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9世纪60年代中国大地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现象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

A.洋务运动兴起
B.民族资本主义诞生
C.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建成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包括(   )

①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②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③国货运动的推动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忙于战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统计,自1912年至1927年,由北京政府农商部批准注册的工商企业达1627家,平均每年注册102. 8家;中国雇佣30名工人以上的工厂,1913年为279家,1920年为808家,1928年达到2327家。材料表明民国前期(     )

A.工业布局趋于平衡 B.工业结构更加合理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民族工业获得较大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林增平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一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因之“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作者的观点是:(    )

A.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B.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产生
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同样重要
D.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无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一流价格,二流设备,三流产品”的不平衡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现代化的投资方式
B.劳动力主要来源于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
C.缺少资金
D.技术力量薄弱,设备和技术严重依赖进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午战争后)“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引自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三册)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孟买棉纱的质地优良
C.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 D.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近代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其中发展最快时期的外部原因是(      )

A.清政府调整财税政策 B.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C.南京临时政府倡导发展实业 D.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这些通商口岸成长为近代化的商业城市,包括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九江、南京、天津、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二:甲午战争前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并形成了三种资本形态。其中,外资首先投资建立现代工交企业,从生产项目确立、技术设备引进及新生产方式建立等方面为中国现代工业发展起了示范作用。以清朝地方督抚为主体的洋务派是中国工业化发轫期真正主要的推动力,使工业化在短期内即发动起来,对工业体系的建立和扩展有内在的联动作用。私人资本和中资私营企业在这一时期由于其投资规模小、行业分散,故贡献有限。随国内市场的扩展,私营企业的市场基础日益稳固,其地位也逐渐提高。
-----摘编自陈勤、李刚、齐佩芳《中国现代化史纲》(上卷)
材料三:西方列强入侵冲击造就的以通商口岸为中心的、摆脱了传统中国城市模式的新兴城市,又为其产生提供了土壤与舞台。 中国最早的民营现代产业就是从外资那里获得了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才艰难地产生和发展起来。
-----摘编自陈勤、李刚、齐佩芳《中国现代化史纲》(上卷)
1861年,烟台被迫开埠,列强通过进出口贸易,洋行获得了大量利润,尤以仁德洋行、士美洋行等为甚。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规定的税率,(中国)进口货为其价值的4%—13%,一般普通进口物品为5%,较之开关前的税率降低了58%--79%。
——《开埠后烟台民族工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商业革命”与“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甲午战争前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分别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前两种势力对第三种势力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下表,以下理解正确的有
表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类别
年份
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产品
1893
15.6
81.8
2.6
1910
39.8
41.4
18.8
1920
40.1
39.4
20.5

 
①中国近代工业得到一定程度发展
②中国的对外贸易具有殖民地性质
③一战的爆发极大促进了中国商品的出口
④1893到1920年,中国手工制品出口量逐年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导致1849到1885年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B.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
C.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D.戊戌变法的深刻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謇是中国近代“实业救国”思想的代表人物,被称为“状元实业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謇(1853--1926),江苏海门人。5岁入私塾读书,接受“读书—出仕—报效国家”思想。同治七年(1868年)进入科场考试,第二年中秀才,受开封知府孙云锦和淮军将领吴长庆赏识,先后被招致入幕。后又得光绪帝老师翁同雠的青睐,中1894年甲午恩科殿试状元。早年的幕客生涯,使他目睹了官场的黑暗,1895年他毅然投身实业,创办南通大生纱厂,开始“实业救国”。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促使张謇“实业救国”思想产生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在张謇的思想体系中,将棉和铁并重,大力提倡发展民族棉铁业,称这种思想为“棉铁主义”。棉铁业,就概念而言,棉主要是指棉花、棉田、棉种,也指棉纺业;铁业主要是指轮轨机械枪炮之制造。他曾说过:“现时吾人所用之棉铁,皆来自外洋……棉铁为国家基本工商业,十年前,以国人留心者鲜,謇与前农商次长刘垣讨论有关曾著《棉铁世界》一书,冀唤起国民之注意。” 
——《广东社会科学》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张謇“棉铁主义”思想的特点。
材料三     胡适这样评价张誊“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凤凰网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胡适的观点。(10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决定下表中企业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

企业名称
开办年份
停办年份及原因
创办人
直隶磁州煤矿
1875
1883 退股
李鸿章
湖北兴国煤矿
1875
1879 经费无着
盛宣怀
台湾基隆煤矿
1876
1892 亏损
沈葆桢
直隶开平爆矿
1873
 
李鸿章
徐州利国驿煤铁矿
1882
1886 亏损
胡思燮

 
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自然经济的抵抗
C.封建官商合办的经营方式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末,清政府允许创办私人银行,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创立,其最初资金有500万两、1905年,户部银行成立,三年后更名为大清银行,资金为1000万两。这

A.表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B.标志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C.体现了清朝对列强资本输出的应对
D.意味着清末新政取得巨大成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往今来,金融主导经济发展的变迁与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典当最早称为“质”,《说文解字》意为“以物相赘”,“以物质钱”。在古代中国,典当业是维持农业、手工业的再生产和解决生活急需的重要工具。随着商业的繁荣,对外贸易的发达,唐都长安西市形成了中国最早的金融,如柜坊经营收受存款,保管财物,质库经营抵押放款。宋代城市化水平提高,典当成为正式行业,……明清时代,随着徽商、晋商等商帮的兴起,典当业成为最热门的行业,遍布通都大邑,《明实录》记载:“今徽商开当.遍于江北,赀数千金,课无十两。”                               ——据《中国古代金融业》等
材料二 在人类的经济画卷上,没有哪个细节能够与货币脱离瓜葛。黄金、白银、英镑、马克、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当英镑以势不可当的力量崛起,并在货币争锋中独占鳌头时,英国被改变,世界的格局也被改变。——摘自宋泓均、高强《货币变局: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
材料三 中国通商银行大事年表

 中国通商银行大事年表
事件
创立
  19世纪末,英、法、德、俄、日等国在华开设的银行已达20多家,郑观应等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应开设我国自己的银行。
1897年5月,清政府“铁路总办”盛宣怀在上海“招商集股”,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为宗旨,创办中国通商银行,额定资本500万两,股东多为官僚及买办。这是近代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银行。
曲折发展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通商银行京行首遭焚毁,天津分行亦随之收束。
1936年,国民党政府为控制中国金融,以复兴公债抵充,加入官股347.5万元。该行改组为官商合办银行,为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所控制。
解放战争期间,其购买的大量公债在通货膨胀中化为乌有,其他资产也被官僚抽逃殆尽。
改制
 上海解放后,人民政府接收了通商银行的官股部分作为公股,将该行改造为公私合营银行。1952年12月,人民政府将中国通商银行和上海其它59家私营银行、钱庄和信托公司一起组成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

 
——据《上海金融志》、《中国金融家》等整理
材料四

(1)指出古代典当行的主要职能。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典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二,说明19世纪上半期英国以及世界格局是如何“被改变”的?(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银行业曲折发展的社会根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通商银行在中国经济现代化历程中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中西方循着不同的经济轨迹不断地向前走着,形成了不同的经济特色。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是学习、研究经济史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比例的这些变化,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工业方面出现了怎样的新气象?(2分)并分析出现这些新气象的主要原因。(2分)
(3)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 国际工人运功试题