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下图,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B.辛亥革命的胜利,扫除了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
C.民国政府颁布了若干发展经济的政策 |
D.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利推动 |
以下是中国茶叶产销量及产销值统计表, 它从本质上反映出( )
年代 |
1836~1838年(平均每年) |
1894年 |
||||
项目 |
数量(万担) |
比例% |
价值 (万两) |
数量(万担) |
比例% |
价值 (万两) |
内销 |
165.29 |
76.78 |
1414 |
171.48 |
44.32 |
1467 |
外销 |
50 |
23.22 |
769 |
215.44 |
55.68 |
3317 |
产量 |
215.2 |
100 |
2183 |
386.92 |
100 |
4784 |
A.中国茶叶产量和出口大幅增长
B.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加深
C.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D.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下图中所示近代中国五种经济形式,按照A、B、C、D、E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地主经济、洋务经济、外国资本、民族资本、官僚资本
B.地主经济、外国资本、洋务经济、民族资本、官僚资本
C.外国资本、洋务经济、官僚资本、封建经济、民族资本
D.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封建经济、民族资本、洋务经济
“1914年2月,农工商部公布了《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不包括 ( )
A.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
B.政府实施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
C.民众抵制洋货的斗争 |
D.重视发展轻工业 |
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气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 )
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
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
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
读图学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请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材料二
(2) 从图中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2分)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三: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机
(3)材料三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它与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材料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民族企业发展过程有什么特点?
材料五
(5)上面所示三幅图片反映了发生在15-—19世纪的重大事件。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个重大事件各是指什么?这三个事件对世界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诗人徐志摩之父徐申如,1897年与他人合股创办硖石第一家钱庄——裕通钱庄;1913年集资创办硖石电灯公司;1917年创办捷利电话公司;1924年兴建硖石双山丝厂,振兴和发展了海宁的丝绸工业。他的经商之路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话公司的创办说明当时中国电话已经普及 |
B.硖石双山丝厂的创办说明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仍有发展 |
C.电灯公司的创办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关 |
D.裕通钱庄的创办表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 |
C.一定程度上瓦解了自然经济 |
D.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实现了近代化 |
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图中瑞蚨祥销售额日趋下降的原因不包括
A.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掠夺 |
B.英美等外国资本对中国的侵略 |
C.长期战争的破坏 |
D.自然经济解体,手工业破产 |
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成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民族工业结构不合理 |
B.民族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 |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
D.军阀割据混战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其原因不包括( )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B.清政府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
C.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
D.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促进 |
随着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世界开始向近代社会迈进,中国社会经济在这股潮流的冲击之下,也开始了艰难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1895—1899年)
行业 |
1895年 |
1899年 |
发展速度(1895=100) |
|
棉纺织业 |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
14653 |
69564 |
474.7 |
机制面粉业 |
华商厂产量(万包) |
2047 |
6766 |
330.5 |
缫丝业 |
华商厂出口量(担) |
3039 |
4175 |
137.4 |
沿海地区丝车数(台) |
38569 |
45278 |
117.4 |
|
内地丝车数(台) |
7943 |
29270 |
368.5 |
|
卷烟业 |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
85 |
154 |
181.2 |
火柴业 |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
126 |
241 |
191.3 |
水泥业 |
华商厂产量(吨) |
68 |
190 |
279.4 |
机械采煤业 |
华商厂产量(吨) |
89 |
145 |
162.3 |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材料四:祝大椿办上海公益纱厂,“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为营业起见,利用怡和洋行以推广销路,让一部分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荣宗敬和荣德生号称“面粉大王”。荣氏兄弟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反对。
——《历史教学》
材料五:……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个,数量远超以往……
——以上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以上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封建时代怎样的基本经济思想?试谈这一政策对明清时期的中国经济造成了哪些消极后果?
(2) 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经济出现怎样的变化?从材料二看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征。
(4) 材料四、材料五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曲折发展的命运对我们有何启示?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荣氏企业发展的一些史料,来探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其中将时代环境与发展状况对应错误的同学是( )
|
发展状况 |
时代环境 |
甲同学 |
1900年创办保兴面粉厂 |
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对华资本输出 |
乙同学 |
1915年创办申新纱厂 |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丙同学 |
1917年并购日资纱厂 |
人民群众开展了抵制洋货运动 |
丁同学 |
1936年面粉厂增加到12家 |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
(甲午战争后)“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引自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 B.孟买棉纱的质地优良 |
C.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 | D.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