外国
资本主义经济
戊戌变法
民族
资本主义经济
八国联军侵华
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
《共产党宣言》
发表

 
以“××××的发展”为主题,从上述表格中选出三个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历史事件,以这四个事件为材料,写一篇小短文。(要求:主题明确;事件选择完整、准确;材料运用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资产阶级革命,救亡始终是历史的主题。……但是紧张的救亡需求带来了准备的不足,并往往忽视了对封建主义的严峻斗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很不成熟的状态下被推上历史舞台的。”这种“不成熟”的核心体现是(     )

A.军事准备不足 B.政治经验短缺
C.思想理论肤浅 D.经济基础薄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按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走的道路是(        )

A.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
D.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10年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国家的侵华史,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与灾难。但它更是一部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独立与富强的抗争和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二 因为中国独立的工人运动尚属薄弱,因为中国目前的一切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在华代理人——中国军阀,尤其是因为解决民族革命问题,直接有利于工人阶级,而现时工人阶级又尚未充分分化成为完全独立的社会力量——所以,共产国际执委认为:年青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要的。
——《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  (1923年1月12日)
材料三  从八路军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开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迅速从敌我争夺区到敌后;从山区到平原蔓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正是因为有了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个形式,才从单纯的政府军队的抗战,变为全民族的抗战。
----摘自《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前期 “沉沦”的过程。
(2)据材料二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最大成果。
(3)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迅速发展的原因。评价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及作用。(8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两种教科书关于中国近代史19世纪40—90年代的内容目录。

甲种: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著)
乙种: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备要(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
 
绪论(第一、二章略)
 
导论(一、二、三、四略)
第一编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农民革命
第一章
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第三章
鸦片战争
第一节
18至19世纪初的中国与世界
第四章
鸦片战争以后
第二节
步入近代社会之初的新迹象
第五章
太平天国的兴起
 
一、经世派的崛起与关注“时务”
第六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开眼看世界思想的涌动
第七章
1856—1861年的太平天国
 
三、《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
第八章
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大联合和太平天国的失败
第三节
晚清三次新政的出现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第二编
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的形成
 
一、洋务、戊戌与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
第九章
在农民大革命失败后
 
二、晚清三次新政的比较研究
第十章
封建统治者的“办洋务”
 
三、中国近代化与社会转型问题
第十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群众运动的兴起
第四节
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第十二章
帝国主义对中国边疆的侵略和半殖民地的外交
 
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第十三章
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
 
二、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与作用评析
 
 
 
三、近代民族资本工业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分析

根据目录及其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乙两种教科书编写的各自主要特点,并予以分析说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中外历史大事

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1.应突出一个方面或主题,体现历史发展的阶段特点、趋势;2.必须结合中外史实,符合主题的历史事件要全部用到,无遗漏;3.观点明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 义和团运动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此表反映的共同问题不包括(   )
A.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B.“弱国无外交”
C.各条约均涉及割地、赔款、开埠
D.列强均实行炮舰外交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非常的低,低到了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属性的地步。材料内容表明(   )

A.近代中国主权完全丧失
B.近代中国在国际上毫无地位
C.中国开始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D.近代中国的反动政府阻碍了社会进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基本经济形态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